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于高中信息技术的几点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时代的发展,教学体制的创新与改革,信息技术教学也面临着挑战。 2005年海南省把信息技术课列入了高考加分,虽然加分不多,但可见人们已经意识到信息技术课的重要性;山东省已将2007年信息技术列入高考科目,由此可以预见信息技术在高考中将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
  因此,我们的信息技术教育要进行创新,教师和学生的思维要创新,教学手段要创新。本人从教信息技术多年,现针对当今的信息技术教育谈一谈自己的几点想法和建议。
  一、众矢之的,自我提高
  现在初中信息技术变得越来越不被重视,中考的信息技术加分也取消了,只是以合格与不合格加以区分,这固然有好处,减轻了学生的负担,但是学生的积极性也下降了,有的学生更不把信息技术当一回事,自然的对信息技术这一学科造成了不小的伤害。在高中,只是少数的省份将信息技术列为高考科目,在我省只是放在了统考或检测的科目之中。就现在的这种局面,我认为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要学好练好基本功,杂杂实实地打好基础,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为将来的挑战做好准备,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才能不被社会淘汰。
  二、转变教学观念
  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首先要解决我们的教育观念。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信息技术的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训练和灌输这两个层次中,信息技术的教学应该是发展认知的手段。在提倡素质教育的改革大潮中,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一切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将不再是课堂的主角。由于学生的积极参与,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教师也从灌输转向了借助学生的积极性来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通过不同的教学手段把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教给学生,而这就是获得知识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开拓学生的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注意发展学生的主体思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教会学生终身受益的思想、方法、观念、意识、态度、精神,以及获取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营造良好的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教学环境,最基本的是教学心理和教学环境的营造。在新课改的教学要求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也是发展的主体。每个学生都有受教育的权利,都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创造潜能,只要开发得当,即可转变为显能。
  当学生的思维活动和结论超出教师所设计和期望的结论时,我们要善于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而不应强行把学生思维纳入自己的思维模式之中,提倡和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另外,我们还应该建设创新教育的大环境。计算机教学是一个开放式的教学体系,教师要注意平时的知识积累,把计算机发展的最新动态反映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从课内发展到课外,从校内发展到校外,加强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与渗透,将计算机巧妙地用于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加强学科创新能力之间的有效迁移,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创新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学校内部可以组织一些比赛活动,如网页制作、动画制作、图像处理、文字录入比赛、排版比赛等等,并将优秀作品在网上交流。这样一来,学生的创新能力有了发挥的场所,学生的积极性能够得到提高,学生的自主性、首创性和个性都得到了表现的机会。
  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学生学习,要有正确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学习才会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只有产生了兴趣,才会有动机,这样思维活动得以启动运行,获得信息,检验信息,使自己的知识水平由量变到质变。因此,教学中应采用多种方法激活学生的思维。比如可以采用任务驱动学习法、讨论法、讲授法、自学法、尝试法等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五、学生的水平不齐,教学中应因材施教
  信息技术课和其它课不同,它以计算机为工具,实现其自身的价值。城市和农村的学校在计算机设备这一硬件上有着很大的差异。城市学校条件设施较完备,每个学生都能单独地使用一台电脑;然而在农村,由于条件的限制,有的学校到了高中都没有接触计算机。加上很多高中的教材都是在初中的基础上编写的,有很多的知识在高中阶段都不提及。在这样的差距之下,我们的教师如何做到因材施教,如何将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又成为一个挑战。
  所以在高中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要仅仅重视基础好、素质好、能力强的学生,也要多关注落后的学生,帮助他们一起齐头并进,共同提高,将学科中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可以利用一些时间给他们补补课,在学生的搭配上花点工夫,可以按好差搭配的原则,充分发挥好生的责任感与差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共同进步。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这一课程从无到有,从诞生一直到被人们所重视,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道路,社会发展的迅速,信息技术又将面临更巨大的挑战,我们的教师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注意知识和经验的积累,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来面对社会的挑战。
  参考文献
  [1]李太平. 对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的思考[J]. 中国电化教育, 2003,5.
  [2]朱光明. 关于高中信息技术教材编写的思考与探索[J]. 课程.教材.教法, 2005, 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87369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