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虚拟化的五个应用瓶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虚拟化技术的应用普及将给IT部门带来设备投入和管理成本的极大节约,不过,在我们真正享受这项技术的好处之前还需要克服标准化、通用化等瓶颈。
  虚拟化是近年来IT业界甚嚣尘上、炒得最火的一个概念,诸多的虚拟词汇,包括网络虚拟化、微处理器虚拟化、文件虚拟化和存储虚拟化等技术,让人对虚拟化的未来产生美好憧憬。但不可否认,虚拟化技术还在发展过程中,远非完善,虚拟化要推广应用还存在以下瓶颈。
  1.业界没有统一的虚拟化标准平台和开放协议。
  目前国内提供虚拟化解决方案的厂商很多,市场没有统一客观标准,这增加了用户投资风险。如,各个厂商对于存储设备的虚拟化基本上处于“各行其政”的状态,厂商给用户提供的解决方案相互差异很大,用户无从决断,而且相互之间不能兼容,难于扩展升级,削弱了系统的灵活性。今天,虚拟化相关产品普及困难,相关标准不健全是一个重要的掣肘因素。
  2.虚拟化运作存在相当风险。
  “把太多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隐藏着“一损皆损”的风险。以前一台服务器上出现重大的硬件故障只会影响这台服务器上的服务,但如果该服务器上运行着多台虚拟服务器时,面临的问题、风险就大了。再者,虚拟化也可能会带来一些物理环境下没有的安全隐患,系统级的虚拟化技术有可能让用户在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黑客入侵,虚拟化为权限管理和认证等环节增加了新的挑战。
  3.居高不下的成本令人望而却步,阻碍着虚拟化技术推广应用。
  成本是用户单位建设应用时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目前一个架构虚拟化环境的初期投入成本在百万元人民币左右,只有大型高端用户才能消受得起,非一般中小企业能“玩”的。因此企业必须谨慎考虑这项技术的成本费用,包括软件升级、维护和将来不断硬件的购入等不菲的费用。
  4.移植和管理工具尚不够成熟,影响到虚拟化的普及推广。
  许多采用虚拟化技术的用户单位已逐渐认识到要改用虚拟数据中心,但最大的困难在于迁移。因为把数据、资料从物理环境迁移到虚拟环境并不像以前把数据库从一个物理服务器迁移到另一个物理服务器上那么简单,困难程度大为增加,是个费时费钱的过程,特别是远程移植与管理功能方面的问题更多。
  5.虚拟化技术还不够成熟完善,工作量减轻并不多。
  目前虚拟化技术只能做到硬件虚拟化,尚无法做到应用程序的虚拟化,导致系统效能延迟。比如某家公司一年以前拥有10台物理设备,它可通过虚拟技术改革将该数目减少到7台。但是,该公司随后可能需要在这7台物理设备上运行24台虚拟设备。该公司需要管理的物理服务器的数量虽然减少了30%,但是它需要管理的操作系统的数量却可能增加了150%左右。
  不过,问题虽然存在,但毋庸置疑,虚拟化是一个很有前途的技术方向。关键是,目前厂商们除了宣传之外,最需要做的是“求真务实”,积极吸取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理念,在如何贴近国内客户的需求上做文章,充分发挥本土优势。
  首先,要积极推进虚拟化技术与应用标准的建立工作。期望虚拟化真正发挥作用,就必须标准化。如通过成立科学权威的存储技术性能评估委员会,制定统一的虚拟化标准平台,打破存储设备间的壁垒,实现更好的连通性。其次,也是更为重要的,要以“通用产品、个性应用”来撬动虚拟化市场的大量需求和快速普及,也就是说赋予虚拟产品很强的通用性,并基于此来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从千变万化的需求中找到共性,将虚拟化技术“通用化、商品化”,从而突破虚拟化技术普及的瓶颈,达到以低成本、高成功率建设虚拟化技术的目的。只有走“软件商品化”运作模式,将一个普通虚拟化系统的投入降低到十多万元甚至更低后,才能让虚拟化技术快速普及。(文/吴勇毅)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87865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