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职学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科学构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教学质量的好与坏是衡量学校优劣的一个标准,它通过评价表现出来,教学质量评价不仅是检验学校优劣的重要方法,而且是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措施。有效的教学质量评价,可以产生正确的导向和激励作用,提高学校教学工作质量。在新型教学模式下对中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和标准进行系统的研究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职学校教学质量评价存在的问题
  1. 中职学校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和评价思路,一部分是来自中职学校长期教学质量评价的经验总结,一部分借鉴高职和普教评价标准和方法。因此,现行的中职教学质量评价有许多不够合理、不够科学的地方,教学质量评价的观念落后,各校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差异较大,没有形成一个核心的标准体系,有些评价准则和标准的制定效度低,缺乏可操作性。
  2. 从全面质量观点出发,中职学校有很多方面的评价标准并没有制定出来,没有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尤其是新型教学模式下合作者参与标准、多元化主体参与评价等的标准都很欠缺;教学质量评价的动态性较差,在一些方面不能体现出评价过程的公平与民主,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全面性不足。因此,评价结果缺乏可信度。
  3. 教学质量评价主体缺乏广泛的参与性。评价者主要集中在上级部门、教师(专家)、学校,多为鉴定性评价和行政性评价,这种常常把被评价者即教育活动的实践者排斥在评价主体之外。在评价实施过程中,评价者是绝对的“判官”,占据主动地位,决定评价的内容和程序,而被评者只能非常被动地接受评判,使评价活动缺乏应有的自我教育力量。
  4. 现有的评价标准多是以知识为中心,而以能力为本位的中职教学质量评价标准较少,重课堂教学,忽视师生课外的教学和学习活动;注重规范性和知识性等易于操作的指标的考察,忽视如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的不易操作的指标的考察;重结果评价不重过程评价,重环节评价不重整体评价。
  二、中职学校建立质量评价体系的指导思想
  1. 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
  现代教育基本观念强调以人为本,认为在学校的教育中,人是活动的主体,教学质量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人的发展。这种主体性教学质量评价表现在评价内容上,主要包括学生的学业质量、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质量;表现在评价目标上,着眼于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肯定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表现在评价模式上,立足于多样化和科学化,更加注重学生的不同层次和不同方面的发展要求;表现在评价组织上,倾向于灵活性和有效性,激发评价者和被评价者的积极性,促进他们的有效参与,提高教学质量。
  2. 建立全面教学质量管理观
  全面教学质量管理观主张站在全局的高度上对影响教学质量的各要素和各环节进行系统管理。以全面质量管理(TQM)理论、ISO9000族标准质量标准的思想为指导,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经验,将全面质量管理理念与方法引入教学质量评价领域,结合中职教学的现状和改革趋势,建立中职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和体系。
  3. 突出职业教育特点的质量评价观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要求我们建立中职教学质量标准时要改变传统的以基础教育为基础的评价模式和思维方法,要求专业设置、教学内容必须服务于区域经济行业、企业的发展。在校企合作背景下,采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要使专业教学直接针对职业岗位工作,以生产任务、产品生产为载体,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形成。这就要求我们在建立中职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体系时应本着促进学生达到上述目标的原则,发挥教学质量评价的作用,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中职人才。
  三、中职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体系的设计思路
  1. 根据评价目的,确定多元化主体的评价标准体系
  质量评价工作是为了实现客体的需求的,因此,在围绕客体质量的需求方面,不同的评价主体进行质量评价的内涵有所不同,对质量的不同属性是有所侧重的。
  所谓评价主体,是指那些参与教育评价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按照一定的标准对评价客体进行价值判断的个人或团体。他们在评价中控制活动的方向与进程,对确定评价问题、选择评价方法、使用评价结果起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合理确立评价主体并有效发挥其功能,是教学质量评价成果满足不同目的的根本保证。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评价的广泛展开和不断探索,评价主体的多元化问题已经逐渐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许多人认为多元化主体评价有助于使教学质量更好地符合实际的顾客需求,较为客观。所以,我们的观点是根据评价目的,制定不同评价主体所适用的评价标准。
  2. 根据教学质量的属性要求,确定评价标准的侧重点
  ISO9000质量标准中把质量定义为:“一组固有可区分的特征满足明示的、通常隐含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的程度”,或“产品或服务满足规定或潜在需要的特征和特性的综合”。其特征和特性一般包括功能、舒适、安全、经济、可信等。教学质量是指学校对学生在知识素养,职业能力及关键能力等方面的提高,满足学生明确或隐含需求的程度,它是学校整个教学系统环节综合作用的结果。它是一个不断发展、逐步形成的系统,是学校办学和教学管理的总体成果。根据人们感知能力不同,我们把教学质量分为素质质量和满意质量。素质质量是基本的质量,是能进行一定测量的稳定的质量,他是质量属性的内在体现,满意质量是在素质质量的基础上派生的,具有主观性,从一般意义上讲达到素质质量的要求,人们的满意度是也是高的。所以我们主要是从素质质量方面探讨的。
  从教学系统来看,教学是一个服务过程,是一个教师向学生提供知识,帮助学生提高自己能力的过程,包括教学输入、教学过程、教学输出三个方面。由于教学质量涉及到教学活动的投入、过程、结果以及多元化的主体,因此,教学主体在上述活动中对其活动中功能、舒适、安全、经济、可信的获得确定着教学质量的优劣。我们在进行评价教学质量时也必须从这些方面着手,以便不断改进教学质量。根据程凤春的分析,在质量形成的不同阶段对质量形成产生的效果不同,我们用图表表示质量形成过程和质量不同属性之间的关系,具体如下:
  表一质量形成过程对质量属性的影响
  
