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一石一世界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丽江玉龙县宝山乡宝山村被称为“石头城”,也是“纳西族最后一片没有被商业化的净土”。我们驾车绕过玉龙雪山 ,6小时后到达村口。关于石头城,有诸多历史、传说和图文资料,但只有亲自感受过路途的崎岖,住进了建在巨石上的小院后,才能真正体验到石头城的古朴和曾经发生在这里的故事。
  
  临江觐可汗
  
  车窗外是延绵的玉龙十三峰,诸峰皆现需要特定的天气:艳阳高照、万里无云。对观者而言,要的只是运气。我曾经来过那么多次玉龙雪山,也是第一次有机会得见雪山的真容。我们靠边停了车,静眺雪山,一时无语。
  面对圣洁的雪山,我和驴友再也无心继续关于美食的话题,转而说到大观楼长联与宝山石头城的渊源。长联下阕中提到的“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寥寥数语却是云南史上历代的精妙概括。 “元跨革囊”讲的元世祖忽必烈于公元1252年奉命从甘肃经四川,先占云南灭大理,招降吐蕃,继伐中原。忽必烈打算南征大理后再挥师北上,变长江天险为宋军末路。而讨大理,渡金沙江则成了一大难题。元人兵分三路,中由忽必烈亲率,十万大军兵临怒涛滚滚的金沙江边,沿岸寻觅渡江之法。对岸的纳西族酋长麦良江边亲迎忽必烈,献了革囊渡江之法,元军依计以牛羊皮囊充气后绑存爪枝上为舟,大队人马迅速渡过了金沙激流。
  遥想当年的麦良,我相信他不是个吴三桂式的人物,或许他的确是折服于忽必烈以及其身后数万精兵的气魄。与元军统帅隔江相峙,他会是怎样的心情呢?雪山的子民,推崇的是格萨尔王式的英雄流传至今的纳西古乐中,有曲名《笃找》(汉译《夜分手》),即是描述忽必烈与麦良的深夜话别。可以想见麦良初见征战半生的忽必烈,心中是何等的崇敬和钦佩,远非面对十万大军的审时度势之意。而事实亦证明麦良的眼光,七年后忽必烈成为大汗,又十年后创立元朝,称元世祖。元朝提前结束了丽江的割据,之后三十年司,丽江的水利工程、农业生产和文化教育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而“革囊渡江”的遗址就在今天的宝山石头城脚下。
  注释 “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雄视一代的汉武帝,为了打开西南通途,曾在长安凿昆明池,训练水军;大唐皇帝曾册封南诏,立铁柱刻颂功德,宋太祖竟挥镇纸的玉斧,划疆立界,让大理自治;元世祖忽必烈于1252年奉命从甘肃经四川,乘坐牛皮舟,先占云南灭大理,招降吐蕃,继伐中原,扫平内乱,迂都大都(今北京),故灭南宋,定国号为元。
  
  星夜淘钻石
  
  我们在黑暗里慢慢走进村子。依山而建的小利,几乎所有路都是石阶。我们以手电照明,摸索着徐徐而行,当地人却能牵着牲口或挑着水在黑暗中快步前行。整个前村,只有 家小卖部。镶玻璃的木质柜台里,摆肴蜡烛、长臂猿牌号电池和绿色胶底鞋。经过一小片空旷的广场,我们来到了真正的石头城。狭长的甬道,一侧是巨石峭壁,另一侧则是石墙。从石墙窗孔往外望,下面就是险峻的山谷和滚滚金沙江水。星光下,依稀能见山崖和石上 仙人掌的剪影。
  放下行李,匆匆吃过晚饭,我们回到巨石前的广场。夜幕下的巨石和山村异常的宁静,过往的羊群不时传来铃铛声。夜空离我们近得仿佛触手可及,密布苍穹的善星,甚至让我们误以为置身于银河之中。忽然想起一首歌,叫作“星星是穷人的钻石”,我想这应当就是上天赐予我的钻石了。
  
  一石一世界
  
  夜酣睡,次日准备看日出。我姑且把建在巨石旁山坡上的民居称为前村,而石上部分称为后村。后村即是当年的石头城,前村是人口增多后扩建在山坡上的,不踞天险。后村所在的巨石顶部,建有观景台,南北两平台,以条小木桥相联,可俯瞰全村。巨石上建忖,倚石壁、临 深谷,前后各道门洞,的确是易守难攻的地势。木家哥俩带我们去参观石头城里的石屋。从外部看,只是几间寻常小屋。土墙木项,纸糊窗格,门上裱有门神和福字,但进到屋内,却令人惊讶,全是石床、石灶、石缸和石桌,搬不走,挪不动,令我想起远古的燧人氏。可惜今天的石屋已经空置,无人居住了。
  金色朝阳渐渐铺满对面的山坡,隐约可见梯田与屋舍司,利民休憩、劳作的身影。几位坐在广场上的老奶奶在慢慢地低声说着话,见我走近,只是笑。我坐下听了会儿,全然不懂,也不敢冉打扰,静静离开。
  
  编辑/陈红导编/王畅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91799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