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分层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课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胡一丹

  摘 要 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普遍存在学生知识水平差异大的问题,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只要巧妙运用分层教学法,既能够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又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针对以往存在的分层次教学法的弊端,可以采用小组成员分角色和分层次的评价标准两种方式进行教学,最终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 分层教学法 分角色 分层次任务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0 前言
  高中信息技术学科要根据新课程改革要求制定具体的课程标准,但是由于城乡差异、信息技术受教育程度不相同等多种因素影响,导致学生知识水平、能力水平与兴趣爱好差异很大,如果采用统一的教学目标与评价标准,会继续拉大学生之间的差距。在教学过程中,巧妙运用分层次教学法,既能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又较好地解决学生差异大的问题。
  经过改进的分层教学法既能使所有学生达到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又能使各种层次的学生得到进一步发展,使所有学生从知识、技能和能力方面普遍提高。分层教学法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获得成功的体验,这种愉快的情绪,极大优化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轻松实现教学目标。
  1 分层次教学法
  我国古代教育学家孔子提出 “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这就是分层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在国外也有一些代表性的学者,如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他主张“给学生足够的学习时间,同时使他们获得科学的学习方法,通过他们自己的刻苦努力,应该都可以掌握学习内容”、“不同的学生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去教,不同的学生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能持久地保持注意力”,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就应该采取分层教学的方法。
  分层教学法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又称分组教学、能力分组,它是将学生按照智力测验分数和学业成绩分成不同水平的班组,教师根据不同班组的实际水平进行教学的方法。为改进以前的分层教学法存在的不足,避免对学生心理上造成不良影响,下面讨论的分层教学法跟上述的分层教学法有不同之处。
  2 课前分组分层
  首先,了解学生情况。通过调查或测试,根据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学习的内容熟悉程度的不同,将学生大概分成高、中、低三层。
  其次,帮助学生建立长期合作学习小组。分组应遵循小组构建的各项原则,还应综合考虑其他情况,将座位邻近的3或4人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同时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适当调整座次,让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让不同的社会背景、不同的性格、不同的经历的学生组合在一起相互学习,各尽所能,取长补短。
  另外,分组之后分好角色。由组员选拔产生一个小组长,全面负责管理小组事务,组长给每个组员安排不同的角色分工,每组通过讨论后分别选出发言员、记录员、操作员和组织员。发言员负责回答老师问题、陈述本组观点、说明作品制作过程等;记录员负责填写活动记录表,记录活动过程,填写互评及自评的结果等;操作员负责完成难度大的操作任务,指导同学们操作,配合记录员和发言员完成任务;组织员通常由小组长担任,负责组内协调、疏通工作,组织同学们讨论交流、分工合作。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帮助,共同完成任务;小组的不同角色可以互换;小组人员缺少时,小组长立即代替或安排其他成员兼任欠缺的角色,确保任务的完成。
  3 合作任务分层
  虽然通过调整,让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但是小组与小组之间仍然存在差异,因此要对学习的任务进行分层处理。通常信息技术课的合作任务既要满足教学目标,又要适合小组合作学习,需要精心打造。合作分层任务既要有合作的价值,还要有可操作性,既要方便学生分层次学习,又要方便学生分工合作。课前给学生发放的课程说明书,应该清楚说明合作任务分了几个层次,各层次需要达到的目标,各组要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层次的合作任务,每个成员应该明确的自己学习任务和具体的分工,否则就会出现由于学习任务不明确,学生不知道该做什么,导致小组合作学习没有效果,任务失败。例如,在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高中信息技术基础》“文本信息加工”一节课中,可确定如下三个不同层次的任务,供不同程度的小组选择:第一层为基础任务:制作一份通知。要求:(1)为文本添加标题。(2)修改标题、段落的字体。(3)设置段落格式。第二层为提高任务:制作古诗词作品。要求:(1)给文章添加艺术字标题。(2)设置字体与段落。(3)添加图片并设置图片。(4)添加文本框。第三层为探究任务:制作一幅宣传画报。要求:(1)根据提供的素材确定主题。(2)围绕主题进行设计。(3)设置背景、边框、底纹。(4)插入艺术字、图片、文本框或自选图形。(5)进行合理的页面设置。每个组根据组员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任务并完成作业,提交作业后由操作员演示,发言员讲解,记录员课后将活动记录表交给老师。
  4 评价分层
  新课程要求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具有导向,激励的功能。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不同层次的任务,要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方式不同的评价。使用赞扬与鼓励的评价方式,能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有利于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学习自信心,成为他们不断进取的动力和催化剂。除了分层次进行评价外,教师还应该分角色评价,及时地对不同角色的学生进行评价,例如某操作员操作熟练,技术性强;某发言员声音洪亮、表达清楚;某记录员书写认真、条理清晰;某小组合作积极,分工明确,任务完成迅速,作品整体效果好等。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回避了对基础差的学生心理伤害,让每一个学生真正感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5 结语
  巧妙地运用分层教学法,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能力。经过改进的分层教学法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让所有学生都有事可做,自觉性差的学生有教师和组员的监督与帮助,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小组成员分角色的方式可以增强学生的责任感,让所有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增强了学习信心,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获取和处理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分层教学法同时也全面提升教师能力,利用分层次的评价标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可以轻松实现教学目标,最终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参考文献
  [1] 史春成.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应用分层教学法初探[J].新课程学习(下),2011.5:28.
  [2] 黎珍.关于高一信息技术课程实施分层教学法的思考[J].新课程(中旬),2012.9:1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46472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