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重庆市大数据行动计划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本刊编辑部

  大数据是继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之后信息技术融合应用的新焦点,是信息产业持续高速增长的新引擎,将引发各领域、各行业生产模式、商业模式、管理模式的变革和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及人们生活方式产生深刻影响。为抢抓全球大数据战略资源,加快发展大数据产业,推动重庆市产业结构调整,根据国家总体要求,结合重庆市实际,特制订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坚持信息化与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融合发展的方针,紧密围绕重庆市“云端计划”的实施,以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为动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重要民生应用为示范,推动企事业单位数据共享开放,加快大数据产业布局,攻克大数据关键技术,促进大数据技术及解决方案在公共服务、城市管理及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将大数据产业培育成全市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二、总体目标
  到2017年,大数据技术在民生服务、城市管理及全市支柱产业发展等领域广泛应用,大数据产业成为重庆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形成民生服务、城市管理和经济建设融合发展的新模式,构建起云端智能信息化大都市,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数据枢纽及产业基地。
  (一)建成大数据产业。坚持“国际化带动、市场化促进、大中小企业协同”的发展方针,打造2~3个大数据产业示范园区,培育10家核心龙头企业、500家大数据应用和服务企业,引进和培养1000名大数据产业高端人才,形成500亿元大数据产业规模,建成国内重要的大数据产业基地。
  (二)形成大数据应用模式。坚持“公共服务示范为引领、主要行业应用为驱动”的推广策略,促进大数据技术在民生服务、城市管理等领域的示范应用,实现大数据技术在电子商务、工业制造、交通物流、医疗卫生、食品药品安全、金融、传媒等行业的全面应用。
  (三)突破大数据技术。引导科研机构和人才团队向重庆市集聚,力争在虚拟技术、云计算平台技术、海量数据存储、数据预处理、新型数据挖掘分析、信息安全技术、大数据关键设备7大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准和规范。
  三、主要任务
  (一)加快大数据产业发展。
  统筹全市产业发展,通过引进行业领先企业与培育本地企业相结合的模式,完善大数据生态产业链,科学规划大数据产业布局,打造特色鲜明的大数据产业基地。
  1.完善大数据生态产业链。推进云计算数据中心集群建设,开展数据存储服务,形成数据资源洼地。支持有较强集成能力的信息提供商建设大数据服务平台,提供大数据分析公共支撑“软件包”及重点领域应用“软件包”等集成共享服务。
  2.建设大数据产业基地。加快推进两江国际云计算产业园高品质数据中心建设,形成100万台服务器运算能力的数据中心集群,集聚一批大数据存储、分析、应用、加工等服务企业,提供面向政务、商贸、金融等领域的大数据应用服务,打造国家级大数据产业基地。
  (二)开展大数据示范应用。
  结合城市特点和大数据应用特征,在民生服务、城市管理、行业应用及外包服务等重点领域开展大数据示范应用,以示范应用引领产业发展,形成全市协同互动的发展模式。
  1.民生服务领域。多渠道采集食品药品安全、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教育文化、旅游休闲、就业等方面的数据,推动数据的整合、共享和开放。
  2.城市综合管理。以城市综合管理为对象,构建科学的预警监控体系,整合城市规划、交通、治安、城管、环境、气象等方面的数据资源,建立可视化和智能化的大数据应用分析模型,通过对海量数据的智能分类、整理和分析,使城市管理者能够更准确地预测可能出现的情况,及时调度资源,从而有效疏导、防范和处理城市管理领域的风险和问题,打造智慧、平安、和谐城市的典范。
  3.行业应用领域。面向电子商务、工业制造、交通物流、商贸零售、金融、电信、能源、传媒等数据量大的行业领域,积极引导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企业,大力开展数据采集和监测,提供数据挖掘和分析、商业智能及横向扩展存储等软硬件一体化行业应用解决方案。
  4.大数据外包服务。积极引导企业面向国内外数据市场,承接大数据外包业务。
  (三)攻克一批大数据技术。
  吸引国内外知名的大数据分析和应用服务企业来渝建设大数据研发中心,支持本地中小微型信息服务提供商面向细分行业或领域开展大数据应用服务的研究和探索,鼓励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参与国内外大数据标准化建设工作。力争突破一批大数据关键技术,并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准和规范。
  1.突破一批关键技术。
  (1)虚拟化技术。(2)云计算平台技术。(3)海量数据存储技术。(4)数据预处理技术。(5)新型数据挖掘和分析技术。(6)大数据信息安全技术。(7)大数据关键设备技术。
  2.推进建立标准规范。
  鼓励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参与国内外大数据标准化工作,大力支持在数据安全、服务质量、体系架构、评估认证等方面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和应用标准。推进制定大数据采集、管理、交换等标准,明确收集数据的范围和格式、数据管理的权限和程序以及开放数据的内容、格式和访问方式等。
  (四)强化信息基础设施。
  推进全市通信骨干网络扩容升级,启动“国际信息港”建设工程,优化网络通信能力,提高通信网络质量,降低整体运营成本,健全网络通信服务保障体系,将我市打造成为全国信息交换枢纽,全球重要的“国际信息港”。到2015年,实现主城区重点场所和区域的无线网络全覆盖;全市城镇和农村人均接入宽带能力分别达到20M和4M;与国内主要城市的直达数据通道网络延迟力争小于30毫秒。
  (五)完善大数据采集形成机制。
  逐步完善大数据采集体系,建立政府和社会互动的大数据采集形成机制,通过政务数据公开共享,引导企业、行业协会、科研机构、公共组织等主动采集并开放数据,形成数据的大开放,为大数据技术研究和应用开发提供丰富的原材料。鼓励采用行政收集、网络获取、传感采集等多种方式,建立特定主题的基础数据库,持续收集、更新数据,并向社会开放。
  (六)确保大数据信息安全。
  探索制定面向政府信息采集和管控、敏感数据管理、数据质量、数据交换标准和规则、个人隐私等领域的大数据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明确大数据采集、使用、开放等环节涉及信息安全的范围、要求和责任,确保国家利益、社会安全、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等信息不受侵犯。以完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为目标,加强安全测评、电子认证、应急防范等与大数据相关的信息安全基础性工作,加强大数据环境下信息安全认证体系建设,提升大数据产业的公信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44212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