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芸豆高产栽培技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赵寅

  芸豆作为经济作物,受近几年市场需求影响,种植面积逐年上升。但目前农民的种植方式不当,产量较低,如要提高其产量,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应该采取科学合理的种植方式,提高单产。
  1 品种选择
  根据当地积温等生态条件以及市场需求,选用熟期适宜的优质、高产、商品性好、抗逆性强的品种。可选择的品种有:云白1号、美国奶白、日本白、英国红、黑芸豆等。
  2 选地、施肥
  2.1 选地。芸豆根系发达,种植芸豆应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层深厚、土质疏松、富含有机质、保水、保肥性好的沙壤土或壤土土壤为宜,应避免选择土壤粘重、排水不良、前茬施用过长残效除草剂的地块种植。避免与豆科作物连作。
  2.2 施肥。施入优质腐熟的农家肥2t/亩,进行沟施或穴施。化肥施用要本着多磷钾肥少氮肥的原则,最好做到分层施肥,亩施磷酸二铵10kg,尿素4kg,钾肥4-5kg。
  3 播种
  3.1 播期。当土壤温度稳定达到10度时就可以进行补种,根据我省积温带的不同,播种期一般在5月中旬至5月下旬。
  3.2播量。播种量应根据种子的大小、种植密度及发芽率的高低确定,一般播种量为:小粒品种(百粒重小于30g)约为5kg庙,大粒品种(百粒重大于50g)约为8kg/亩,蔓生品种与玉米混种的大粒品种约为3kg/亩。
  3.3 种子处理。播前清除杂质,尽量选用新种子并进行精选,剔除异色粒、秕粒、病虫粒,选择饱满均匀、颜色一致的籽粒。播种前应将种子晾晒1-2天,促进种子后熟,提高种子发芽率。
  3.4 播种方法。小面积播种可进行人工穴播、开沟条播、人工点播器点播,大面积播种采用精量点播机播种。
  3.5播种深度。播种深度因土壤类型而异,重粘土为2.5—5cm,轻壤土为5—10cm。
  3.6 播种密度。播种密度因芸豆类型而异,矮生品种穴播的行距为65-70cm,株距30em,4-5粒/穴。蔓生品种单作穴播的行距为65—70cm,株距40cm,3—4粒,穴。矮生品种的适宜密度为12000-15000株,亩,蔓生品种适宜密度为8000-10000株,亩。蔓生品种与玉米混种的穴播的行距为65—70cm,株距40cm,3—4粒/穴,隔一株玉米种一穴芸豆。
  4 田间管理
  4.1 中耕除草。在幼苗期结合中耕进行人工除草2-3次。
  4.2 灌水。芸豆幼苗期应适当控水,以保墒为主,进行蹲苗,开花结荚期如遇干旱年份,应及时灌水。田间积水时应及时排掉。
  4.3 追肥。在基肥充足的情况下,矮生品种幼苗期可不追肥,在开花初期,可追施氮磷钾复合肥10—15kg/亩。蔓生品种除在开花初期追一次肥外,第二次追肥应在第三穗花序座荚时进行,可追施氮磷钾复合肥10—16kg/亩。
  5 病虫害防治
  5.1 主要病虫害。主要病害有炭疽病、灰霉病、锈病、细菌性疫病、病毒病等,主要虫害有蚜虫、红蜘蛛、豆荚螟等。
  5.2 防治原则。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科学合理地使用化学防治。使用药剂时,应首选低毒、低残留、高效的农药,注意交替使用农药和农药安全施用间隔期。
  5.3 防治方法
  5.3.1农业综合防治
  5.3.1.1选用抗病品种,轮换倒茬,适时早播,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消灭田间杂草,及时去除病株;及时耕翻土地,使土壤疏松,不利于幼虫或虫卵越冬。播种前将种子放在阳光下暴晒2天,可防治芸豆炭疽病。
  5.3.1.2诱杀。利用黄板诱杀蚜虫。成虫发生期利用投射式杀虫灯诱杀豆荚螟成虫,减少豆荚螟危害。
  5.3.2药剂防治
  5.3.2.1锈病。用20%粉锈宁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喷一次。
  5.3.2.2灰霉病、炭疽病。用波尔多液(硫酸铜:生石灰:水=1:1:240)喷施1次,或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1—2次。
  5.3.2.3细菌性疫病。用25%甲霜灵600倍液或喷用72%农用链霉素1200倍液喷一次,采收前30天严禁使用。
  5.3.2.4病毒病。幼苗期采用20%病毒A可湿性粉600倍液,或2%宁南霉素200—260倍液喷雾1—2次。
  5.3.2.5蚜虫。在虫害发生初期,用吡虫啉类药剂1200—1500倍液,相隔5—7天喷洒1次,连续喷洒2—3次。
  5.3.2.6红蜘蛛。虫害发生初期,可用20%哒螨灵可湿性粉剂(牵牛星)2000倍液防治。
  5.3.2.7豆荚螟。应进行早期防治,在幼虫刚形成初期,喷洒菊酯类药剂如高效氯氰菊酯1000—1500倍液,相隔5~7天喷洒1次,连续喷洒2-3次。
  6 采收
  根据市场需求和生育期适时采收。一般采收时间为10月上旬,当80%的荚由绿变黄,籽粒含水量降至40%时开始收获,防止炸荚。收获白粒豆时,要注意避开雨水,以免品质下降。蔓生品种要分次收获。收获后要晾晒4-5天,以保证上部籽粒充分成熟以及降低水分,然后再进行脱粒。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49522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