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数据加密技术刍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数据加密是保证信息安全的基本措施之一。本文介绍了数据加密的概念,同时阐述了对称型加密算法和公钥加密算法,并对两种算法的优劣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加密;DES;IDEA;RSA
  
  引言
  
  在常规的邮政系统中,寄信人用信封隐藏其内容,这就是最基本的保密技术。而在当今时代,信息需要利用通信网络传送和交换,需要利用计算机处理和存储,显然,一部分信息由于其重要性,在一定时间内必须严加保密,严格限制其被利用的范围,那么,信息的保密也当然不能仅凭信封来保证了。利用密码对各类电子信息进行加密,以保证在其处理、存储、传送和交换过程中不会泄漏,是迄今为止对电子信息实施保护,保证信息安全的唯一有效措施。
  
  1 加密的基本概念
  
  所谓加密,就是通过密码算术对数据消息进行转换,使之成为没有正确密钥任何人都无法读懂的报文。原始的数据消息称为明文,而这些以无法读懂的形式出现的数据一般被称为密文。为了读懂报文,密文必须重新转变为它的最初形式的明文,这个过程就叫做解密。而含有以数学方式转换报文的双重密码就是密钥,而密码算法则是指用于加密和解密的数学函数。
  长久以来,人们发明了各种各样的加密方法,为便于研究,通常按照通信双方收发的密钥是否相同,把这些方法分为对称型加密算法和公钥加密算法。前者的共同特点是采用单钥技术,即加密和解密过程中使用同一密钥,所以它也称为对称式加密方法;而后者的共同特点是采用双钥技术,也就是加密和解密过程中使用两个不同的密钥,它也称为非对称式加密方法。
  
  2 对称型加密方法
  
  在对称加密算法中,信息的接收者和发送者都使用相同的密钥。它的优点是有很强的保密强度,且经受住时间的检验和攻击,但其密钥必须通过安全的途径传送,因此,其密钥管理称为系统安全的重要因素。
  2.1 数据加密标准DES
  1977年美国国家标准局公布了采纳IBM公司设计的方案作为非机密数据的正式数据加密标准DES。DES密码是一种采用传统加密方法的区组密码,它是一种对二元数据进行加密的算法,数据分组长度为64位,密文分组长度也是64位。使用的密钥为64位,有效密钥长度为56位(有8位用于奇偶校验),解密时的过程和加密时相似,但密钥的顺序正好相反。DES的整个体制是公开的,系统的安全性完全靠密钥的保密。
  DES的出现在密码学史上是一个创举,它的影响非常大。但是,DES最大的缺点就是它采用的密钥太短,只有56位,也就是说所有可能的密钥只有256个,通过计算机进行破解,也就变得非常容易了。
  2.2 三层DES
  三层DES是美国针对DES容易破解的这个问题而推出的DES的改进版本。三层DES在使用的过程中,收发双方在每一层上都使用不同的密钥,这样就可以用3×56个密钥进行加密和解密。三层DES克服了DES的显著缺点,大大提升了密码的安全性,就是按照现在的计算机的运算速度,这种算法的破解也几乎是不可能的。
  2.3 国际数据加密算法IDEA
  该算法是对64位的数据块加密的分组加密算法,使用128位的密钥,能够有效地消除试图穷尽搜索密钥的可能攻击,它的算法用硬件和软件都易于实现。
  
  3 公开密钥加密算法
  
  与对称加密算法不同,公开密钥系统采用的是非对称加密算法。使用公开密钥算法需要两个密钥――公开密钥和秘密密钥。如果用公开密钥对数据进行加密,只有用对应的秘密密钥才能进行解密;反之亦然。公钥密码的优点是可以适应网络的开放性要求,且密钥管理问题也较为简单,尤其可方便地实现数字签名和验证,但其算法复杂,加密数据的速率较低。
  公钥加密算法中使用最广的是RSA体制,它的理论基础是数论中的下述论断:要求得到两个大素数的乘积在计算机上很容易实现,但要分解两个大素数的乘积在计算机上则很难实现,即为单向函数。
  RSA算法把每一块明文转化为与密钥长度相同的密文块。密钥越长,加密效果越好,但加密解密的开销也大,所以要在安全和性能之间折衷考虑,一般64位是比较合适的。
  RSA算法不仅使互联网安全可靠,解决了DES算法中利用公开信道传输分发秘密密钥的难题,还可利用RSA来完成对电文的数字签名以抗对电文的否认与抵赖,同时还可以利用数字签名较容易地发现攻击者对电文的非法篡改,以保护数据信息的完整性。
  
  4 结语
  
  密码技术是数据安全的重要保证手段,在现实生活中有着重要而广泛的应用,不仅能够保证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还能完成数字签名,身份验证,还有系统安全等功能。对称型加密算法和公钥加密算法有其各自的优势,同时也存在着弊端,未来加密算法的发展,期待着一种集两者优点于一身的新型算法出现,到那个时候,我们的生活必定会因此而更加便捷、安全和可靠。
  
  
  参考文献
  [1] 曹雪虹,张宗橙.信息论与编码[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 贾晶.信息系统的安全与保密[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3] 赖溪松,韩亮,张真诚.计算机密码学及其应用[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87371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