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解铃还需藏铃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谢凯

  常言道:解铃须用系铃人。然而,对刑野来说,他为自己「系上」的铃铛情结,早已舍不得解开,且再也解不开。
  “40多年来我一共收藏了3000多件铃铛。”在位于呼和浩特市展东路的内蒙古通志馆二楼,馆长邢野指着玻璃橱窗里那一件件形态各异、材质不同的古今铃铛,非常自豪地说。语毕,他熟练地拿起一件小巧的古代铜铃,用手轻轻拂去上面的些许灰尘,铃儿轻晃,铃声悠扬,不绝于耳。
  中国铃王
  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为了收集整理文史资料,邢野走遍了内蒙古101个旗县,在这过程中,他渐渐对铃铛产生了浓厚兴趣。“最初,我只是觉得好玩,完全谈不上收藏,遇到自己喜欢的,就花几块钱买回来。”随着家里的铃铛越来越多,邢野的“野心”也越来越大,除了内蒙古,他的收藏视野逐渐扩大到祖国的大江南北。每次因工作出差,他都铁定要到当地的古玩市场转转,有时更会为了一件心仪的铃铛专程到外地跑一趟。
  几十年下来,从3000多年前的青铜铃,到如今用来挂在手机上的卡通铃,家里的房间渐渐被各式各样的铃铛“占领”。香港《大公报》和凤凰卫视在采访他时,送给他一个响亮的称号――“中国铃王”。
  和眼前琳琅满目的铃铛一样多的,还有邢野津津乐道的收藏故事。
  一次,在外地出差的邢野看到从身边快速经过的一辆自行车的轱辘上系着一个造型别致的拉铃,他不禁眼前一亮,边追边叫骑车人停下来,人家还以为遇到“碰瓷”,骑得更快。邢野在后边紧追,好不容易追上,在骑车人愤怒和疑惑的目光注视下说明原因,可人家就是不卖。最后,邢野干脆花50元买下了那辆旧自行车,解下铃铛后,又把车推到二手自行车店里以40元把车卖掉。“收藏铃铛,除了坚持,有时候还要‘大出血’才行。”有一次,邢野在一处古玩市场上看到一对辽代契丹族铁质鎏金缕凤铃铛,凭着自己深厚的历史知识,他立即判断这是铃铛中的珍品。铃铛的主人要价3600元,当时邢野身上的现金远远不够,并且还是答应给老婆买衣服的。“这个东西可遇不可求,错过了这一辈子都可能再也碰不到了。”一咬牙,邢野拿出了所有的现金,还加上自己的一块手表,终于把这对宝贝收入囊中。“回家后我有什么遭遇,我不说你肯定都能猜到啦。哈哈――”说完,邢野开心地笑起来。
  铃铛让世界不寂寞
  在长期寻觅铃铛的过程中,邢野博览有关铃铛的书籍,他发现一个现象:世界上只要是有人类生活的地方,就一定有铃铛的身影。在中国,铃铛产生的历史,几乎可以贯穿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在《诗经》中就已有“龙膝扬扬,和铃央央”的诗句。
  “我国古代的铃铛,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大多是圆形,因为中国历代崇尚唯圆是大、唯圆是美,圆象征着胜利、团结和权力。”邢野说,铃铛在人们的生活中也起着不同的作用,概括起来主要有四种:在音乐中,它是乐器;在生产劳动中,它是工具;在祭祀中,它是法器;在生活中,它是装修饰品。铃铛也可以看出一个时代的兴衰,如果某个朝代的铃铛构造精美、声音悦耳、传世较多,则标志着这个朝代繁荣昌盛,反之则标志这个朝代处于没落之中。人不分大小、贵贱、民族、国籍,一生中都免不了要和铃铛打交道。如果没有铃铛,这个世界是寂寞的。如今留传下来的铃铛都经由不同时代的人抚摸、把玩过,它们身上承载着厚重的历史。
  2013年7月24日,上海一位铃铛收藏家举办了国内首次铃铛文化展,在为期两周的展览中,500余件铃铛藏品吸引了上万名参观者。看到这个消息后,邢野内心很激动。“我一直在筹建中国首个铃铛博物馆,看到大家对铃铛这么感兴趣,我希望我的铃铛博物馆能早日建成。”
  在交谈中,邢野接到一个电话,原来一个朋友在赤峰古玩城闲逛时发现了“宝贝”,听到消息的邢野两眼放光,赶紧叫朋友拍照传给他看看。正以为他要挂断电话,突然他急切地叫住朋友:“别拍了,拿下!”确定朋友买下“宝贝”时,他才挂断电话。原来,他在和朋友交流时,听到其他人也在向老板询问铃铛的价格,“我担心一犹豫,‘宝贝’就被别人买走啦。”
  真是“铃王”邢野,“铃痴”亦邢野!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67020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