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车辆工程专业模块化教学体系的创新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富丽娟 陈哲明

  摘 要 为了解决现有汽车专业学生知识体系与汽车企业需求之间的矛盾,提高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本文主要从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模块化教学、创新能力考核评价体系、“双师型”专家教学团队等方面,对车辆工程专业模块化教学体系的创新与实践措施进行论述,以求通过本文提出的方法和措施,有效提高汽车专业课程的教学水平和教师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以及培养适合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
  关键词 车辆工程专业 模块化 创新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我国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在大专院校开设汽车专业至今已有半个世纪的历史,在课程设置上基本上都是采用先构造、后理论、再设计的模式。大多数院校第五学期开设《汽车构造》,第六学期开设《汽车理论》,第七学期开设《汽车设计》。尽管各门课程自身系统性较强,但相互之间却是分割脱节的,表现在学生上后续课程时,对前置课程的内容已淡忘,造成后续课程教学障碍,在随后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中,更是暴露出这种分割式课程设置的弊端:学生完成并通过了上述全部课程的学习和考核,却难以完成相应的设计任务,不能适应现代汽车工业发展的需要。面临世界范围的经济危机,大学生毕业后就业问题日见突出。许多汽车企业,特别是私企,希望学生走进厂门就能在生产上发挥作用,创造效益,现行的课程设置模式与大多数工矿企业希望立竿见影的生产设计开发模式不相吻合,学生毕业后到了工矿企业都得有一个较长的适应期,甚至长期不能发挥作用。
  为此需打破传统的汽车专业课程教学模式,以模块化方式纵向组织教学,按总成技术要求、理论基础、现有结构、设计理论、制造工艺、检验方法和发展动向理论教学,充分运用大型汽车企业和关键零部件企业的实验教学条件进行实验训练,培养出能够将基础理论与工程实践有机结合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满足现阶段汽车产业对人才的需求,推动我国汽车产业技术进步。
  1 新型人才培养方案
  为了培养适合于现代汽车摩托车产业发展与需求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车辆工程专业应在原有基础之上,建立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着力提高学生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培养方案。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将人才培养过程划分为不同的阶段进行,使学生在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方面得到综合培养,通过校内学习和企业培养有机结合,构建循序渐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具体来讲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工程基础教育与基本能力培养。安排2年时间,按照《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要求,依托数学、物理、计算机、外语、管理、人文科学等基础课程的教学,以及电工电子技术、材料技术、信息技术等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一方面加强基础能力培养;另一方面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和创新方法、创新工具的掌握,让学生更早了解工程背景和学科前沿信息,为工程能力培养打好基础。
  第二阶段:专业能力培养。安排1年时间,进行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主干课程学习,这部分课程主要安排具有工程背景的专业教师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讲授,并建立以技术项目工作过程为驱动的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在校内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进行,通过将科研成果和学科前沿知识融入课程内容或转化为实验项目,提升专业教育质量,培养工程师基本素质和熟练的专业能力。
  第三阶段:工程实践与研发能力培养。安排1年时间,学生到与我校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国内知名制造企业进行工程实践和完成毕业设计,学习企业先进技术、先进理念和了解先进设备。毕业设计由企业出题,提出需求、提供资料,毕业设计题目学生和企业双向选择,企业实际是按未来就业人员标准选择学生,校方、企业均派指导教师进行指导。通过该阶段的培养,有效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管理能力,增强对企业社会的了解和对企业社会的适应能力。
  2 课程模块化教学
