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综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郝 楠

  [摘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突出问题,近年来研究者众多。国内学者对影响实效性的因素和增强实效性的对策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理论。但在研究中还存在着创新不足、实践缺乏等问题,需要研究者进一步拓宽视野,深入研究。
  [关键词]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实效性 创新
  
  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16号文件,明确指出了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强的问题,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办法,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实效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问题一直是近年来国内教育者关注和研究的热点,在实效性的影响归因和对策研究上出现了视角多维,各抒己见的良好局面。
  
  一、影响实效性的归因分析视角多维
  
  有的学者从系统论角度出发,分析了当前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因素主要有理念、制度、方法、素质五个方面。理念是统帅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最高原则与标准,环境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基础,制度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序性、规范性的保障,方法是促进教育目的达成的手段,素质是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前提。
  有的学者从主客观的角度,提出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客观因素、主观因素和偶然因素。客观因素主要包括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和高校内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等情况。主观因素包括了大学生作为德育主体的基本政治素质、青年人生价值、内在心理需求等。偶然因素是可能改变大学生思想状况的因素,如“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的突变(如发生自然灾害、战争),高校系统近期的重大举措及大学生自身遇到的其他偶然因素等”。
  有的学者从内外因的角度出,分析影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外部因素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以外的因素,包括经济、社会发展、高新技术的发展等,内部因素主要是指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认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取向、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方法等。
  有的学者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困境包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物质需要的忽视违背了人的自然性;思想政治教育对教育合力的忽视违背了人的社会性;思想政治教育对教育对象能动作用的忽视违背了人的主体性。
  
  二、增强实效性的对策研究各抒己见
  
  有的学者认为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优化社会环境是前提条件,要在全社会形成真正重视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和氛围,净化社会风气,弘扬主旋律。加强理论创新是根本,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与时俱进,进一步加强和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提高理论对现实的解释力,增强对青年学生思想的影响力和渗透力。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是关键,要创新教育理念,优化内容体系,革新方法,加强管理教育,完善领导机制,加强考核评估,强化激励约束。
  有的学者认为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关键是观念创新,要树立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观,肯定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实现“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树立发展性思想政治教育观,坚持以人为本,变“人为的教育”为“为人的教育”,坚持“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统一。树立生活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关注学生的生活需要,贴近大学生的实际生活,给大学生以具体的生活指导。
  有的学者以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与目标为切入,认为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置教师与学生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中心,优化教育目标,充分发挥教育目标的导向与动力功能。完善教育教育机制,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考核机制。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参与机制。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多元整合机制。提升教育技术,引入心理测评技术,引入启发式、参与式教学方法。
  有的学者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途径创新上研究对策,首先,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从决策创新角度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面临着从经验型向科学型的转变,从主客体关系来看,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从单向灌输型向双向交流型的转变,从布局上来看,思想政治教育要做到从集中性向集中和分散相结合型的转变。其次,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途径创新,一是充分发挥大众传媒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二是把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三是发挥文化的社会教育功能。
  有的学者从整体上把握,提出了“六结合”:一是与学生能力素质培养相结合,二是“两课”教师与专职学生工作干部队伍的骨干作用、教职工“三育人”作用与学生自律作用相结合,三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群体间、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四是与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五是与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相结合,六是要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
  有的学者从传播学的角度来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无论是通过学校、家庭、社会还是通过对大众传媒等渠道)本身就是一次完整的传播过程:传播者(教育者)――信息(教育内容)――传播媒介(语言、文字、大众传播媒介等)――受众(受教育者)――传播效果(有效性)”。
  
  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既有的研究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进行了广泛而有益的研究,尤其是在实效性的对策问题上,学者们既有宏观上的总体研究,又有具体视角的具体展开,极大地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但从进一步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一目标来看,这些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一是低层次重复劳动多,不少研究说的是一个意思,或是相近意思,创新和深入研究的势头不足,不能面对新形势,新发展。二是在对策的研究上,宏观的原则性研究较多,实际可操作性的研究相对匮乏,一些研究仍停留在“纸上功夫”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任务还很艰巨。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开拓视野,拓宽角度,重视创新,努力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未涉及或未深入领域进行研究,廓清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内涵与外延,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二是进一步增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途径的研究,探索增强实效性的新方法新途径;三是在具体对策研究上,既要有宏观上的把握,更要注重实际,以“三贴近”的原则,把研究与具体操作相结合,使得研究更具现实意义;四是及时总结现有研究,对研究进行系统、全面、深入地梳理,完善学科体系,完成理论与实践的双飞跃。
  
  参考文献:
  [1]谢四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影响因素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2006,(6).
  [2]庄创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困境:解读与对策[J].湖南社会科学, 2006,(3).
  [3]王保安.论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途径[J].教育与职业,(20).
  [4]宁玉民.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途径的创新[J].德育新思维,2001,(0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112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