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在校生能力素质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 昀 蒙雪影

  高校毕业生从2001年起逐年增长,2006年413万人,2007年495万人,2008年则达到532万人。有专家统计,按照70%一次就业率,2006年高校毕业生中有123.9万人无法落实工作岗位,到2008年就有432万人无法落实工作岗位。由此看出,毕业生数量的急剧增长与社会人才需求增长缓慢(或与往年持平)的矛盾在今后几年更为突出。作为高职院校的在校生,应当在跨入高职院校大门的那天起,就应该设计自己的未来,重视知识技能准备,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笔者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谈几点看法,供高职院校的教师或学生借鉴。
  
  一、加强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
  
  1.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多年来发现学生很少有自己的学习计划,教师讲什么就听什么,教师要求做什么就做什么,这种学习方法是很难提高自己学习水平的,哪还谈得上课堂参与、提出问题和见解呢,就更谈不上创新了。
  就学习计划而言,可分为长期、短期、近期计划。长期计划就是毕业时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素质能力达到社会所需的程度。短期计划就是每个学期所开课程门数学习所要达到的程度以及要学相应课程需要哪些辅助书籍。近期计划就是把短期计划细化,如每天用多少时间看英语、做多少道练习;每天用多少时间预习新课,阅读相关课程读物,该向老师提出什么样的问题等等。若每个学生都能有这样的学习计划并能如期完成,这不仅每一天能获得成就感,还能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因此,笔者认为学生应根据不同时期制定不同的学习计划。
  2.切实利用图书馆馆藏学习。每一所高校都有图书馆,而且馆藏丰富。利用图书馆馆藏,就是选择既适合自己学习水平又适合相应课程的一些专业书籍或辅助读物,尤其是要利用馆藏中的专业资料(如专业论文或专业文摘以及最新专业科技通讯),如果英文水准较高,还可利用英文专业资料,因为这两种资料信息量大,新知识、新理念、新材料、新工艺无所不包,通过有意识的大量阅读,一方面增强了专业兴趣,另一方面扩大了专业知识面,同时还能产生联想,并能有感而发,这样就能积极参与到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去,甚至会与教师为某一学术问题发生争论,这种争论还会激发教师的不断上进,迫使教师认真备课,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所以利用图书馆馆藏学习对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是极为有利的。
  3.做好课前预习和切实利用好课堂。课前预习和课堂学习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两个环节,它要求学生必须认真完成而且要切实利用。课前预习不仅要看上课所用的教材,而且还要看相应的专业书籍(或资料),它对预习新课的理解是有帮助的,如果结合课后练习题来预习就更有针对性,还会发现哪些地方是难点,哪些地方是重点,这样就可以在上课时特别留意教师的讲解分析,如听完课后还不理解,课后应及时问教师,直到把问题弄清楚为止。
  教师的讲解是一种课堂活动。因此,课堂上学生要跟着教师讲课的思路走,养成记笔记的习惯,把教师讲解的重要内容记下来,尽量做到当堂消化。另外,学生应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将自己课前预习时阅读和理解的知识用于课堂活动,既可锻炼自己培养参与教学活动的能力,又可促进教师教学的严谨性。所以上课时认真听讲,可以为课下节省时间和精力
  4.及时复习。在校学生复习不仅仅是为每学期的段考或期考,而是通过复习总结所学的东西,为以后的工作和各种职业资格考试打下基础,避免“临时抱佛脚”的做法。因此,课后复习不仅要温习教材和笔记以及教师所讲的内容,更重要地是要结合课外专业书籍资料的阅读来进行,在做练习时碰到有争论性的问题,要提得出自己的见解,千万不要人云亦云,只有坚持这种学习方法,你的研究性和创新性的能力才有大的提高。教育学的记忆遗忘规律告诉我们,记忆的遗忘是先快后慢,要抑制遗忘,课后复习和及早复习笔记,是学生学习的不可缺少的环节。勤学好问,不耻下问。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培养研究性和创新性学习能力的基本方法和途径。
  
