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教学质量是提高民办本科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第一要务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社会人才竞争程度的不断提高,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动手能力、适应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几年来,黑龙江东方学院食品与环境工程学部以狠抓教学质量作为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的切入点,采取多种措施强化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教学质量有了稳步上升。通过在此方面进行的大胆尝试和探索,毕业生的动手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考研率一直稳定在20%左右,一次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毕业生受到了用人单位的欢迎,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
  关键词民办本科高校 教学质量 就业率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高校扩招,毕业生数量大幅增长,引发毕业生就业形势愈加严峻。一些高校的办学理念、师资力量、管理水平等方面却难以满足扩招后的需要,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教学质量。教学质量是一个学校生存的关键,而教学质量又直接影响学生在社会上的被认可度。因此,教学质量好将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就业。笔者仅以黑龙江东方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把几年来在此方面进行的探索和实践进行认真思考与总结,就如何提高民办本科高校学生的就业率进行探讨。
  2003年4月教育部正式批准黑龙江东方学院升格为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成为全国民办本科高校之一。学院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学院改革和发展的全局,将学院的工作重点由数量上的快速发展转移到着重提高教学质量上来,提高毕业生质量。通过几年的培养,毕业生的实践能力有了较大提高,加之求职上比较务实,受到了用人单位的欢迎,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连续12年保持在90%以上,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究其主要原因就是狠抓教学质量,在整个教学环节中采取了一些操作性强、特点突出的措施,并收到了较好的结果。特别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更具代表性,从2003―2008连续5年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考研率在25%左右,其在教学上的一些做法值得推广和借鉴。
  
  1 以培养学生实践技能为重点,严把实践教学质量关
  
  培养本科学生具有娴熟的动手能力和过硬的操作技能,是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必要条件之一,几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实践第一的原则,已经形成了稳定的实验课、生产实习、就业实习“三位一体”的实践技能培养模式,并推行多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此基础上,多次深入走访用人单位和实习基地,根据企业对毕业生实际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反馈情况,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为培养能够适应企业需要的毕业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1.1 加大实验课改革力度,提高实验课教学质量
  实验课能够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发掘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初步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是学生将理论与实践切实结合的关键环节。实验教学往往由于经费少、设备有限、实验课时紧张,很难开出与生产实践直接联系的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因此,对实验课进行改革是提高实验课教学质量的首要任务。一是提高实验课的地位。对24学时以上的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实验单独设课,单给成绩,以提高学生对该门实验课的重视程度。多数实验课坚持实行单人单组实验,实验内容紧密结合专业,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二是对实验课内容进行调整。从实际出发,认真选择实验教学内容,不同实验课避免内容的重复,同时又要尽可能地覆盖专业课学习中可能涉及到的相关知识。任课教师经常深入企业走访调查,及时掌握已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存在的问题,从学生就业岗位的能力要求入手调整实验内容,使学生通过实验课能提前为就业做好准备。同时,减少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增加工艺性、设计性、综合性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创新设计能力。三是鼓励学生参与实验课的准备工作。改变以往实验课均由任课教师准备的形式,鼓励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自己准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四是要求学生充分做好课前预习。为了避免课前预习流于形式,教师通过课前提问加以检查、督促学生认真预习。