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方法的创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马力 汪沅

  [摘要]德育课是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主阵地,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所以德育课教学效果就尤其重要,而提高德育课教学效果最重要是根据现在中等职业学校的现状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德育课教学 方法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6-0192-02
  现在,由于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困难,所以学生的生源广泛而复杂。有的来自弱势家庭,有的来自在基础教育阶段辍学的学生,有的是社会中的闲散人员,有的是心理状态在同龄青少年中处于弱势的孩子等。这样导致中职学校学生综合素质相对较低,缺乏积极进取的精神,没有理想信念的追求,学习目标不明确,厌学气氛浓厚,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同时趋于功利化。
  中职学生又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它的特殊性就在于“职”。绝大多数学生毕业后会直接走向工作岗位,面对社会的选择,也就是说中职学校的学生专业性强,专业性决定了教学内容要根据其专业发展而调整。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课属于公共基础课,德育教师要承担不同专业的德育课教学。笔者在工作的几年中先后担任了园林测绘、畜牧兽医、农产品加工、农业经济、酒店旅游等专业的课程。使用的是国家统一制定教材,但不同专业教学设计不同,比如在讲“职业生涯规划”的“就业技巧”时,园林和畜牧兽医专业的学生在就业时注重的是技能,那么德育课教学要有所侧重;对酒店旅游专业的学生要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礼貌习惯和人际沟通能力;园林测绘、城镇建设专业的学生应该注重培养他们的精确意识和工作熟练程度。专业不同,职业要求就不同,教师的教学设计也要因专业而定。
  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现在处在一种尴尬的境地,中职学生普遍认为德育课讲的是大道理,在实际工作中没有用,所以学生不愿意学。而国家一再强调中职学生要成才、先成人的思想,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非常重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高学生道德水平要在德育课教学中完成,这样德育课教学的责任重大。也因此,现在实际的德育课教学是德育课教师声嘶力竭地讲,学生玩手机、睡觉、聊天这种不协调的状态。
  由于种种原因,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对德育课不感兴趣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客观存在的现实,基于现状,最重要的是要使德育课教学的方式方法有所创新以适应现在学校学生的情况,让德育课堂生动活泼起来。
  一、积极导入
  每一节课开始的导入非常重要,这是一节课的起点,是引起学生兴趣的关键所在,好的导入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新课导入,能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促进知识迁移,对教学效果有直接影响。创新性的导入,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迅速关注课堂内容,明了学习目标,产生直接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的情感迅速转入教学目标所需要的情境。导入索然无味,开始就不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学生会产生厌倦的情绪,在后面讲课过程中会更难调动学生的情绪。所以,每一个精心设计的课堂导入是我们每个老师上课的关键。新课导入方法有很多,笔者会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导入方法。
  (一)活动体验导入法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爱说爱动,德育课教师要抓住学生这一特点,故事表演、新闻报道等形式进行导入。通过故事表演、新闻报道导入新课,充分突出学生主体性,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生自然而然走进课堂,让学生通过自身角色扮演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批评、自我反省。在讲授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的“社会公德”时,笔者组织学生表演乘坐公交车的情景,有抱孩子的母亲,有白发老人,也有青年学生,人们礼貌谦让,不推不挤。接下来,再让另外几个学生表演公交车上推搡、大声喧哗的情景,结果乘客间推搡时把小孩撞哭,没人给白发老人让座,展现不同乘车情境。组织学生讨论这两组情景,形成鲜明对比,最后引导学生明白什么是社会公德。
  (二)案例分析导入法
  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通过对案例的描述或者采用幻灯片的形式,让学生直观地看、听、读、分析、讨论,最后教师引领学生归纳出知识要点的教学方法。在讲授“创业教育”中“用SWOT分析法分析商业机会”这一教学内容时,就可以通过案例导入。例如:小王在毕业后有五年的工作经验,现在自己经营一家小餐馆,小餐馆地处办公楼群区,这个地方马上要划归为中央商务区。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讲述此案例,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如小王经营餐馆自身的优势是什么?小王自身的弱势是什么?这家餐馆面临的机遇和威胁?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讨论,明白了优势、弱势、机会、威胁具体指什么,明白了如何分析一家小企业的利弊,以便以后自己创业。在运用案例教学过程中,案例与课程内容相一致,与当前社会现实相符合并且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和趣味性,这样才能达到教育目的。
  (三)故事欣赏导入法
  教学中,故事有利于调节课堂氛围,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地思考,学生也愿意听故事,寓教于乐。除课本中的故事外,还可以增加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时事新闻以及身边的真人真事。如在讲授“哲学与人生”的“顺境逆境”这部分内容时,笔者讲逆境催人奋进,讲述屈原被放逐而著写《离骚》的故事。然后再让学生自己讲在逆境中求生存,在逆境中获得成功的故事,学生自然就体会到人生不会一马平川,遇到困境要勇于面对,有故事引申到哲学道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可以使哲学与人生获得更深厚的基础和更浅显的道理,使哲学与人生更加具体、鲜活。
  (四)名言警句导入法
  以名言、歇后语、谚语、俗语、成语、典故、寓言、传说等方面的内容导入,容易集中学生注意力。如讲“哲学与人生”的“知行统一”时,笔者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来导入,继而再讲了第一个吃西红柿的人。学生会容易了解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把生涩的哲学知识用浅显的生活语言说出来。
  二、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未成年人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以生活为中心,通过生活进行教育,通过教育学会生活,把学校与社会、教育与生活密切结合起来,德育课堂要贴近生活对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同时,这也是国家对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改革的原则。这些孩子大多数为未成年人,进入社会早、年龄又较小、社会阅历较少、知识储备不足,所以,亟需相关的生活工作指导。如“哲学与人生”这门课就可体现贴近学生生活。德育课贴近实际,要求德育课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生产实际、社会实际、教育实际,为中职生提供具有现实意义的指导,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德育课教学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未成年人在真正实施中尽可能走进学生的生活、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及时关注学生关心、困惑的问题,和学生自己对未来的追求。如在职业道德与法律的教学中,笔者就重点以案例的形式讲了签订就业协议的注意事项、婚姻家庭法、劳动法以及和生活密切相关的民法等方面的问题。讲哲学与人生时,笔者以哲学知识为基础重点讲人生生活,讲经济政治与社会时,笔者联系生活中国家的经济政策突出职业性和实效性。这种课堂生动丰满对学生有实际指导意义,因此,学生也喜欢接受。
  三、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德育课是一门永远年轻的学科,根据国际形势、时代背景、国家政策传递给学生最新鲜的道德元素。运用现代化教学可把图片、视频这些丰富的教学素材直观展示给学生,以此吸引学生眼球,突破传统教师讲述的局限性,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同时,现代化教学也成为德育课教师备课的重要内容。
  总之,德育课教学方法的创新应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对德育课学习的积极性,不断提高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为目的,并在实践教学中不断进行完善。
  【参考文献】
  [1]庞复念.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方法的探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年9月.
  [2]麻海燕.职业学校德育课创新教学方法探讨[J].当代教育论坛,2010(07).
  [3]张宜光.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方法创新研究[J].黑河学刊,2012(02).
  [4]王凤云.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有效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43041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