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油大豆新品种抚豆23号选育报告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国强等

  摘要 阐述了高油大豆新品种抚豆23号的选育经过,对特征特性、品质、抗性和产量结果以及栽培技术等内容进行了详细介绍,该品种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旨在促进该大豆品种的推广。
  关键词 高油大豆;品种;选育报告;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6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24-0055-02
  大豆蛋白是完全性蛋白,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为甲级蛋白。大豆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大豆蛋白质总量约占世界8种主要农作物蛋白质的64%,大豆油占世界食用油的32.5%。相关报道表明,我国大豆年消费量约为4 300万t,并且呈逐渐增加的趋势,而我国大豆总产量仅为1 500万~1 700万t,相当一大部分的大豆需要进口,是我国进口最多的农产品。因此,增加大豆的生产量,不断满足人们的需要十分必要。为此,根据我国东北地区当前的生产现状,2000年开始进行有性杂交育种,先后育成高产大豆抚豆16号、超高油大豆抚豆17号、三高大豆抚豆18号、高产优质大豆抚豆19、20、21、22、23、24、25号等10个大豆新品种,全部通过了省级审定。该文重点介绍抚豆23号的选育经过和试验结果及栽培技术。
  1 抚豆23号品种来源
  抚顺市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于2004年以抚交96为母本、绥农14为父本经有性杂交系谱法多代选育而成,2012年经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2 选育经过
  2004年以绥农14为父本、抚交96 F3为母本杂交获10粒杂交种子。2004年在海南岛种植10株,淘汰假杂种,收获6株F1代植株 。2005年在抚顺市农业科学院种植6株行,秋收选12株作为F2代植株。2005年海南岛种植5株行,秋收6株F3代植株。2006年在抚顺市农业科学院种植200个株系,秋天经田间鉴评,第9个组合、第59株系被决选(系谱编号FG09-59)作为F4代植株。2007年F5在抚顺市农业科学院内进行小区产量鉴定。2008、2009分别进行F6、F7品种产量比较试验。2010、2011年F8、F9分别参加辽宁省大豆早熟组区域试验。2011年参加辽宁省大豆生产试验。2012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可在辽宁北部、东部作春大豆推广种植。
  3 品种特征特性
  抚豆23号经辽宁省大豆区域试验早熟组评价,株高83.3 cm,主茎节数、分枝、单株荚数分别为15.3、0.5、69.3个。花呈白色,叶呈椭圆形,株型直立收敛,亚有限结荚,荚黑色弯镰状,被灰毛,成熟时植株落叶一致[1]。抚豆23号籽粒圆形,商品性好,不裂荚,百粒重20.3 g。抚豆23号植株茎杆弹性较好,坚硬,抗倒伏能力较好。
  抚豆23号生育期约123 d,其中出苗至开花、开花至成熟分别约为39、84 d,属早熟中高产大豆品种。适宜在辽宁北部、东部及吉林中、早熟地区栽培,要求年活动积温、无霜期分别为2 800 ℃以上、128 d以下。
  4 品质分析和抗性鉴定
  抚豆23号根据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2010年底测定脂肪含量为24.58%,蛋白质为37.10%。2011年底测定脂肪含量为22.89%,蛋白质为37.61%。2年平均脂肪含量为23.74%,蛋白质为37.36%。
  抚豆23号在辽宁省大豆早熟组区域试验的种子进行抗性鉴定,2010年接种鉴定中抗大豆花叶病毒Ⅰ号株系,中抗灰斑病。
  5 产量表现
  2010—2011年参加辽宁省大豆早熟组区域试验:2010年平均产量2 737.5 kg/hm2,比对照品种开育11号增产12.4%,增产极显著,居参试品种第4位;2011年区试平均产量2 683.5 kg/hm2,比对照品种开育11号增产14.1%,增产极显著,居参试品种第3位。2年区试平均产量2 710.5 kg/hm2,比对照增产13.3%,居参试品种第3位。2012年9月经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2011年参加辽宁省大豆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533.5 kg/hm2,比对照开育11号增产11.4%,居该组参试品种第1位。
  为提高抚豆23号的产量,建立配套高产、高效的栽培技术,并进行示范种植。2011年在清原县北三家乡双河试验场种植,平均产量3 588.0 kg/hm2。同时,在新宾县旺青门乡进行多品种展示,秋收测产,平均产量3 547.5 kg/hm2,比大豆九农30增产705.0 kg/hm2,增收2 700.0元/hm2。
  6 主要栽培技术
  6.1 地块准备
  选择中等或中等以上肥力、前茬为玉米和麦类的地块种植抚豆23号。忌重迎茬,以3年以上的轮作为佳[2]。为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增强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降低病虫草害的发生率,播前进行深翻整地,以秋整地、起垄为好。
  6.2 科学选种,适时播种
  为保证种子质量,提高种子发芽率,播前进行人工或机械选种,剔除虫害粒、病粒、破碎粒及杂质,用饱满、无病、无伤的种子作种[3-4]。辽宁地区春播一般在5月上旬人工点种,为防治病虫害,增加大豆的产量,播前用种衣剂拌种。
  6.3 合理密植,苗均苗壮
  苗出齐后,进行人工定苗,按留苗19.5万株/hm2核定株数,密植要因地制宜,做到苗均、苗全、苗齐,以提高大豆产量。
  6.4 及时铲趟,提高地温
  为提高土壤温度,增强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促进幼苗生长,结合除草在苗期进行铲地松土,三至四叶期进行趟地封垄,提高地温。
  6.5 防治病虫害
  春大豆产区,播后苗前为防止杂草,用乙草胺450 g/hm2与豆磺一代对水喷布土壤封闭除草。苗期除草可在大豆1~3片复叶期、多数杂草在2~5叶时用13%拿铺净18.75~22.50 L/hm2,加入48%笨达松剂37.5~45.0 L/hm2对水4 500~7 500 kg/hm2喷洒。开花初期为同时防治跳甲、蚜虫等,可加入2.5%敌杀死混喷[5]。为防治食心虫,辽宁地区一般在该虫盛发期(8月10—15日)喷施1~2次功夫、敌杀死或来福灵等,可加入叶面肥喷洒,使虫害率降低到1%以下,确保大豆商品质量。
  6.6 提高品种质量,确保种子纯度
  为了提高品种纯度,在开花期进行纯度检测,拔去不同叶形和花色的伪杂株,确保种子的纯度。
  6.7 适时收获
  当全株有95%的荚变为褐色,摇动时开始有响声的植株达50%以上时,开始收获。
  7 参考文献
  [1] 沈海波,吴秀华.克山县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的应用[J].大豆通报,2006(5):5-6.
  [2] 曹雄,贺润利.大豆综合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杂粮作物,2001(1):31-34.
  [3] 刘忠堂,何志鸿,魏冀西,等.大豆窄行密植高产栽培技术的引进与嫁接Ⅲ垄作窄行密植高产栽培技术的增产效果[J].黑龙江农业科学,1998(2):27-28.
  [4] 魏云山,王会才,生国利,等.大豆综合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7(5):23-24,53.
  [5] 牟红军,王立娜,林建民.大豆大垄垄上行间覆膜滴灌栽培技术研究初报[J].大豆科技,2010(3):51-5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40016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