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谈谈班级非正式群体的教育引导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自璋

  摘要 非正式群体同班集体共同决定着学生相互间的社会心理气氛,以及班级目标的实现,因此,班主任必须正视班级非正式群体存在这一客观事实,深入分析各种非正式群体,并针对其特点,加强非正式群体的教育和引导:一是要客观公正、正确看待;二是要调查分析,区别对待,其中包括对非正式群体进行全面调查,找出它们形成的原因,并进行深入的分析,把握其性质和影响,从而采取措施,区别对待;三是要合理利用,正面引导;四是要主动关心,加强联系;五是要因势利导,促进转化。
  关键词 非正式群体 类型 特点 教育引导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Talk on Education and Guidance to the Informal Group Among the Class
  LI Zizhang
  (Lu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Luzhou, Sichuan 646005)
  AbstractBoth the Informal Group and the class collective determine the socio-psychological atmosphere among the students each other and the realization of the class objective. Therefore, head teachers have to the objective fact of the Informal Group's existence in the class, deeply analize all kinds of the Informal Groups, and strengthen the education and guidance to the Informal Group according to its features as follows: Firstly, should be objective and fair andtreat correctly. Secondly, investigate and analyze, treat differentially. Including a full investigation on the Informal Group to find out the reasons for their formation and deeply analize, in order to grasp its nature and impact, so as to take measures and treat differentially. Thirdly, make reasonable use and guid positively. Fourthly, take care actively and strengthen contacts. Fifthly, make the best use, promote transform.
  Key wordsInformal Group's existence; type; features; education and guidance
  
  教育工作者的主要对象之一是正式群体,但是,非正式群体同班集体(正式群体)共同决定着学生相互间的社会心理气氛,以及班级目标的实现,因此,班主任必须正视班级非正式群体存在这一客观事实,深入分析各种非正式群体,并针对其特点,加强非正式群体的教育和引导,促使非正式群体与班集体的协调发展,从而培养良好的班集体。
  1 非正式群体的概念
  群体是指在同一目标和同一规范指引下,协同活动而组合的人群,有时也叫团体。班级内的学生群体按其组织方式不同,有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之分。
  正式群体也叫正式组织。它是按照社会的规定或行政命令组成的,如学校、班级、小组、共青团、少先队等组织。
  非正式群体又叫自然群体,是自发形成的,成员间的关系没有明确的规定,并且带有明显的情感色彩,即以个人的喜爱、好感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群体。在学校班级中,常常可看到“三人一圈”、“五人一伙”的现象。他们作业一起做,放学一起走,生日一起过,平常一起玩……这种不是校方规定,自发形成的联合体,就是所谓的非正式群体。
  2 非正式群体的类型
  非正式群体包括因兴趣爱好相同、感情融洽、邻居、亲友、老同学等关系以及其它需要而形成的学生群。其类型多种多样,按其主要功效分,可分为积极型、消极型、中间型。积极型一般是由思想要求进步,道德品质佳、学习上进的学生组成;消极型常常与班集体背道而驰;中间型常常是由一些在文艺、球类、绘画等方面志同道合的学生组成。他们在班级中的作用不是很明显,一般也不违反学生守则。
  此外,还可按其成因分,可分为邻近型,相似型和互补型几种;按其发展水平分,可分为内聚型,松散型两类。
  3 非正式群体的特点
  与正式群体相比,非正式群体有以下一些特点:大都自愿结合,三五成群,人数不等,一般偏小;由较有威信与能力者领头;成员性情相近、志趣相投,有共同的需要;活动由大家商量决定或由头领根据大家需要而定,易调动成员的积极性;交往或活动频繁,有活力。但是,它稳定性差,可塑性大,处理得好,可以弥补正式群体活动之不足,其活力是学生进行学习、娱乐、生活和交往所必须的;处理不当,则会成为一种具有破坏力的消极因素。
  4 非正式群体的教育引导
  班级非正式群体的教育和引导,是班级体培养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根据班级非正式群体的类型和特点,在教育和引导非正式群体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4.1 客观公正、正确对待
  班主任要客观、公正地对待各种学生群体,不可偏爱正式群体,非难、歧视、贬斥和打击非正式群体,而要尊重它和正视它,既看到其形成的必然性,存在的正常性,又要看到它影响的两重性、性质的两极性。一方面,它有消极的一面,即容易滋生小团体主义和自由主义思想等等;另一方面,它也有积极的一面,即它可以满足学生多种心理需要,协调同学关系等,这就要调动其积极性,以加速实现班级目标。
  4.2 调查分析,区别对待
  (1)要进行全面的调查,找出它形成的原因。非正式群体的形成和存在既有其主观原因,即有些学生为了满足各种各样的心理需要而形成一组,或另成一派,也有其客观原因,即社会、家庭和学校中的一些不良影响,也会在某种程度上迫使学生成立自己的组织,从中寻求需要的满足,从而促使非正式群体的产生。
  (2)要进行深入的分析,把握其性质和影响。非正式群体的积极型与正式群体关系较为密切,在总体上与班集体步调一致;中间型非正式群体对班集体的活动等既不积极,也谈不上消极,因而对正式群体无大影响;消极型非正式群体与正式群体的活动、追求、计划、安排相逆,持对立态度。
  (3)采取措施,区别对待。对非正式群体,要鼓励支持积极型,争取中间型,改造消极型。具体说来,应当做到:对非正式群体的积极型,应该支持和鼓励。例如,某个非正式群体的几个学生打算将来参军,做人民解放军战士,他们接触频繁,喜欢军事知识,常常在一起讨论军事问题。对这样的非正式群体,班主任应当鼓励他们,为他们创造条件,帮助他们逐渐实现自己的愿望。