  将传统的以整车为系统,按理论知识深度为脉络的核心课程体系,即《汽车构造》、《汽车理论》、《汽车设计》和《汽车试验学》等核心课程,一体化整合为一门系列模块化综合课程,即《汽车工程系列理论与设计》;按现行教材《汽车构造》(下册)底盘部分的内容,分章节结合现行教材《汽车理论》和《汽车设计》中的相关内容,科学整合成若干模块课程,例如:《离合器理论与设计》、《变速器理论与设计》等。形成新的以系统(总成)为脉络的课程体系(简称为总成课程体系)。对每一模块课程,从该系统(总成)的结构、理论到设计,形成系统(总成)的完整知识构架,再配以汽车操纵稳定性、平顺性和底盘控制新技术等整车理论模块,模块之间以整车设计制造试验为载体,构成整个汽车的知识体系,做到各模块课程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既各成体系,又相互支撑的新的车辆工程专业核心课程体系。总成课程体系的教学计划按汽车总成和整车理论进行编排和实施,即综合考虑汽车的五大总成系统,分别按每一系统(总成)的构造、相关理论(原理)进行教学的基础上,随之讲授该系统(总成)的设计要点和方法,并立即付诸实践――该系统(总成)的相关设计。以汽车整车构造为基础,构建模块化的总成课程体系。研究汽车构成的五大总成和整车理论,将传统的原四门课程的相关内容有机穿插,相互渗透,科学地整合成独立的知识模块,形成模块化的以系统(总成)为主线的总成课程体系。所有独立系统(总成)模块课程既能突出汽车的五大总成的特色,综合后又能完整覆盖原四门课程的所有内容和知识点。
  3 考试方法与学生创新能力考核评价体系
  在考试方法与学生实际工程应用创新能力的研究与评价方面,通过设置的总成课程体系的课程教学实践,多视角全方位研究和评价学生创新能力。建立基于实际工程应用能力的学生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对比评价学生实际工程应用创新能力。根据学生特点和专长,发现并促进学生工程应用创新能力的个性化发展。
  (1)树立注重学生发展的教育评价的目标观。即不再将评价作为淘汰的工具,立足于学生的差异,从观念上、情感上、行动上接纳学生智力兴趣、个性心理品质的不同。
  (2)转移评价对象的重心,既关注教师,更关注学生。应观察学生的学习行为是主动性的还是被动性的,随着评价对象重心的转移,使学生由被动受评者,变为主动参与者,使教师从“考官”角色变为“合作者”角色,学生不断反思和自省,形成有效的适应性的学习策略。
  (3)评价内容全面而系统,具有广泛性,评价内容不仅注重对学生认知能力的评价。而且重视对学生情感、兴趣及策略的评价,应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多层次的和综合性的学习信息。
  (4)建立价值取向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关,以检查学生的表现与即定价值标准之间差距为目的。评价结果可以采用描述性评价,等级评定或评分等形式来表现。
  4 “双师型”专家教学团队
  在“双师型”教师的知识体系研究与教学团队建设方面,通过以系统(总成)课程体系的课程模块化教学与实践,建立“双师型”教师的知识体系,使教师的知识构架从宽泛型向专家型知识体系发展,使每位教师在其特定的系统(总成)领域成为知识体系完整、研究能力全面的“双师型”教师,形成既擅长理论教学,又具有实践指导能力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1)加强双师型教师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双师型教师既要熟悉和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又要熟悉和遵守相关行业的职业道德规范,言传身教,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自觉按照行业职业道德规范办事。
  (2)加强双师型教师的技能培训,采取派团队教师到企业实践,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来校传授,专业理论课与技能训练课双肩挑,组织教师专业技能考试等方法,提高双师型教师动手实践能力,使双师型教师及时地将新技术、新工艺运用于教学之中。
  (3)建立专兼职结合的教师队伍。根据需要,学校将积极聘任企业优秀工程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到学校任教。对于具备教师条件、实践证明能胜任教学工作的优秀兼职教师,学校可通过适当提高报酬等手段与其保持长期的合作关系;学校需要而又特别优秀的兼职教师,可协商调入学校任教。
  5 结语
  研究了车辆工程专业模块化教学创新体系的建立及其实践措施,通过本研究的具体实施,可解决现有汽车专业学生知识体系与汽车企业需求之间的矛盾,提高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际工程创新能力,贴近企业的生产与产品开发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学生不但能掌握汽车系统(总成)的理论知识和设计技能,而且便于突出学生对系统(总成)的个性化发展,更适应汽车零部件企业的需求。在此之上,能够建成理论水平高、动手能力强的“双师型”、“专家型”专业团队,有效提高汽车专业课程的教学水平和教师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从而形成汽车主要系统(总成)从构造、理论到设计一体化教学体系。
   基金项目: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09-3-123)
  
  参考文献
  [1] 张新,李岳林,雷正保.车辆工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09(20):164-167.
  [2] 易元祥.推进创新性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08(1):100-102.
  [3] 吕浩雪,李联明,陈晨.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与教学方法改革[J].高等理科教育,2008(1):80-82.
  [4] 许晓东,杨坤涛,冯向东.基于学科平台课程的创新性人才培养体系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3):23-25.
  [5] 叶飞帆.标准化课程体系与工程技术人才的个性化培养[J].高等理科教育,2008(2):8-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07144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