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舌尖上的端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泡泡

  伴随着一部《舌尖上的中国》纪录片的热播,对于传统美食承载着的亲情、文化记忆,再次引发民间热议。粽子、艾草、黄酒……这些有着旧风古俗的端午味道,你是否静下心来细细地品味过?心灵深处又有过什么样的美好记忆?这些古老而温馨的舌尖记忆如何传承与创新?
  五花八门的粽子
  端午节吃粽子已经成了国人的共识,代代相传。在现代化流水线上,粽子这个古老的食物,呈现出与传统方式不一样的生命力。
  若从外形上看,我国各地的粽子可分为三角、四角锥形、枕头形、小宝塔形、圆棒形等。而包裹的粽叶也因地而异,比如在我国南方因为盛产竹子,因此一般都采用竹叶来包裹粽子。而北方人则习惯用苇叶来绑粽子,但由于苇叶叶片细长而窄,因此在包裹的时候则需要用两三片重叠起来使用。
  从风味方面来说,由于粽子里面所包裹的馅料不同,因此风味也各不相同。粽子馅荤素兼具有甜有咸,在中国北方的粽子一般都以甜味为主,而南方的粽子甜少咸多。
  北京粽子
  北方粽子的代表品种,北京粽子个头较大,为斜四角形或三角形。北京的粽子大约可分为三种:一种是纯用糯米制成的白粽子,吃时需沾白糖,并加上一点玫瑰汁木樨卤,味道香气宜人。另一种为在糯米中包入两三颗红枣,称小枣儿粽子,吃前需冷藏,吃时会有冰凉的快感。第三种是豆沙粽,比较少见。华北地区另有一种以黄黍代糯米的粽子,馅料用的是红枣。蒸熟之后,只见黄澄澄的黏黍中嵌着红艳艳的枣儿,有人美其名曰“黄金裹玛瑙”。目前,市场上供应的大多数是糯米粽。在华北农村中,仍然习惯吃大黄米粽。
  广东粽子
  南方粽子的代表品种—广东粽子与北京粽子相反,个头较小,外形别致,正面方形,后面隆起一只尖角,状如锥子。广东粽子是所有粽子中用料最丰富的,做法也费时最久。咸内馅有火腿、咸肉、蛋黄、烧鸡、叉烧、烧鸭、栗子、香菇、虾子等,甜馅有莲蓉、绿豆沙、红豆沙、栗蓉、枣泥、核桃等,其中以鸡肉丁、鸭肉丁、叉烧肉、冬菇、绿豆等调配为馅的什锦粽,风味更佳。
  广西粽子
  广西桂中地区喜包形态酷似枕头的大枕头粽,一个用上半斤至一斤米;而桂林地区喜包一斤米可做六七个粽子的小枕头粽;桂林以北则喜包形态恰似狗头的狗头粽。在粽子包制过程中的配料方面又各有特色。如桂林人包粽子喜加点碱粉,以煮熟的粽子产生碱香味;而全州人包粽子喜欢用稻草灰水浸泡糯米,用这种方法包制出来的粽子既有适中的碱香味,亦有诱人食欲的色彩。
  汨罗粽子
  湖南汨罗传说是粽子发源地,汨罗粽子历来以品种多、制作精巧而著称于世。国际龙舟节期间共推出传统和新开发的粽子数十种,并采用外形精美的真空塑料包装和罐头包装,无菌、卫生,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
  四川粽子
  四川人嗜辣,所以粽子也有甜辣之分,四川的辣粽,因制作讲究,工艺复杂,口味独特,故成为四川千古流传的名点小吃之一。其制法是先把糯米、红豆浸泡5至6小时,然后将水倒出,放入椒粉、川盐、味精和少许腊肉,用粽子叶包成约60克一个的四角粽。煮熟后食之,香辣适口,风味独特。四川的椒盐豆粽也别具特色。先将糯米、红豆浸泡半日,加入花椒面、川盐及少许腊肉丁,包成四角的小粽。以大火煮三个小时,煮熟后再放在铁丝网上用木炭烤黄。吃起来外焦里嫩,颇具风味。
