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互联网时代传统企业如何进行模式创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宋家瑜

  IT产业的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新模式层出不穷。过去30年,IT产业一直处于高速的发展之中,如今,IT产业正处于迈向新时代的一个关键节点。在这一转折时刻,需要有更多的沉淀、更深入的思考,并对产业未来的发展进行预判。为此本刊编辑部将从本期开始,邀请国内外知名IT企业的领导,就行业内的热点话题,如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等进行探讨,我们希望通过这些IT产业内领袖、专家的讨论,碰撞出更多的思想火花,为IT产业和企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IT产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在技术上经历了多次改朝换代,从我从业的上个世纪80~90年代起,那时的一些政企客户需要IT架构来帮助提升自身的工作效率,采用的是IBM的系统,封装在一个玻璃屋中,安全完整但是非常封闭,IT人员在过去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指导各部门该如何做。
  后来,新设备颠覆了原有的运算模式,也颠覆了过去的封闭系统,新的设备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对安全性和可靠性产生影响,但也因此让一大批软硬件公司迅速崛起。再后来到了互联网时代,用户的力量开始显现,给企业带来新增长点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大的安全冲击,但影响最大的还是对企业商业模式的颠覆。
  互联网时代的困惑
  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式和过去的商业模式有很大的区别,现在的数据应用远超过去的想象,而且并不是在企业的掌控下才运用。移动和可穿戴设备的大量使用,使得各种终端产生的数据越来越多,使用场景也更加广泛,这些新时代的产物与云计算结合不仅带来了使用模式的变更,更带来了商业模式的颠覆。
  IT的角色也从曾经的至高无上,到现在大家都意识到的服务至上,不仅要为客户提供服务,并且还要为企业做更进一步的创新,结合客户的情况及新技术的应用,来帮助企业设计出创新的业务及需求并满足需求。
  如今在金融行业,例如互联网金融,其运营的速度非常快,从发现需求到研究完毕到研发出适合的应用仅需一个月时间,可以看到对于需求的响应速度变得十分快速,而过去对于银行等金融客户来说,要完成这些流程至少需要半年以上的时间。所以就像很多传统企业所担忧的,现在像阿里、百度、腾讯的互联网企业模式,可以完全取代过去的传统企业模式?我认为这个问题应该分开来看。
  阿里的平台可以在“双十一”时创造巨大的交易量,但是中间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并没有被暴露出来,因为成千上万的消费者对这个购物的体验并没有很高的预期,而且对于实时性也没有很严格的要求,即便出现了问题,那么可以在“双十一”以后再解决或者给消费者一些补偿。
  但传统的政企客户是不可能允许像银行这样的单位拖后解决的。互联网金融可以不断迭代,但是传统的像银行这样的客户,其体量和业务量都无法让不断迭代的软件升级更新频繁发生,因此也就不可避免地在速度上不及互联网企业迅速。
  所以,传统企业不必太过着急,由于面对的服务人群不同,各平台都有自己的特色优势,关键是对自身要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和定位。
  梳理资源 让1+1>3
  可以看到,新模式和传统模式各有千秋,也各自面临挑战,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最为困惑的是理清在未来发展中,哪些业务该坚持传统的优势,而哪些业务应该大力凭借互联网时代的新技术优势,还有哪些是不必颠覆可以融合的部分。
