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多种途径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活跃的课堂气氛,幽默的教学语言,多变的解题形式,能激活小学生的大脑,使学生具备对题目的兴趣性和探求性。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就可以达到消化理解、牢固记忆之目的。
  
  一、活跃课堂,激发兴趣
  
  我们知道,在小学各学科当中,数学具有逻辑性、推理性、抽象性等特点,数学语言精确、严密,特别是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当中,要因人制宜,因材施教,慢慢地引导,培养兴趣。
  联系实际,组织游戏、讲故事、有奖抢答、走出课堂等,这些都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在新意盎然、趣味无限的意境中获取新知,并得以深化、巩固。
  例如:在列解简易方程时,给同学们列举了这样一个问题:从前,有一个少年骑一头毛驴路过一家牧场,遇见一位老者驱赶着一群绵羊在那儿放牧,少年彬彬有礼地上前问路,老者慢条斯理地依次答问,少年从内心非常感激,顺便奉承道:“老大爷,你的绵羊可真肥呀!这么多,差不多有一百只吧?”老者道:“非也,非也!”继续又说:“这群羊再搭上这样一群,再搭上这样半群,再搭上这样半半群,再搭上你的那头,恰巧百只,年轻人,别查,算一算,到底几只?算对了,宰一只我请客!”老者像做诗一样,非常激情。通过我讲的故事,同学们的热情就高涨起来了,这时,我就因势利导:“同学们!根据我们前两节所讲的代数知识,你能算出答案吗?答对了,那只羊就是你的啦!”
  学生们兴致勃勃,跃跃欲试。大家知道把这一群羊的只数设为x,我顺水推舟:“那么半群该怎样表示,半半群又该怎样表示?搭上又是什么意思呢?”同学们在我的启发诱导下,列出正确的方程:
  x+x+0.5x+0.25x+1=100
  继而完成了方程的解:x=36
  就这样,同学们在轻松、愉快、和谐的氛围中获得了新知,并巩固了知识,课堂效果很好。
  
  二、创新导语,诱发兴趣
  
  精彩的导语设计,不仅能很快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过程顺利完成。所以,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巧设导语,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兴趣,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
  
  三、给予方法,培养兴趣
  
  “授之以鱼,仅供一饭;授之以渔,受用终身”。教师的教学是授之以法,而不是仅此作答,既要管教,又要管学,重点是要教给学生方法,教给他们怎样用脑,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把点石成金的秘诀传给他们,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求学,在学中找乐,在乐中求学。如我在讲解分数应用题时,把本来较难理解的分数应用题化难为易,抽出枝干,消化理解。在多年的教学中总结了解答分数应用题的三部曲:即一找,二看,三列式。就是先找单位“1”,再看是否要求的单位“1”,然后再列出相应的算式。这样学生们感觉难题变易了,兴趣也提高了,效果很好。还要求学生一看、二想、三算、四查,把方法教给他们,并在学习实践中巩固、运用,久而久之,在学习上形成了良性循环,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拓宽思路,特例特解
  
  求解小学数学应用题、图形题、阴影面积计算题,是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一大难题,往往一些题目的题设条件让学生陷入困境,可谓是“山穷水尽疑无路”,这时若老师能够正确、有效的进行引导,巧妙地点评,适当地暗示,启发或提示他们换个角度去考虑,就题论题,不能死搬硬套,一定会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景象。对于一些特殊的数学问题,老师首先要武装学生的心理,像剥玉米皮一样,一层一个新意,抓住学生的灵魂,最终让他们看到“黄澄澄的玉米”,让他们来分享自己的劳动果实。这样,他们得到了成功的快乐,学习的动力就会百倍剧增,即使老师不给他们难题去做,他也会拽着老师,渴望老师给他几道难题来满足他的欲望。
  无怪乎爱因斯坦曾把兴趣比喻成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就会积极乐学,深思好问。总之,作为教师一定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多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给学生创设最佳的学习氛围,使他们在学中求乐,乐中求学,用轻松、愉快、乐观、向上的心态来接受新知。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1453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