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地方性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孙艺铭 崔玲玲

  【摘 要】地方性高职院校在开展就业指导工作中,在课程定位、组织实施、师资配备等方面尚存在诸多问题。在课程方面,高效开展地方性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亟需构建一套与地方性高职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合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本文将探讨该课程体系的构建问题。
  【关键词】地方性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体系
  我国地方性高职院校占到了普通高校的“半壁江山”,担负着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的重任。相对于普通本科院校而言,地方性高职院校有着较为明显的特点。一是地方性高职院校以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为主,主要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专业设置往往对口区域经济优势,校企合作较多,积累了雄厚的专业资源;二是地方性高职院校扎根地方,地方政府和企业大力支持,积累了众多的政策人脉资源;三是地方性高职院校生源相对集中,毕业生的就业区域也相对集中,积累了丰富的校友资源。
  然而目前,地方性高职院校在开展就业指导工作过程中,在课程定位、组织实施、师资配备等方面出现了诸多问题。高效开展地方性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需要在遵循高职院校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就业指导工作体系,以彰显高职教育的优势,体现高职生的就业竞争力。构建该体系应当包括课程、服务、评价等多个方面,下文将从课程这一方面深入展开,探讨地方性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的构建问题,以期为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实施提供一套系统的、易操的、可参照的方案。
  1 以生为本的指导观念
  从课程定位宏观层面看,各地方性高职院校应当始终关注高职生的生涯发展规律,遵循“认知+适应→规划+提升→准备+行动”学生成长主线,围绕“规划、就业、创业”的主题,坚持“理论适度够用,注重实践指导”的原则,按照“一年级大学适应与生涯规划、二年级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三年级个性化讲座与创新精神培养”的课程思路,分不同阶段设置相应课程,构建“三级递进式模块化”的课程体系,从而实现对学生的全程指导,为其顺利就业和高质量就业奠定基础。
  从课堂教学组织微观层面看,应当实现就业指导课堂教学的“五结合”,以更好地体现“以生为本”的指导观念。即:结合入学教育、专业教育、生涯角色认知帮助学生建立生涯和职业意识;结合专业技能大赛和职业规划训练帮助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和能力结构;结合素养教育,增强学生关键能力;结合成功案例与模拟演练,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实际和职场规则,开展以学生个体为主体的体验式教学模式。
  2 全员参与的指导过程
  就业指导课程应当与专业课程充分融合,这样才能做好基于专业发展基础之上的生涯指导工作。因此,就业指导课程必须实现全员参与,包括专业课教师在内的所有教师都应该成为学生职业发展中的指导教师。就业指导课程的师资不仅要吸纳校内的专业带头人、教研室负责人等师资力量,也要聘请行业的专家来校指导讲学,还可以利用地方性高职院校校友相对集中的优势,邀请校友参与课程指导,动员学校、企业、学生的多方力量进行全员参与。
  在动员各界企业人力资源方面,根据办学定位、专业特点和所处地理位置等自身条件,各地方性高职院校要树立立足地方、服务地方区域的市场发展战略。要抓住优势就业资源,与多家发展势头强劲的技术开发区、多家优势企业、名牌企业开展合作,建立稳固的集生产性实训、轮岗实习和顶岗实习于一体的就业基地,建立密切的人才供求关系,真正实现全校全社会的全员参与机制。这样可以使学生在企业设立的校内生产经营实体、以及学院在企业内部设立教学车间和顶岗实习基地中,体验到四个真实:真实的工作环境、真实的员工身份、真实的工作任务、真实的管理考核。全员参与的指导过程最终都是为了一个目的,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职业生活的环境,最终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促进其职业生涯的发展。
  3 形式多样的指导方法
  为培养学生的规划意识和就业创业能力,针对地方性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具有的实用性、针对性和参与性强的特点,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坚持“学生主体,教师主导,项目驱动”的互动体验式教学思路,采用形式新颖、灵活多样教学方法,有效调动学生主动性、参与性和实践性。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3.1 任务驱动法
  结合各专业学生所需具备的职业素质和关键能力要求,将就业能力培养细分成若干个职业能力模块,每个模块均按照教师引导、学生模拟演和实景训练的方式完成能力培养。例如:将学生求职准备课搬到招聘会现场,将职业礼仪课搬到汽车“4S”店等,采用这样的方式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素质在工作情景实训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3.2 案例分析法
  案例内容应当主要以所在的地方性高职院校的毕业生为鲜活实例,讲解和剖析他们在就业、择业和创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所具备的优势竞争力与能力的不足之处,引导学生们进行思考、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3 情景模拟法
  通过对职业生活中的常见任务或主要事件的发生与发展过程的模拟,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从而在较短时间内提升其职业能力。例如:模拟招聘、模拟面试等,帮助学生主动把握时机提升求职期间推销自我的能力。
  3.4 榜样教学法
  聘请成功就业以及职场成功发展的毕业生回母校做专题报告,充分利用他们的职业经历和宝贵的经验,帮助这些在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拓宽就业视野,树立良好的就业心态。
  3.5 赛事激励法
  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创业大赛、礼仪大赛等,让更多的学生参与感受大赛组织准备的过程,增强其学习原动力,提高其学业生涯及职业生涯的管理能力。
  4 专业有效的指导团队
  就业指导的深入实施离不开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为了提高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效果,各地方高职院校要构建一支专兼职结合、人员稳定、学历层次高、年龄结构科学、学科结构合理、知识结构多元化、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的教师梯队。
  在师资队伍的背景结构方面,要聘任校内外的专兼职教师,其中既有职业指导的专职教师,还要有专业教师、学生辅导员,另外还离不开校外的行业专家。校内专职教师配备方面,应当成立大学生职业指导教研室,配备专职教师。在动员任课教师的主动性上,应当将所有担任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的教师都纳入师资人员年终考核和职称评聘范畴,鼓励专业教师承担课程并在职称评定、年终评优中给予加分奖励。在师资队伍的管理方面,应当注重建设教师队伍的活跃思维、增强其责任感,形成团队协作良好氛围。在师资技能培训方面,首先,要保证所有任课教师都能够持证上岗的入职资格这一基础。第二,一方面要每年定期举行教师基本功大赛,推进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另一方面,要在每年分批对全校的职业指导人员进行业务培训,选派教师参加国内有影响力的职业指导、生涯规划研讨会或论坛,以提升其教学生涯规划与管理的专业素质。第三,要鼓励就业指导教师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理论研究和创新,努力实现理论―实践―理论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崔玲玲.地方性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体系的构建[J].中国成人教育,2013(14):95-97.
  [责任编辑:汤静]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54036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