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教师的心理素质与职业适应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梁引珠

  摘 要:目前,由于信息源急剧增多,学生视野开阔,思维活跃,知识面广,教师以有限的知识或权威的地位很难驾驭课堂。教师只有了解自己所处的角色情景,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职业适应能力,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关键词:教师 心理素质 职业适应
  
  随着科技的进步,知识的不断更新,社会对教师角色的要求不再是单纯的“传道,授业,解惑”。正如《学会生存》中所阐述的那样:“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真理的人。”由于信息源急剧增多,学生视野开阔、思维活跃、知识面广,教师以有限的知识或权威的地位很难驾驭课堂。因此,随着社会的变迁,教师只有了解自己所处的角色情景,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职业适应能力,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一、加强教师角色责任
  
  教师作为现代社会中的一员,心理状态或多或少受到社会各种思潮的影响。特别是市场经济的变革,使教师传统的人生观、价值观不断面临新的挑战,同时也影响着教师的角色期望和职业态度。过去,教师在工作中以追求物质利益为耻,以“园丁”或“蜡烛”似的无私奉献精神为职业理想。然而,随着商品意识不断对教育的影响和渗透,教师固有的道德价值观开始动摇、解体,教师行业出现不安心工作、人员流动、跳槽等现象就不足为怪了。我们很难肯定目前从事教师这一职业的人都是热爱本职工作,能够担负起教师角色责任的人,已经从事教师职业的人未必都适合做教师或者能够安心地从教。因此,学校在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将教师的职业适应和社会适应作为建设教师队伍的先决条件。
  (一)用现代教育理念充实教师的头脑。
  在信息网络化时代,教师的育人功能发生了变化。学校要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首先要求教师要有创新教育的能力。有的教师工作得不到学校领导的认可,上课学生不爱听,问题就在于他们的教学方法过于陈旧,不能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当前,日趋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有利的辅助教学手段,教师假如还不能把握住教学角色,无法适应教育技术革命的形势,仍然固守传统教学观念及方式,将落后于时代的要求,终为学校教育所淘汰。所以,教师有现代教育理念,努力钻研教法,探究学法,才能轻松自如地挥洒教坛,以自身的高素质促进学生素质发展。
  (二)教师评价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怎样评价教师,教师能否能接受评价的方式,对教师心理有很大的影响。教师工作若得到积极的评价,便会以饱满的情绪、更大的精力投入工作;反之,教师若对评价结果不满,担心由于人为的偏差,使自己在评价中受到误解、不信任,则会产生心理负担,增加工作压力。
  如何正确地表示评估结果是整个评估过程十分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整个评估工作的水平和科学性程度,关系到对教师的正确认识和采取的管理措施。评估结果的表示有多种方法,概括地说,有定量的、定性的和定性定量相结合的三种表示方法。具体可分为:分数解释法、等级解释法、诊断描述解释法、原因分析解释法。
  当前,有的实践工作者认为,只有数量化了的评估结果才是科学的、可操作的、可比较的。实际上,任何一种表示方式仅仅是一种手段,本身无所谓好与差。对教师评估结果表示方式的选择取决于评估的内容和目的,一般应尽可能地做到多样化,便于从多角度来全面审视评估对象。对教师的评估是对教师各种素质和教育教学技能技巧、教育艺术的综合评定,这些内容中,有的内容是可以量化的,有的内容则不能;有的内容较易量化,有的内容则难以量化。数量化的表示方式在教师评估中固然是重要的,但涉及人的思想、动机、情感、信念、价值判断等方面问题,若借助定性的、描述的表示形式,可能会更为准确。
  
  二、维护教师心理健康,促进教师职业发展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现代人从事各项工作、享受美好生活的重要条件。教师的职业压力和身心疾病已受到专家们的
  关注。如同普通人一样,教师也会陷入如焦虑、紧张、抑郁等心理困境。现代教师了解心理学知识,学会心理自我调节显得十分重要。
  (一)面对现实,自我认知。
  人是独立而特殊的个体,对自己的认识越深刻,越能帮助自己有效地调适工作压力、生活挫折及内心冲突所带来的困扰。认识自我,包括自己的个性、兴趣、优缺点、工作能力及所负担的角色。不少教师在工作中的压力是对自己缺乏了解,教学工作不能从实际需要出发,目标定得太高或者过于理想化,最终难以避免挫败,导致付出与成功不相符,心理失去平衡。此外,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优势,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扬长避短。如教师的性格是内向还是外向,处事主观、迅速还是民主、松散。教师的年龄随着教龄一年一年在不断增大,但所教学生的年龄却逐年呈下降趋势。“学生越来越难教”在很大程度上是社会变革对学生价值观的改变,教师若不能勇敢地面对教育现实的挑战,仍然采用一成不变的教育策略,容易产生职业适应障碍,降低工作效率。
  (二)促进教师人际关系。
  和谐的人际关系是教师发挥角色作用、工作成功的重要保证之一;反之,人际关系恶化很容易导致心理障碍,使人陷入无穷乏味的名利纠纷之中而不能自拔,同时也会严重腐蚀校园风气。俗语说的“文人相轻”是指教师读书多,学识广,容易看高自己,看贬别人。这种人际关系的价值取向已为时代摈弃。首先,认识、接纳自己,了解、尊重他人是教师良好的人际关系之基础。有些人喜欢拿自己的优点和别人的短处相对比,这样人就比较容易自信,但有碍于人际关系的建立。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教师必须正视并接受来自于内部和外部的对自尊心有威胁的各种因素,如对自己教学成果的评价、荣誉的得失、自身冲动行为所造成的后果。教师勇于向自我挑战,不断超越自我,才能拥有健康的心态,以积极的人生态度与他人和谐相处。另外,有效的沟通对人际关系的建立也很必要。沟通既能了解别人,又能从别人那里进一步了解自己,也能容纳别人与自己不同的观点。掌握沟通的技巧:坦诚、友好、信赖、尊重、同情与理解,将会加强人际间的互助关系。
  (三)塑造教师健全的人格。
  教师健康的人格特征突出表现在如何对待教育工作,怎样对待所教的学生。其中,教师性格特点对学生的影响不能忽视。如果教师经常为不良的情绪所困扰,就会把烦恼、怨愤迁移到学生身上。人格健康的教师既知道如何工作,同时又有多方面的生活情趣,善用休闲时间缓解工作压力;当压力过多难以承受时,懂得寻求社会支持以避免心理失衡。
  总之,信息技术革命所带来的社会变迁,改变了传统的社会结构。在日趋紧张、竞争激烈的环境里,人们面对更大的生存压力。教师在社会转型时期,也为多元道德价值观所困,必须承受职业所带来的各种压力。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才能适应职业发展的需求,以不断的创新精神推动素质教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002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