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信息化教学模式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谢芳 滕书磊

  摘 要:信息技术的应用对高职传统教学模式的有效性提出了挑战,本文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分析了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局限性,介绍了信息化教学模式的特点及优势,并初步探讨了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模式;应用研究
  当前高职院校中普及信息化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要用这些先进的技术使高职院校中的学科知识得到整合,在学科教育中发挥信息化的优势,使学生们独立创新思考的能力得到大幅提高,是想让这些先进的技术更好地服务于高职院校教学的发展。要达到这个要求,高职院校的教师必须将这门先进技术与所教课程完美结合,达到知识的整合,用信息化的技术手段为学生营造出一个全新的教学环境,并借助这些多媒体资源,解决以前传统教学手段下遇到的困难,而不是单纯的将这些先进的教学资源当做辅助的教学工具。只有在信息化的基础上使原有的学科教学模式得到良好改善,将这种信息化的环境优势作为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学校管理等几方面相互沟通的有效途径,才能够将新课改中强调的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相长的教学模式顺利实现。
  1 信息化教学模式在高职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此大纲中明确提出要重视信息技术在教育改革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新时代下高职院校信息化教育的要求。在经济及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我国正处于一个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如何能够将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同高职院校教学紧密联系起来,促进高职院校教学体制改革的创新,从而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是当前高职院校教育中最崇高又最艰巨的一项使命。
  教育信息化的根本出发点在于信息技术的教育应用,因此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历程中,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学科应用。针对这一点,发达国家率先进行了有关方面的研究,并且各发达国家在信息技术学科应用方面也具备较为完善的发展机制。
  2 我国课堂教学的传统教学模式
  长期以来,我国课堂教学的传统模式是传递-接受模式,即所谓传道、授业、解惑。这种模式的特点是以教师为中心,强调了教师的主体地位,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有利于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组织、管理和控制,但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把学生当作灌输的对象、外部刺激的接受器和前人知识与经验的存储器。传递-接受的教学模式使学生逐渐养成了一种被动的心态。这种教学模式容易产生两种现象:一种是对老师和书本盲目崇拜;另一种是对老师盲目抱怨。把学不好的责任全部推向老师。传统教学模式的最大问题是使学生的发散思维、逆向思维被束缚禁锢,敢于冲破传统的新思想、新观念被扼杀,久而久之,求知的积极性和勇气慢慢失去。这就等于移走了创新型人才赖以孕育和成长的全部土壤。信息化教学模式为改变这种状况提供了可能性和可操作性。
  3 信息化教学模式的优势
  信息化教学模式具有如下优势:第一,信息源丰富、知识量大,有利于理想的教学环境的创设。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为课堂教学所提供的教学环境,使得课堂上信息来源变得丰富多彩,教师和课本不再是仅有的信息源。多种媒体的应用不仅能够扩大知识信息量,还可以利用课件等手段,通过直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学生在学习某方面知识时可以通过教学媒体,自主获取非常丰富的学习资料和素材,提高掌握知识的灵活性。第二,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现代教育技术尤其是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引入后,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指导学生的学习探索活动,让学生主动思考、探索、发现,从而形成一种新的教学活动形式。在这种教学活动中,学生有时处于传递-接受学习状态,但更多的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主动思考与探索;教学媒体可以成为辅助教学的教具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教材既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的内容,也是学生建构知识和认知的对象。可见,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第三,个性化教学,有利于因材施教。计算机的交互性给学生提供了个性化学习的可能。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完整呈现学习内容与过程,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难度、进度,并随时与教师、同学进行交流。在信息技术所构造的教学环境下,学生可逐步摆脱传统的教师中心模式的不利影响,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有利于因材施教。第四,互助互动,实现协作式学习。计算机网络特性有利于实现培养合作精神并促进高级认知能力发展的协作式学习。在网络的帮助下,学习者通过互相协同、互相竞争或分角色扮演等多种不同形式来参加学习,这对于问题的深化理解和知识的掌握运用很有好处,而且对认知能力的发展、合作精神的培养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第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信息处理能力。多媒体的超文本特性与网络特性的结合,为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分析与加工能力营造了理想的环境。众所周知,因特网是世界上最大的知识库、资源库,它拥有最丰富的信息资源,而且这些知识库和资源库都是按照符合人类思维的超文本结构组织起来的,因而特别适合学生进行“自主发现、自主探索”式的学习,这样就为学生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孕育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多年来,我国教育界的有识之士不是没有认识到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但由于长期的定势和认识习惯,使得许多所谓的创新和改革,常常仅仅是停留在改变一下讲授方法,制作一些手工教具模型等层次上。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已深入到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并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物质生活,探索和发展基于信息化的教学模式,就成为教学模式改革的必然选择。
  4 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
  信息化教学模式巨大优越性是不言自明的。就其发展趋势而言,无论其以何种具体的名称或形式出现,它都应该是有着扎实专业知识和掌握了相当现代信息教学技术的教师和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活跃和开阔的思维素质的学生的有机结合,都应该以培养富有创造力的全面的高素质人才为最终目的。在信息化教学模式,对其互动性、参与性和开放性的研究和探索将是实现培养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思维,使学生真正成为知识信息的主动建构者的目标的主攻方向。可以说信息化教学模式的研究、探索和发展有着美好而广阔的前景,必将为我国的现代化教育事业和国家建设培养全面型的富有创造力的高素质人才做出巨大的贡献。
  总之,尽管当前高职院校教育中信息化教育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是其中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容小觑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关系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一定要充分利用好当前的信息化技术资源手段,为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其在这样的环境下能学到更多知识,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苑永波.信息化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比较[J].中国电化教育,2001(8).
  [2]罗子林.现代信息化教学模式的特点及发展趋势[J].景德镇高专学报,2001(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69006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