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以工学结合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专业实训基地建设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帅

  摘 要:实训基地建设是中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职计算机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应以“工”和“学”的结合为导向,通过学校、企业、社会三方的共同建设,形成教学互进、文化共融、经济互惠、人员交流的校内外互通的实训基地。
  关键词:工学结合 中职 计算机专业 实训基地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4(a)-0240-01
  中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的建设是一切实践教学开展的基础和保障。国家对实训基地的建设也明确提出了要求:“实训基地建设要突破只限于感性认识和动作技能训练的旧模式,建立有利于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应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新模式。尽可能与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相一致,形成真实或仿真的职业环境。”因此,对于中职计算机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应改变传统的、陈旧的“机房式”实训模式,建立适应现代高速发展的计算机时代的要求,形成开放的、立体的、互融的计算机专业化实训基地。
  工学结合为中职实训基地的建设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它从学校、企业与社会三方共同合作的角度,实现对中职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在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实践教学中,实训教学环节主要以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应用技能和综合能力为目标。因此,以实训基地为依托,将工作与学习紧密结合起来是达到中职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
  中职教育的目标定位就是培养服务生产一线的高级技能实用型人才,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中职教育就是就业预备教育。这就要求它要贴近社会,贴近企业。以工学结合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在运行过程中需要建立起学校、企业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桥梁,通过三者间在教学、文化、经济、和人员之间的沟通,实现紧密合作,保证实训基地的顺畅运行。
  1 以工学结合为导向,建设教学互进的校内外实训基地
  计算机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应与计算机专业相匹配、满足技能人才培养要求。校内实训基地建设除依靠政府投入外,学校与企业合作共同建设校内实训基地是一条有效的途径。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属于中职的硬件建设,其资金投入应由政府、企业、学校及社会多方面共同筹措。实训基地在建设上应突出“职业环境”,本着“真实和投资最省”的原则,采用计算机专业复制、仿真、模拟、微缩等形式,根据企业生产工艺流程、生产方式、生产条件进行建设。建立具有职业氛围的管理软环境,整个实验实训的管理按企业的真实要求运作,还可将校内实验、实训中心建设成为区域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机构,从而成为当地进城务工培训、职业技能鉴定、人才培养为一体的资源共享的工学结合中心。管理上实行开放式,学生在业余时间可根据自己学习的需要,随时进行实践操作和演练, 要求学生按企业质量管理的传递程序和操作规范进行操作。
  计算机专业校外实训基地由企业自行研发与建设,即可用于企业生产也可面向学生工作实习。同时企业的正式生产线也是学生实训的重要基地,学生在企业参加生产实践,为企业创造效益,也推进企业建设实训基地的热情和积极性。
  2 以工学结合为导向,建设文化共融的实训基地
  在文化层面上建立学校与企业间的沟通是建设实训基地的一个重要内容。构建中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之间的立交桥,使学生在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共融的环境中训练技能,培养职业意识和岗位能力。
  学生在学校环境中生活,时刻被校园文化包围着,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而企业文化在校园内的形成需要通过多种渠道引入,在实践教学中引入成功企业的经营案例、企业文化选粹等,通过教师的教学中的讲解与渗透,使学生了解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文化战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企业文化元素的渗透,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从而产生对一些企业文化的认同感,在学习过程中以企业文化或企业战略作为学习的目标和动力,以文化的共融性激发学生与企业之间的共鸣。
  3 以工学结合为导向,建设经济互惠的实训基地
  首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和学校的关系本质上是一种利益关系。在校企合作中,学校所关注的始终是人才培养质量,而企业所关注的是经济效益。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企业参与到实训基地的建设中,那么,给企业带来收益的途径可以通过学生到企业实习和校企科研合作来获得。一方面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的场所、设备等,学生以不同的形式到企业实习,经过短时间的训练与适应后,便可顶岗实习,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在实践教学中,企业技师与学校教师互相交流与切磋,为企业带来技术创新的广阔空间,通过科研的转化,最终使企业实现在经济赢利。企业在经济上的收益将提高企业与学校合作的积极性,形成一个校企合作的良性循环,促进实训基地的建设。
  其次,对于学校来说,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关心的问题。通过工学结合,学校可以获得企业在资金上的支持,更新实训设备,硬件建设的不断完善为实训基地的建设带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最重要的,对于学生来说,可以通过带薪顶岗实习,获得一定的劳动报酬。学生是工学结合最大的受益者,学生到企业参加实习不仅可以在企业真实环境中训练技能,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水平,而且,实习期间,企业要向学生支付实习工资(或补贴),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物质的保障。
  4 以工学结合为导向,建设人员交流的实训基地
  人员交流是以工学结合为导向建设实训基地的一个重要方面,学校与企业人员间的有效交流是实践教学顺利开展的有力保证。人员交流包括了两个方面:一是在校学生与企业员工的交替培养;二是在校教师与企业技师间的互换培训。以人员交流为基础建立人员循环交替的培训机制。
  在校学生与企业员工的交替培养,学校和企业两方各自具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在校学生以实践为主到企业参加实习,企业协助学校承担培养学生的任务;企业安排员工定期到高职院校接受继续教育,更新观念,丰富技术理论知识,为员工提供继续学习和提高的机会。以这种人员交互培养的方式,使企业员工与在校学生在理论与实践方面得到共同的提高,使企业与学校双方共同受益。
  在校教师与企业技师间的互换培训,定期将学校教师派到指定企业参加生产实践,培养教师的实践能力,教师在企业参与实际生产的过程中,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再从实践中升华理论,更有利指导学生的实践教学和从事科研工作;企业分阶段安排技师到学校参加学习,学校可以聘请行业专家,以讲座、论坛等形式与技师共同学习和探讨计算机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及新技术创新等,为技师理论和技能水平的提高搭建平台。
  通过教学共进、文化共融、经济互惠、人员交流几种方式,使以工学结合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运行更加顺畅、有效。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Z],教高[2000]2号.
  [2] 闫海成.支撑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训基地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11(11).
  [3] 宋丽霞.工学结合实训基地建设模式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9(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42880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