一般预习做得好的学生,做实验时思路清晰,克服了实验的盲目性,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五是严格基本操作的训练。实验操作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提高实验技能的重要环节。部分学生对实验不重视,或只追求实验速度而忽视实验的基本操作。为此,教师要随时观察学生操作中可能发生或正在发生的问题。对于发现的问题,采用提示和置疑的方法指出,并让学生自己动脑筋想出纠正错误的办法,而且要亲自动手示范及时纠正,使学生对错误操作记忆深刻,而且能够很快提高操作水平和基本技能。六是改进实验课考核形式。改变以往仅凭实验报告确定实验成绩的形式,采用实验报告、课堂提问、笔试与操作相结合,同时严格考勤,规范值日,并纳入成绩记录范围,极大地强化了学生动手能力与责任心,为生产实习和培养符合市场需要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①
  1.2 从实用性和务实性出发,狠抓生产实习
  坚持“实习与就业一体化”思路,有效推动学院就业工作。②一是精选实习单位,建设稳定的生产实习基地,提高实习质量。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食品检测方向到国家农业标准化研究中心、国家谷物品质鉴定中心、黑龙江省疾病控制中心、黑龙江省进出口商品检验局、黑龙江省分析测试中心、哈尔滨食品研究所等单位实习;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乳品工程方向到黑龙江乳业集团龙丹乳品厂、完达山乳品厂、贝因美集团进行生产实习,食品加工设备方向到哈尔滨市大三元食品机械厂实习。二是做好生产实习管理工作。严格制定每届学生的生产实习大纲,确定实习方式、内容、时间和成绩评定方式等,达到实习目的。每个实习点都有一名教师带队,负责解答学生生产实习期间的各种问题,及时与实习单位和学校联系。三是做好生产实习总结。学生每天都要记实习日记,记录实习内容、生产技术路线及实习心得,带队教师要不定期进行检查。实习结束后,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书面实习总结。带队教师根据学生的实习表现以及实习日记和总结评定实习成绩。学生通过生产实习,所学理论知识得到了实践,为今后就业打下了坚实基础。四是应届毕业生与往届毕业生相结合,“以老带新”促就业。积极主动加强与往届毕业生的联系,通过往届毕业生带动应届毕业生实习、就业,形成良性循环,提高就业率。
  1.3 以推荐毕业生就业为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就业实习
  一是就业实习信息抢前抓早。及时了解行业发展形势,努力开辟就业市场,积极加强与用人单位进行联系,拓宽就业渠道和路径,充分了解用人单位意向,广泛收集有价值的用人信息,重视用人单位的合理意见,对毕业生进行追踪调查,加强与高校之间的合作,为毕业生就业实习奠定了良好基础。③二是主动与就业实习单位建立长期、诚信的互利就业关系。积极邀请就业实习企业领导来校参观考察,了解学校教学质量、发展状况等,让企业对学校充满信心;学校定期对企业进行回访,掌握企业对毕业生的要求,找准培养学生的方向。三是积极做好学生的就业实习工作。学生就业实习前向企业推荐学生,优秀学生推荐重点企业,表现较差的学生只介绍单位,由企业选择。同时,学校经常给学生分析实习企业发展前景、当前就业形势等问题,只有让学生对就业充满信心,学生才能安心实习,为今后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四是将就业教育列入教学计划,增强学生的择业成功率。根据不同年级、专业、阶段制定出相应的就业教育课程,使就业教育规范化、系统化;及时总结上一届毕业生就业、择业时暴露出来的各种问题,有针对性的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就业教育,如定期请在求职中成功的优秀毕业生给在校生介绍求职经验,通过同龄人的现身说法,增强毕业生心理适应能力,为将来的求职、就业做好充分准备。
  
  2 以加强教风学风建设为统领,以提高考研率为引导,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就业工作中最能体现教学质量的就是考研率。在良好学风的推动下,黑龙江东方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从2000级第一届本科毕业生开始,就一直保持着较高的考研率。截止到2009年7月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共有毕业生432人,有108名学生考取了硕士研究生,其中有两人在读博士,一人在校读研期间,被学校派往美国继续深造。这些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狠抓理论教学,严把教学质量关,以考研为突破点,以点带面,教风、学风明显好转,形成了良性循环。
  2.1 以加强教风建设为重点,提高教学质量
  教风建设是一所院校教学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拥有良好的教风是院校的宝贵财富,能充分反映出院校的办学水平及品位格调。目前黑龙江东方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正处于攻坚发展的重要阶段, 全校师生员工都紧紧围绕这一培养目标,采取有效措施,狠抓教风建设,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毕业生成才和就业打下坚实基础。一是重视师德建设。把师德纳入教师岗位教育工作的总体规划,院领导亲自抓,各学部及教研室认真落实,协调一致开展政治理论学习,通过举办师德讲座、表彰优秀、宣传模范、树立典型等方式加强师德宣传,弘扬师德,提倡奉献精神,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建立科学的监督评估体系,建立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二是规范教学标准。规范教学标准是规范教学行为的前提,有利于杜绝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随意性、盲目性,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根据各专业课程的特点,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标准,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使之明确教学目的,有利于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操作技能以及学习方法。三是加强教学管理。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加强对教学过程的监督、管理。对教学过程中的备课、讲课、答疑、辅导、考试考核、实习训练等环节实施有效的监管,确保按规章制度开展工作。教务部门作为职能管理部门,负有统筹院校教风建设、加强教学宏观调控、指导基层教学单位并为之服务的职责,在教学管理这一环节上一定要进一步改进工作方式,增强工作的有效性。四是完善督导机制。建立学院、学部、学生“三级”督导制度,逐渐形成学院督导随机监督全校教学工作,学部督导定点监督学部教学工作,学生可长期监督任课教师的教学工作,形成了“点”、“面”结合的督导网络,在每次对教师师德修养、教学水平进行考评后,要量化记分,考评结果反馈给教员本人,质量考评不合格的教师要亮“黄牌”。