  对非正式群体的中间型,应当关心和引导。在班级工作中,中间型的非正式群体常常被班主任忽视,甚至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因为这类非正式群体在班级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太突出,但是,这种非正式群体在班级中仍具有一定的离心力,不利于班集体凝聚力的增强,所以,班主任对他们放任自流是不对的,而应当重视和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和引导,既要促使他们与更多的同学友好相处、广泛地与同学交往、增强彼此了解、在班级中建立一个和谐的人际关系,又要提高他们的交往水平,即向交往的深度发展,通过高水平的交往,促使他们的理想、信念、价值观、道德评价与正式群体一致或接近。
  对非正式群体的消极型,应该坚持正面疏导。班主任应该有意识地将这类非正式群体中的成员引导到适合他们兴趣的小群体中去,并鼓励品学兼优的学生在小群体中发挥“榜样”的作用,逐步使他们的小群体的活动得到限制以至消失,从而弱化他们的小群体意识。而不应该单独把他们分为一个组,或说“你们那一伙人”等,这就容易强化他们的小群体意识,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对消极型非正式群体中的后进生小群体,班主任更要坚持正面教育。后进生小群体的形成有其过程,即萌芽期―发展期―成熟期,因此,班主任要掌握后进生小群体形成的规律,把工作做在前面,在他们刚形成的初期,及时教育引导,这样就会大大减少工作的难度,还会控制后进生小群体的发展,使他们向班集体目标靠拢。
  4.3 合理利用,正面引导
  班主任对非正式群体既不能简单“取缔”,也不能随意“放任”,而要合理利用其积极的一面,防止其消极的一面,要正确引导非正式群体的发展,使它与班集体的奋斗目标一致起来。对非正式群体的积极性和团结精神,应合理利用来为班集体做工作;对于非正式群体健康的、有积极意义的活动,应该予以充分的鼓励和支持,以弥补班集体的不足,并且利用非正式群体开展一些深受同学们欢迎的活动;对非正式群体信息沟通迅速的特点,应该利用来传达班主任和学校的各种意图,及时收集班内同学的意见;对于非正式群体中涌现出来的有威信、有能力、说话灵的学生,在情况和条件允许的情形下,可选拔出来,由班主任和班委会授予一定的权利或担任一定的职务;对于非正式群体学生认识、行为具有一致性的特点,要利用来普及班主任的教育观,促进班级目标尽快实现;对于非正式群体中存在的一些不良倾向,要及时予以必要的批评和引导。这样,对非正式群体合理利用 ,正面引导。
  4.4 主动关心,加强联系
  班主任要主动关心、了解非正式群体学生的需要,并创造条件,积极开展健康、新颖、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形成优良班风和正确舆论,以满足他们的归属、亲和与社交等社会需要,抑制学生不良需要和消极群体的产生。
  同时,班主任还要教育班集体核心成员,主动与非正式群体沟通,主动参加他们的一些活动,从中了解和掌握他们的兴趣、爱好、愿望、要求,以便为班集体的决策和开展活动提供依据,也使班集体与非正式群体之间关系融洽、目标一致,为班集体的共同目标和利益,积极地发挥各自的作用。
  4.5 因势利导,促进转化
  班主任对非正式群体要因势利导,促其转化。对某些性格、爱好基本一致的非正式群体,可以因势利导地进行合并,使他们成为较大的兴趣小组,让他们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各项有益的活动;对于极少数不遵守班级纪律而又不思改正的“双差”非正式群体,可以采取有效措施,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基础上,使他们逐渐淡化以至松散开去;对那些恶性组织,必须有步骤、有策略地开展工作,坚决取缔;对各个非正式群体的“头领”和“核心人物”,要多做艰苦细致的转化工作,使他们成为班集体建设的积极分子,起到转化一个、教育一片的作用。班主任在班集体建设中,应当充分考虑这些人的作用。比如,在物色班长的人选问题上,要注意到非正式群体中代表人物的意见,使班长的确定有较好的群众基础。对于沾有不良习气,品行较差的“头头”,要特别注意教育。要把他与他的“小群体”区分开来,不使他感到你在控制他的山头,否则他会指挥一帮人和你干,增加不必要的麻烦。
  同时,班主任还要利用非正式群体成员之间情感融洽、互相信任、说话投机,有共同语言的特点,引导他们开展谈心活动,开展感情交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相互取长补短,使他们的群体意识逐渐升华为集体主义精神,使非正式群体内聚力逐渐转化为集体主义精神指导下的团结力,从而促进其转化。
  
  参考文献
  [1]甘霖主编.班主任工作技能训练.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
  [2]季诚均主编.班主任工作基本技能训练.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9(11).
  [3]涂光辉主编.班主任工作技能.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3).
  [4]刘英陶主编.教师职业技能.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3).
  [5]王道俊,王汉澜主编.教育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12).
  [6]叶上熊主编.中学教育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0716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