  二、强化实践能力的自我培养
  
  强化实践能力的自我培养也是在校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具体表现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程度。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特征就是学生的动手能力强。但是我们在校生只是从教师那里获得间接的实践能力,而自己却没有直接去获取,或者说自己亲自去参与的机会极少,获取实践能力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
  1.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校生要主动地与生产单位(用人单位)联系与沟通,参与他们的生产实践活动,要虚心向工人师傅或技术人员学习,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获得教育,得到提高。笔者的一个学生,没有半点实践经验,但他听从教师意见,利用课余时间到工地,不要报酬,虚心地向工地技术人员和工人师傅学习。几年下来,他几乎掌握了施工现场的实践经验和管理经验,毕业时被外贸建筑公司录用,并能独立完成一个八百万元的工程。另外,在校生要积极参加学院组织的大学生科技活动和“三下乡”活动等社会实践活动,这都是获取社会实践经验的一种好途径。
  2.在校期间要获取最少三种职业资格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是衡量一个人实践能力的尺度,获取这样的职业资格证书就成为在校生实践能力的有效证明。比如土建施工员证、装饰施工员证、预算员证、安全员证、质量检查员证等职业资格证书都是建筑类院校学生在毕业前必须获取的。另外,我院设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目前能进行十一、二个工种的鉴定。有这么好的条件,在校生应当在毕业前参加相应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最低要达到中级工水平。若能按时完成这些证书的获得,一次性就业的机会就会大大增加,而且其自主性更大。如笔者带的成人工民建大专班里的一个女生,她也是从校门到校门的学生,没有半点实践经验,但他听从教师意见,毕业前,相继获得土建施工员证、预算员证、会计员证、电脑上岗员证,毕业时被建科院录用,干了两年觉得工资低,到广东佛山立即被佛山建筑公司录用。具有实践能力的学生是深受用人单位欢迎的。
  
  三、加强综合素质能力的自我培养
  
  目前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不能将自己所学知识与社会要求结合起来,实际应用能力不足。一些用人单位的人事负责人认为,许多学生动手能力差,招来后企业还要花费相当的精力进行培训,不能很快开展工作。二是缺乏拼搏意识,不能抓住朝阳行业的就业机会。部分大学生认为,在本地就业,关系多、环境熟、生活有父母照顾。面对保险、广告、咨询、法律服务等一批新兴行业,一些大学生坦言,这些行业保障度低,虽然行业整体利润高,但是风险大,就业压力太大,认为自己“不能胜任”。三是缺乏与他人合作与沟通的意识。一些公司表示,应聘者的学历很重要,但企业更看重应聘者的综合素质。人才市场的实际情况也表明,性格活泼、口才好的大学生在招聘会上往往能很好地推介自己,占尽优势。
  补救这些素质缺失,应从改变育才观念和成才观念两方面着手。
  1.就育才方面而言,学校应明确回答人才应该为谁培养,学校应该为谁负责的问题。不仅为学生提供知识服务,也应积极为学生提供就业服务。江苏某学校实行“毕业生召回制”,在就业市场中大受赞扬。这一事例说明,对用人单位负责,对学生就业负责的办学方向是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
  一些著名学府,如北大、北师大、复旦、吉林大学,已经对人才市场作出快速的反应,调整了学科结构,建立起人才培养的新体制,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充分体现了这些学校对学生、对社会高度负责的精神。此外,广东省将建立“三个适度挂钩”的运行管理机制,即把就业率与学校发展、专业设置、水平评估三方面适度挂钩,也体现出政府对高校就业情况的高度关注。
  2.就高职院校的学生自身而言,不仅需要记忆和传播知识,更要学会如何做人,如何思考问题。这就要求高职学生改变多年来被动学习的旧习,超越校园,参与社会,主动获取、主动发展,使所学知识、技能与社会需要有机结合。具体说,就是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生理心理素质,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专业面。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工作能力,应变能力,适应社会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这样在应聘工作或就业时,就会给用人单位产生良好的第一印象,而良好第一印象的形成就有助于大学生的就业成功,事业发展。
  (作者单位:1.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2.广西财经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30088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