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泼釉窑变技法在陶瓷山水画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泼釉窑变技法与陶瓷彩绘技法是陶瓷艺术和陶瓷装饰的不同科类,随着时代的不断前进,陶瓷装饰通过推陈出新,不断的探索与追求,泼釉窑变技法与陶瓷彩绘技法完美结合,形成了不同风格的陶瓷艺术装饰,产生不同视觉效果,给人一种新的艺术体验。
  
  一、泼釉窑变技法是中国画泼墨技法的再现
  
  “泼墨”是中国画创作中的技法之一,据历史记载,唐代的王洽作画就特别喜欢以泼墨技法为之,“他饮酒醉后,以头髻取墨抵于绢画”。“凡欲画图障,先饮,醺酣之后,即以墨泼。或笑或吟,脚蹙手抹,或挥或扫,或淡或浓,随其形状,为山为石,为云为水,应手随意,倏若造化,图出云霞,染成风雨,宛如神巧。俯视不见其墨污之迹,皆谓奇异也”。这充分展示王洽泼墨作画行为已经达到了随心所欲的程度,对泼墨的浓淡干湿控制和山石形质的把握做到了游刃有余的地步。
  而泼釉窑变技法则与中国画的泼墨技法相似,所不同的是陶瓷艺术家用氧化铁为原料的颜色釉泼洒在陶瓷坯胎上,形成各种不同的山体或奇石,通过高温烧制后,形成固定的造型各异的奇峰怪石,加上陶瓷彩绘的装饰,形成突特的泼彩山水的艺术效果,给人耳目一新的视觉冲击。打破了传统陶瓷彩制方法,形成另一种陶瓷艺术装饰风格。
  
  二、泼釉窑变技法是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
  
  视觉产生美感。泼釉窑变技法是千年来的传统工艺,原本是直接给陶器或陶瓷进行装饰,产生不同颜色的器物。将它用于陶瓷山水画中,所产生的艺术效果则不同,它使陶瓷颜色釉在陶瓷器物的整体上给人一种强大的团块意识,虚实相叠,引人遐想。通过在陶瓷坯胎上泼釉,高温后融化流动的变异,来突出山水画中墨的浓淡干湿和虚实关系,乃至釉块面积之间的大空与小空的协调呼应,疏密与松紧的搭配,从而产生明确的宾主定位。再加上彩绘增添其它景致的巧妙布局,彼此揉合在一起,从而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形成不同于一般陶瓷山水画的视觉和美感。
  
  三、泼釉窑变技法是气势与意境的充分体现
  
  气势是中国山水画当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和追求,特别在对山水画整体性的审视上,无疑是中国山水画的格调要求,远看有气势,近看又有笔墨与色彩的形质,气势要与笔墨色彩统一,这也是画面整体与局部的一种辩证关系。“气”能展现山水画的前后空间关系,山与山相叠,山与水相接,云与山相抱,都是山水画中表现空气流通的手法。通过陶瓷颜色泼釉窑变形成的团块意识,会在整体上使山体气势挺拔而凝重,看似层峦叠嶂,山重水复。
  意境,是一种情与景交融的境界,主客观因素的统一。孔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把水的流淌比着无法留住的时间。中国传统绘画向来都十分注重个人心性的表达,从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不断对内在品行和气质方面陶冶,提炼、修养,要求气韵生动,笔简行具,得之自然。泼釉窑变技法的运用从很大程度上能抓住这种感觉,随心所欲而不失体,再通过烧炼,釉的流动和变异更能表达山水画的内涵,超越客观物象的状态,融入艺术家的真实情感和灵气,形成自然之美感,达到冲击视觉的效果。
  
  四、泼釉窑变技法与彩绘结合的最佳效果
  
  山水瓷画是以自然山水为题材,加以提炼浓缩,局部绘制成布局合理,结构严谨,气势磅礴的或小桥流水的不同画面,生动地再现了艺术家的创意与情感。但泼釉窑变技法在陶瓷器皿上形成的不同山脉的气势与意境,加上彩绘的整体点缀,形成有山有水有人烟,有树有云有色彩,其产生的虚与实,明与暗的关系更为明确,给人一种完全不同的艺术效果。珠联璧合,相得益彰。既有泼彩山水的气势,又有自然景观中丰富的色彩,把春、夏、秋、冬,晨昏昼暮,风雨霜雪都能表现得淋漓尽致。犹如古人王维在诗中描绘的那样:“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把大自然的风光和艺术家的意境与创意尽留画中。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85971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