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项目教学法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近几年来,随着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职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而生源质量却没有因此而同步提高。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文化课。学生难学、教师难教的现状更为严峻。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经过研究探讨,引入职数新理念,采用项目教学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优化教学效果。
  
  一、项目教学法及其特点
  
  项目教学法起源于美国哈佛大学,盛行于德国,它是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中最为典型的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项目教学法的兰大特点:
  1 以能力为本位。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项目导向教学的指导思想将一个相对独立的任务项目交给学生独立完成,从信息的收集、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案的实施。’直到完成后的展示和评价均由学生具体负责,教师起到咨询指导与解答疑难的作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以学生为主体。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对职业教育要求也不断提高,仍然沿用“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模式来培养学生的能力,很难适应未来社会的要求。在运用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时,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构建者,它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能极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和主动性。项目教学法采用较多的是工作小组的学习方式,这也有利于学生合作协助精神的培养。
  3 以项目为核心。在项目教学中,组织教学内容通常以教学项目的方式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而教学项目往往是从职业工作任务中开发出来的。教学内容突破了传统的界限,由以课本为中心变为以项目为核心,有效解决了传统教学理论和实践相脱离的弊端,理论知识不再是抽象空洞的东西,而是表现为有形有物的实践方案。
  试以我校08机械班数学课项目教学法的尝试,请谈我们开展数学项目法教学的一点体会。
  
  二、数学项目教学法的实践
  
  项目导向的数学教学就是在数学教学中,根据不同的专业,不同的教学内容,以“项目”为导向,围绕“项目”开展系列数学教学活动,活动的方式是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合理引导以及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来完成,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1 项目任务:加工和测量锥形工件的有关计算;小滑转动板法加工锥形工件时,圆锥半角的计算。
  2 项目时间安排:2课时。
  3 项目教学目标:掌握知识技能:利用三角知识,解决机械加工、测量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由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的能力。破善对数学知识和学习的情感体验,真实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有关,数学是有用的,我要用数学”。
  4 项目教学重点:小滑转动板法加工锥形工件时,圆锥半角的计算。
  5 项目教学难点:根据实际问题构建可解直角三角形并加以解决。难点处理:①弄清题意,画出草图;②添加辅助线,应用图形性质。把已知条件集中到一个直角三角形;③解直角三角形,得所求的边或角。
  6 项目教学课堂实施过程:(1)情景设置:车工实习车间里,实习老师演示锥形加工的实际情景。(2)学生分组自主查阅专业资料,了解转动小滑板法加工锥形工件的方法:a 装夹工件和车刀,工件旋转中心必须与主轴旋转中心重合:车刀刀尖必须严格对准工件的旋转中心。否则车出的圆锥素线将不是直线,而是双曲线。b 确定小搭板转动角度,根据工件图样选择相应的公式计算出圆锥半角,圆锥半角即是小滑板应转动的角度。c 转动小滑板,用扳手将小滑板下面转盘螺母松开,把转盘转至需要的圆锥半角,当刻度与基准零线对齐后将转盘螺母锁紧。圆锥半角的值通常不是整数,其小数部分用目测估计,大致对准后通过试车逐步找正。
  
  三、应用项目导向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1 教师观念的转变。职业学校数学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大多依然沿用传统的方式,以老师课堂讲解、推导公式、演算题目为主,课后布置一些习题,最后试卷考试得一个分数结束,这样的教学收效可想而知。项目教学法的引人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将由过去的“讲授者”转变为“指导者”,让学生有时间开展自主探究、操作、讨论等活动。而教学的着重点是为学生的活动提供帮助和指导,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
  2 项目的难易程度应与学生的学习水平相当。职业学校的学生与普通高级中学的学生相比,多数学生的数学基础相对较为薄弱,过难的项目会打击学生学习的信心,增加学生的畏难情绪,过于简单的项目会让学生没有新鲜感,没有挑战性,从而使学生没有成就感,无法吸引学生的兴趣。若项目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学习水平相当。就能通过成就感不断激励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作者单位广东珠海市高级技工学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118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