  2.2 以加强学风建设为重点,采取多种措施提高考研率
  良好的学风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通过激励学生考研、狠抓考研率来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形成以点带面的格局,使学风有了明显的提高,并逐渐产生了良性循环,学生的听课效果和学习氛围明显改观,因此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毕业生的就业率。一是教师深入班级进行引导。每个班级都配备了具有硕士学位的班主任,他们在考研方面具有较为丰富的经验,这样在抓好班级学风建设的同时,又可不失时机地向考研学生传授经验,为考研学生创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辅导员经常深入班级,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与任课教师沟通,解决学生课堂上存在的共性问题,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二是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合理解决考研时间的矛盾。对考研学生来说,最困难的问题主要在于学习时间不够,在有限的时间内,既要学习专业基础课、做毕业论文(设计),又要为考研作准备。制定教学计划时要充分考虑考研学生的特殊性,让课程安排更趋合理化,以便使考研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备考。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大力加强外语、政治和数学等基础课教学质量,并适时为考研学生增设考研方面的外语和数学选修课,弥补了正常教学中学时少、内容浅的缺点;从考研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的前提下,适当的将大四上学期的部分专业课提前,减少该学期的授课周数,为考研学生提供充足的复习时间,而不考研的学生利用这段时间集中精力做好毕业论文,考研的学生在大四下学期进行毕业论文(设计);改革考试方式,减少考试科目,增加考查课的门数。采取开卷考试、半开半闭考试、课程报告、课程论文的形式,以减轻考研学生的负担。另外任课教师在结合考研专业课的讲授过程中,经常向学生介绍国内外研究动态,拓宽和加深学生的专业知识。这样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为考研同学提供了充足的备考时间,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三是提早对学生进行考研指导。由于我校是本科三表招生,学生学习基础较薄弱,针对这一实际现状,入学伊始就加强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专业能力、考研意愿等方面的教育,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克服民办本科高校学生的自卑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今后考研奠定基础。由于这些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自觉性较差,大一学年要求学生必须坚持上早、晚自习,并有教师全程跟踪,努力使学生养成自学的习惯,为今后的考研做好铺垫。大二学年采取激励与教育相结合的方法,在继续抓好学习自主性的同时,在课堂教学和课后思想工作中随时穿插考研教育,鼓励学生报考研究生,从而使学生在专业上有更好的发展。四是教学管理处处体现以考研学生为本。在几年的教学管理工作中,领导班子、任课教师、班主任和辅导员都能统一思想,在日常的教学中体现出以考研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课堂教学集中优势师资力量,考研主干课程均由具有多年教学经验,指导考研经验丰富的具有副高职以上职称的教师任课;调整生产实习安排,为考研学生提供便利条件;允许考研学生在研究生入学考试所在的秋季学期申请缓考,极大地缓解了考研学生的学习压力;经常邀请有经验的教师对考研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帮助学生分析考研形势、自身的不足,定期组织学生参加考研咨询讲座和邀请考研成功学生做报告,以他们自身的经历,精彩生动的演说来打动学生,起到示范和鼓励作用,给予学生学习动力与信心。五是有效发挥后勤管理与服务,为考研学生创造良好条件。后勤管理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变后勤“被动式”服务为主动服务,一切从教学、科研和师生的需求出发,不断提高后勤管理与服务的质量,从而起到稳定人心、为学生排忧解难的作用。④学校在此加大了后勤管理与服务的力度。为考研学生设立考研专用自习室,避免其他学生的“流动性”影响考研学生复习;⑤考研学生所在公寓为考研学生设立自习室,给通宵学习的学生创造条件;同时允许考研的学生调寝室,以便更好的投入学习;学校卫生所定期向考研学生传授必要的卫生健康知识,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保证学生身体健康,使学生将全心投入到学习中。
  总之,教学质量影响社会对学校学生的认可度,进而影响学校的就业率。所以,我们必须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从而不断更新知识,调整教学内容,克服学校教学与社会需求脱节的现象,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进而促进大学生就业。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88309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