  苏州粽子
  苏州粽子是呈长而细的四角形,有鲜肉、枣泥、豆沙、猪油夹沙等品种,具有配料讲究、制作精细等特色。如猪油夹沙粽子,选用上等红小豆,煮熟后去皮滤沙,再加入成倍的砂糖和适量的油脂制成馅,裹扎时馅里还夹有一块肥肉,煮熟后晶亮甜美,油润清香。
  嘉兴粽子
  浙江嘉兴粽子历史悠久闻名华夏,嘉兴粽子为长方形,有鲜肉、豆沙、八宝、鸡肉粽等品种。嘉兴粽子当推五芳斋为首,素有江南粽子大王之称。它的粽子从选料、制作到烹煮都有独到之处。米要上等白糯米,肉从猪后腿精选,粽子煮熟后,肥肉的油渗入米内,入口鲜美,肥而不腻。许多海内外朋友皆因品尝过嘉兴粽子后,方知浙江嘉兴的地名。
  宁波粽子
  浙江宁波粽子为四角形,有碱水粽、赤豆粽、红枣粽等品种。其代表品种碱水粽,是在糯米中加入适量的碱水,用老黄箬叶裹扎。煮熟后糯米变成浅黄色,可蘸白糖吃,清香可口。
  湖州粽子
  属江浙口味,可在江浙点心馆中尝到,也分甜咸两种。甜者是以油脂红豆沙为内馅,咸者是以酱油腌过的猪肉为内馅,且每个粽子只包一块肥肉及一块瘦肉,并无其他材料,而粽子的包法也很特别,是一头凸出一头扁平的铲子头形状。湖州粽子蒸熟后,猪油融入豆沙,十分香滑适口。馅料都经过专门选择,有八宝粽、鸡肉粽、豆沙粽、鲜肉粽等,各具特色。
  闽南粽子
  厦门、泉州的烧肉粽、碱水粽皆驰名海内外。烧肉粽的粽米必选上乘,猪肉择五花肉并先卤得又香又烂,再加上香菇、虾米、莲子及卤肉汤、白糖等,吃时蘸调蒜泥、芥辣、红辣酱、萝卜酸等多样佐料,香甜嫩滑,油润而不腻。闽南的粽子分碱粽、肉粽和豆粽。碱粽是在糯米中加入碱液蒸熟而成,兼具黏、软、滑的特色,冰透后加上蜂蜜或糖浆尤为可口。肉粽的材料有卤肉、香菇、蛋黄、虾米、笋干等,以厦门的肉粽最为出名。豆粽则盛行于泉州一带,用九月豆混合少许盐,配上糯米裹成,蒸熟后,豆香扑鼻,也有人蘸白糖来吃。
  海南粽子
  海南粽子与北方的粽子不同,它由芭蕉叶包成方锥形,重约一斤左右,糯米中有咸蛋黄、叉烧肉、腊肉、红烧鸡翅等,热粽剥开,先有芭蕉和糯米的清香,后有肉、蛋的浓香。香浓淡兼有,味荤素俱备,令食者胃口大开。
  台湾粽子
  台湾肉粽有南北之分。北部粽是先将糯米用红葱头、酱油、盐、胡椒等炒至八分熟,再包以炒过的内馅如猪肉、豆干、竹笋、卤蛋、香菇、虾米、萝卜干等,置蒸笼蒸熟,具有咀嚼感,不会太黏腻。南部粽则是将糯米与花生略为炒过,不加酱色,所包内馅有猪肉、红葱头、栗子、豆干、芋头等,再将包好的粽子以水蒸煮至糯米熟透,吃时蘸调味料,南部粽香糯性黏,较无嚼感。
  端午“五红”

  在我国江南很多地方,端午节除了吃粽子还要吃“五红”。据说端午节吃了这五红,整个夏天就可以辟邪避暑了。“五红”是指哪五种菜呢?各地“五红”的内涵并不一样。这一天,各地都根据当地容易获得的食物来源,寻找五种煮熟后呈红色的食品,这些食品的共同要求是,食材新鲜,大众容易获得。如高港地区的五红有:红烧黄鱼、红烧猪肉、苋菜、咸鸭蛋和河虾等。其它不同地区,五红的内容也不尽相同,如南京地区则有烤鸭、苋菜、红油鸭蛋、河虾、黄鳝等。但各地除五红外都另外还有一红,即雄黄酒。