  
  
  
  
  
  3. 根据多元化评价主体的实际,确定不同评价主体对质量属性的需求
  学校教育教学过程的不同阶段对教学质量不同特性的影响各不相同,要求我们应该了解这种情形,把握关键环节,制定标准,做好评价工作。根据前面分析,多元化评价主体由于对评价的需求不同,对教学不同阶段的质量关注点也就有所不同,因此,我们在制定评价标准时还要考虑不同的评价主体的不同评价目的。
  表二不同主体教学质量属性的要求
  
  
  
  
  
  
  
  
  
  
  
  
  4. 根据教学质量的形成过程,确定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内容指标
  教学质量评价是对教学质量的整个形成过程的各种条件和各种因素是否符合标准的鉴定过程。我们把教学质量的形成过程按先后顺序划分为教学输入、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三大环节。这些环节涉及详细的内容,结合前面分析的质量特性的要求建立评价标准,以下表为例说明:
  表三教学质量评价内容指标
  
  
  
  
  
  
  
  
  
  
  
  
  
  
  
  
  
  
  
  
  5. 根据不同划分依据,建立不同主体评价标准体系
  根据上述的探讨,我们的观点是建立中职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体系,确定以不同主体对评价的目的不同和质量具有不同属性为前提条件的。目的不同,关注度不同,评价的重点和内容也就不同,所得的结果也就有一定的差异。我们根据这一观点建立不同主体的评价标准体系,以学生为例:学生是教学质量的形成受体,在教学质量的输入阶段,感同身受的,和其他主体的不同。例如对师资队伍而言,学生考虑教师的教学能力(功能性)和教师的亲合力(可信性),而政府评价则是教师学历、专业带头人的领导能力、科研水平(功能性)等。我们通过分析不同主体对教学质量形成过程的不同要求,建立适合不同主体的评价体系,促进评价工作效率的提高。
  四、中职学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实施策略
  1. 设置评价工作组织机构,协调评价主体评价活动
  教学质量评价工作是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工作,面广量大,需要设置质量评价工作组织,协调组织评价工作。首先评价组要研究社会需求,积极吸收企业等多方参与制定教学质量标准,使标准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和弹性,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和学校的发展;在组织教学质量评价时,我们可采用不同评价主体单独进行评价,也可组织几类不同主体进行合作评价;评价组织还须对评价结果进行收集处理,对评价进行二次评价,发挥评价的作用。
  2. 抓住影响质量的主要矛盾,简化评价工作
  在实行全面质量管理的学校里,涉及学校全方位的质量问题很多,多元化主体评价实行起来是比较困难的,我们只有抓住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和环节,根据社会需要和学校情况动态的需要增减评价内容,删繁就简。如对家长作为评价主体,我们只对他们关心的几个问题进行调查即可,这样才能既减少评价工作量度和难度,又可提高评价结果的效益。
  3. 利用网络手段强化日常评价工作
  网络在评价工作中发挥作用越来越巨大,将网络的优势引入到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使教学质量评价实现适时化、客观化、科学化,同时把质量监测意识融入到学校各个主体、教学的全过程、教学评价及其他各要素中,更加适应目前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实现教学质量的科学化治理。教学质量评价组织,依据校园网广泛获取和收集有关影响教学质量的信息,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量化、加工和处理,对照评价指标进行科学、规范的评价,能够获得及时有效的评价结果,对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程凤春.教学全面质量管理――理念与操作策略[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王海波等.农业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与实践[EB/OL]全国农业职业教育信息网.
  [3][美]Grant Wiggins,教育性评价[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4]孙志河,刁哲军.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8).
  [5]李海宗.高等职业教育产出质量保障机制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6,(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1657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