  如果我出任一个企业的CIO,首先我会做一次全面的盘点,了解自己公司的IT历史。包括公司一共有多少业务数据,这些业务数据所依赖的IT架构都是什么时候开发的,有哪些是自己开发的,还有哪些是外包或在国外开发的,有哪些是差异化的等,开发时间和地域的不同会让后面的应用也各有不同。
  由于传统习惯的影响,国内的客户更依赖解决方案商,所以对很多IT的数据和架构开发并不熟悉,在这些业务数据中,哪些是关键,哪些是边缘,哪些架构改变较困难,一定要做好清晰的划分,还可以画出轴线和范围,比如容易改动且效益高的,就可以先做;不易改动且效益低的后做;而容易改动但是效益不太大的,和改动较大而效益也较大的,这两部分比较难,还需要综合分析来决断先后顺序。
  但是可以先做容易改动和效益高的,这样比较容易在短时间内出成效,从而让企业的管理层知道,改动的方向是正确的,这样才能得到上层的支持;同时这样做也能够给企业的IT团队带来充分的信心,使企业不再因为传统习惯的原因而过于依赖解决方案商。
  这样下来,内部的反抗力量较小,后面的转型工作团队也愿意继续去做。再有,企业还要寻找长期的合作伙伴,将合作伙伴的范围和队伍扩大,以期未来能够互补共赢。这样就可以同时去做新旧两部分业务,在转型同时可以让企业一直持续稳定往前走,实现“1+1>3”。
  巧借外力 别盲目“去IOE”
  最近两年,“去IOE”被炒得火热。“去IOE”这一说法是阿里率先提出的,先不说这个提法,从全球的技术趋势上来看,开源一定是未来的大势所趋,谁都不可能再回到封闭的时代。VMware自己就是OpenStack前十贡献厂商之一,但究竟如何看待开源技术作用呢?
  现在很多企业采用了开源的技术和平台进行开发,在他们看来,这样会大幅的降低成本,但事实并非如此。不可否认,开源平台可以让开发更加容易,但并不代表着培养和运营的成本会下降,相反还有可能会提升。一个具备良好的安全可靠机制的开源平台,既有开放性,可以横跨不同的环境及区域,又能有可控的部分,这才是现在客户所需要的。
  以阿里平台为例,如果企业选择阿里的公有云,那么企业就必须来进行架构方面的修改,以适应阿里的云架构。那么,企业在架构改完接入阿里之后,自己能够控制的部分究竟有多少?另外,企业如果日后想从阿里的云平台内迁出,也不是太轻松。除了成本外,还有管理方面的问题,招进来的新人需要懂得阿里平台的合规部分,同时还要能支持各式各样的应用开发,还要懂得原有的架构合规部分,这方面会有很大的挑战。
  但并不是说阿里云不适合所有企业,而要分情况来看,如果一个初创的企业,或者是一个面临转型但是还没有完全想清楚哪部分业务应该放在云上的企业,采用阿里云很适合,可以当做一个低成本并且很便捷的尝试。但如果一个大型政企行业用户,需要考虑的因素就非常多,他最看重的是对各个平台的掌控力。因而他可能把一部分业务托管在阿里云上,一部分托管在电信云上,还有一部分业务系统自己搭建。无论哪种搭配,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最适合企业的发展模式,因此无论是否“去IOE”,企业都要想好最终的目的,以及是否适合自身业务的发展。
  开放合作
  传统的IT企业一定要有改变,不能再像过去那样完全自主研发或者完全服务,要变为混合式的公司,首先要有自主的产品,无论硬件软件,要通过自主产品来体现差异化和价值;其次要有顾问和解决方案的团队,要在垂直行业更加专注;最后是要秉持开放合作的心态,打造更广泛的生态环境。
  企业在打造生态环境的时候,不仅要从自己的角度来想,也要从合作伙伴角度来思考,从而找到合作的共赢点。例如,VMware公司在云上和中国电信的合作,就是看重了彼此的优势,能够实现强强联合,为企业带来丰厚的回报和更多的用户。另外,企业还要针对市场的发展趋势做出正确的举措,尤其是国际企业在和本土企业合作时,要顺应当下“可控”的标准,开放一部分数据和平台,让企业用户心中有底。此外,还要积极开发本土特色的产品,提升自身的市场占有率和差异化价值。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IT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在这一变革下,企业不仅需要改变自身的商业模式,还要学会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发挥所长,各自互补,互利互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69213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