  端午节吃五红,除了传说因素外,主要是这五种食品都是初夏季节的时令佳肴,营养丰富,味道鲜美,非常适合大众改善饮食的需求。
  拿高港的五红来说,红烧黄鱼,过去每到这个季节,从东海来的黄鱼船都停满这里的河港码头,家家户户吃黄鱼已成习俗。红烧猪肉更是不可缺少的,苏中地区盛产生猪,但养猪的农户平时并舍不得吃猪肉,逢年过节,才能吃得上一顿猪肉。咸鸭蛋,一般人家都在清明前后腌上一批,因为这时“清明蛋,好当饭”。鸭蛋腌到端午,淡咸适度,正好食用。河虾这时也大量上市,长得肥实有肉,价格也相对便宜。至于苋菜,我们的祖先早就懂得荤素搭配的道理,在有了大鱼大肉之后再配上蔬菜,非常符合饮食健康的要求。而初夏时节,青菜早已过时,红色的苋菜又正鲜嫩可口,所以也就被选为五红之一。
  再比如南京的五红中,就有了地方特色的烤鸭。因为南京周边地区盛产家鸭,南京人就有了吃盐水鸭、桂花鸭的习惯。近年来,随着龙虾的兴起,南京的五红中又多了一样龙虾。
  吃五红之外的喝雄黄酒的习俗,也与驱杀五毒有关。雄黄酒是用研磨成粉末的雄黄泡制的酒。雄黄作为一种中药,可以做解毒剂、杀虫剂,于是古人就认为雄黄可以克制五毒。其实,雄黄的主要成分是硫化砷,是提炼砒霜的主要原料,是较强的致癌物质,即使小剂量服用,也会对肝脏造成伤害。因此,喝雄黄酒并不科学。我们在继承传统文化时,应当区别对待,择其善者而从之。当然,雄黄酒在端午习俗中还是另有用途的,把雄黄酒涂在小孩儿的耳、鼻、额头、手、足等处,希望孩子不受蛇虫之害。
  端午各地独有的美食
  黄鳝
  我国江汉平原每逢端午节时,还必食黄鳝。黄鳝又名鳝鱼、长鱼等。端午时节的黄鳝,圆肥丰满,肉嫩鲜美,营养丰富,不仅食味好,而且具有滋补功能。因此,民间有“端午黄鳝赛人参”之说。
  面扇子
  甘肃省民勤县一带,端午节这天都蒸“面扇子”。面扇子用发面蒸制,呈扇形,有5层。每层撒上碾细的熟胡椒粉,表面捏成各种花纹,染上颜色,十分好看。这种食俗据说是由端午节制扇、卖扇、赠扇的风俗演变而
  来的。
  大蒜蛋
  河南、浙江等省农村每逢端午节这天,家里的主妇起得特别早,将事先准备好的大蒜和鸡蛋放在一起煮,供一家人早餐食用。有的地方,还在煮大蒜和鸡蛋时放几片艾叶。早餐食大蒜、鸡蛋、烙油馍,这种食法据说可避“五毒”,有益健康。
  煎堆
  福建晋江地区,端午节家家户户还要吃“煎堆”。所谓煎堆,就是用面粉、米粉或番薯粉和其他配料调成浓糊状,下油锅煎成一大片。相传古时闽南一带在端午节之前是雨季,阴雨连绵不止,民间说天公穿了洞,要“补天”。端午节吃了“煎堆”后雨便止了,人们说把天补好了。这种食俗由此而来。
  薄饼
  在温州地区,端午节家家还有吃薄饼的习俗。薄饼是采用精白面粉调成糊状,在又大又平的铁煎锅中,烤成一张张形似圆月,薄如绢帛的半透明饼,然后用绿豆芽、韭菜、肉丝、蛋丝、香菇等作馅,卷成圆筒状,一口咬去,可品尝到多种味道。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32449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