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微表情靠谱吗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新闻事件:
  近日来,加拿大华裔女子蓝可儿陈尸美国洛杉矶一酒店顶楼水塔里的案件被炒得沸沸扬扬,迄今美国警方尚未发布最新的毒理检测报告。扑朔迷离的案情,引得众多民间高手纷纷展开案情分析和推理。在警方公布的一段电梯视频中,蓝可儿夸张怪异的举止,更是激起了大家无限的热议和猜想。
  心理解读:
  对此,很多网友认为是“灵异事件”,也有人猜想女孩可能是嗑药后引起了精神异常,从而导致行为失常。中国政法大学微反应研究小组的姜振宇博士从微反应的角度对蓝可儿的行为进行分析,认为现场没有刺激源,女孩也不恐惧,因此初步判断该视频可能与破案无关。这个结论与很多热门的说法背道而驰,当然其准确性目前还不得而知,但令人好奇的是,姜博士是如何得出这个结论的呢?从微反应可以准确地推断出一个人的心理活动吗?
  转瞬即逝的微反应
  微反应,又称微表情(micro expression),与普通表情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一种非常快速的表情,持续时间仅为1/25 秒至1/5 秒,因此,大多数人往往难以觉察到它的存在。心理学家认为,微表情与一个人的心理防御有关,通常在人们撒谎的时候出现,它表达了人们试图压抑与隐藏的真正情感。因此,科学家们希望通过对微表情的识别与分析来了解一个人的真实情感和内在的情绪。
  著名的美国心理学家保罗·艾克曼(Paul Ekman)就是这样一位科学家。通过对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的观察和解析,捕捉普通表情中转瞬即逝的微表情,发掘隐藏在人的面部、身体和声音里的线索,然后将犯罪调查中的真相昭示天下。
  知面难知心
  微反应的推论靠谱吗?转瞬即逝的微表情能揭示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吗?很明显,目前微反应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还不能够达到电视剧里那样精准的程度,迄今科学家们还在从各种角度对人类情绪识别进行研究。近日,发表在《科学》(Science)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表明:“知面”也未必能“知心”,如果缺乏相应的身体语言,人们其实无法单纯通过“察言观色”来准确地判别他人的心情。
  在职业网球的顶级赛事中,职业运动员在关键赛点上的表情往往会被极富张力的情绪所扭曲。以色列学者希勒尔·阿维泽尔(Hillel Aviezer)和同事们选取了专业网球运动员在赛场上激情时刻的照片进行实验,探究人们辨识真实而强烈的人类表情的准确程度。
  实验发现,观看一张张完整的运动员手抓球拍站在赛场上的照片,人们可以轻易辨别出他们的情绪。但是,若研究者截去运动员的身体、只留一张纠结的面孔时,人们却无法确定他们的情绪究竟是高昂还是沮丧。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傅小兰博士及其团队对微表情与姿态进行研究,希望通过微表情与姿态的结合,提高谎言识别的准确性,将微表情的识别更好地应用于谎言识别、国家安全和刑事侦查等领域。
  科学家们还在研发微表情的训练工具和识别仪器,如艾克曼博士研制出的微表情训练工具,已经被证实在普通人群中具有不错的训练效果。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微表情识别的训练可以让人们“读面知心”。(本资料由“中国科普博览”http://www.kepu.net.cn提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41680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