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多措并举提高生物复习效率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党生

  复习课并不是简单的知识重复,而是对知识的再次梳理、整合与提升。复习课上得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高低。下面,本人针对自己多年来的生物教学经历,对生物复习课教学谈点粗浅的体会,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激情导入,提高兴趣
  对于复习课来说,如果教师只注重检查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掌握而忽视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话,对那些学习上缺乏明确目标与自主性的学生来说,复习效率可能不会高。我觉得复习课的引入应该与新授课有所不同,我平时采用的一种做法是:随时联系社会热点与日常生活实际提出问题。比如:在我第一次听到蛙鸣的那一天,上课时,我一走进教室就问学生:“今天大家听到蛙鸣了吗?这说明青蛙开始进入什么时期?青蛙的生殖发育特点是什么?能鸣叫的是什么蛙?雄蛙鸣叫的意义是什么?等等,由此既巩固了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的有关知识,又引发了学生对大自然的关注。通过这种形式,既让学生了解了社会热点问题,又巩固了有关传染病与病毒的有关知识。再如:复习《昆虫的生殖和发育》一节时,我考虑到很多学生家里都养了蚕,于是围绕蚕的生殖与发育过程展开提问,由于学生比较熟悉这种动物,复习效果较理想。我觉得,复习课中,利用这种方式导入,学生比较感兴趣,并且激发了他们自主学习的内趋力,使他们在浓厚的兴趣指引下完成学习并在学习后体验到应用知识的快乐。
  二、小组合作,集思广益
  在初二的复习课中,我发现如果像上新课一样进行复习,学生会觉得索然无味,复习效果非常差。而以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复习,以评选优胜组的方式进行提问,则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较高,参与度也高,因此,在教学中的每个大环节,如:基础回顾、合作学习、展示提升、达标测试等,我都提前设计好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分组回答,并做好记录。到每堂课的最后,都要评选优胜小组,这样让每个学生都感到自己的自主学习都与小组的成绩息息相关,为了自己小集体的荣誉,每个同学都会不遗余力地去自主学习,同时在圆满完成任务后也会享受到维护自己集体荣誉的快乐,更为教学效果的高效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三、搞好预习,做好铺垫
  在一次教委组织的大教研活动中,我充分利用学案导学的方式上了一堂生物复习课。先利用“课标考点搜索”展示复习目标,后利用“主干知识梳理”引导学生复习课本内容,接下来是提问环节,我事先将课本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了归纳、总结、提升,问题都是一些经过我精心设计的很重要的考题,以学生分组竞赛形式完成,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后一个环节是利用“基础知能自测”中的题目做练习。课后进行了评课活动,各位听课教师对我这堂课评价很高,比较认同我这种复习方式。同时也发现了问题:整节课下来,能够跟上教师的思路,能够积极站起来回答问题的学生,全班才十多个人。分析原因:学生基础太差,连很多最基本的知识点都没掌握起来。因此导致了最后的练习环节没完成。
  认真反思一下:如果学生在上课之前先利用自习时间预习一下课本内容,将以前学过的一些基础知识重新掌握起来,那么我这堂课可能会进行的顺利一些,教学任务应该能够完成,而且学生参与答题的人数可能会多一些,教学效果也会更好。有的评课教师也提出了这一点。所以,为了进一步打造高效课堂,复习课的课前预习非常有必要。
  四、学案导学,提高效率
  新课程标准强调以人为本的教学发展观,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结构。于是,“学案导学式教学”这一教学方法应运而生。通过几年来的学案教学,我充分体会到了学案导学在复习课中的优势;有利于学生的课前预习;学生利用课前的自习时间充分利用学案进行预习,先将课本中的基础知识进行简单回顾,上课时,教师就可以多抽些时间展开提问和进行题目的综合训练。实行学案教学,便于学生查阅和复习,这等于给了学生一份学习活动提纲,学生透过学案,就可以清晰地回忆上课时的情景;实行学案教学,学生在课堂上要时而听,时而读,时而记,时而思,时而答,调动了多种感官的参与,可以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从而提高了复习效率。
  五、当堂检测,巩固效果
  练习是复习课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无论是基础知识梳理环节还是综合能力提升环节,都离不开练习题。课堂练习这一环节处理得好,就可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我们学校明确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安排学生练习的时间不少于15分钟。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课堂练习题的设计和灵活使用上下功夫。课堂练习题的提前设计和课堂上的灵活使用,能当堂检测,巩固课堂复习效果。针对某个重难点知识内容,精选课堂练习题,能增强学生的理解。例如:在复习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概念时,列举婴儿吮奶、寒冷使人打哆嗦、膝跳反射、吃梅分泌唾液、谈虎色变、老马识途、望梅止渴等反射活动,请学生辨别等,其检测和巩固效果都非常好。练习到位,当堂检测、巩固课堂教学效果,是实现生物课堂教学高效率的有力保证。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34343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