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发展趋势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从辅导员专业化发展具有“双重效应”、专业化发展需进行的专业化培养、专业化发展应完善的制度及制定生涯规划等方面进行论述,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发展方向;专业化
  
  一、专业化发展具有“双重效应”
  
  一方面,契合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形势和要求,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成效。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要求越来越高。要有效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一定要具备学科专业背景和思想政治工作的专门知识。推进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发展,有利于提升队伍的专业化水平,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
  另一方面,掌握辅导员队伍年轻化、知识化的现状,便于拓展辅导员职业发展空间。近年来,辅导员队伍来源不断优化,一大批高素质的优秀人才加入到辅导员队伍中来。队伍学历层次不断提高,年龄层次逐渐降低,学科背景不断优化,使辅导员队伍建设拥有了较高的起点,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使辅导员自我提升发展的意识和要求不断强化。明确辅导员专业化发展方向,有利于增强辅导员对岗位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吸引辅导员长期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成为专家型辅导员。
  
  二、专业化发展须进行专业化培养
  
  专业化辅导员必须具备专业化的职业素养和工作水平。只有进一步加大专业化培养培训力度,形成科学的“养用机制”,才能全面提高辅导员的素质和工作水平,更好地发挥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为此,必须从增强辅导员队伍的理想信念、专业素质、实践能力和敬业精神入手,加强专业化培养,着力提高辅导员队伍的职业素质和能力。
  一是构建专业化培训体系。构建由岗前培训、日常培训、专题培训、职业化培训构成的高校辅导员培训体系。其中,岗前培训重在应知应会的通识教育;日常培训重在提升辅导员的工作技能;专题培训重在通过开展研究型学习,推动辅导员队伍由“实践型”向“实践――研究型”转变;职业化培训重在培养一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
  二是建立专业化培训基地。要依托高校建立辅导员培训基地,发挥高校的优势和特点,承担高校辅导员不同类型的培训任务。此外,还可在国内外建立若干个学生事务管理培训基地,定期选派骨干参加研修,借鉴其他省市以及国际上的先进管理理念和方法。
  三是明确专业化培训内容。根据每个辅导员培训基地的优势和特色,确立不同专题的培训选题和内容,形成专题培训菜单,供辅导员按需选择。结合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和辅导员工作实践,编写培训教材,丰富教学内容。
  四是加强专业化培训考核,进行校与校之间的交流。明确学时管理制度,规定辅导员培训基地和各高校每年必须开展一定学时的不同类型的培训,辅导员每年必须接受一定学时的统一培训及与其他高校的交流活动。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校区)于2009春季学期和2009秋季学期分别开展了与本校和北京各高校的交流活动,此活动的开展不仅让我们的辅导员走出去,把我们的优点带出去,也让我们有了向其他兄弟院校学习的机会。
  
  三、专业化发展应完善制度设计
  
  辅导员队伍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根据队伍自身特点和实际作出恰当、科学的制度安排,推动辅导员队伍持续、健康发展。
  在配备模式上,要为专业化发展提供实践平台。不仅要配足班级、年级辅导员,还要在院系层面按工作职能配备党团建设、心理辅导、学生事务、职业发展指导等专业化辅导员,形成“矩阵式”配置。近年来,我国各高校探索“矩阵式”配备模式的实践证明,这种模式不仅有利于扩大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覆盖面,也为辅导员专业化发展提供了实践平台,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专业化水平。
  在评价机制上,要为专业化发展搭建“码头”。现有“三重一轻”(即重论文、重外语、重课时,轻工作实绩)的评价机制,使专职辅导员在专业技术职务等评定中处于劣势,造成了辅导员职业归属感不强,队伍流动过快等问题。因此,必须针对这一瓶颈,实行序列单列、指标单列、评审单列等制度,建立一套符合辅导员岗位要求和队伍实际的职务评聘机制。
  在管理机制上,要为专业化发展提供政策导向。推进队伍专业化发展,必须以科学管理为基础。首先,要进一步明确辅导员的岗位职责,做到目标任务清晰,工作落实有章可循;其次,要完善辅导员的考核机制,实行包括领导、同事、学生和自我在内的全方位评价机制,将考评结果与辅导员的发展和待遇直接挂钩,发挥奖惩制度的激励和导向作用,充分调动辅导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工作的实效性。
  在学科建设上,要为专业化发展提供学科支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一门科学,必须要有必备的学科支撑。可以依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点,加强人才培养;通过委托课题、举办辅导员论坛等方式,鼓励和支持一线辅导员开展德育前瞻性研究,推动队伍向“实践――研究型”转变;为骨干辅导员配备导师,进行一对一指导,提升辅导员的理论素养和政策水平等。
  
  四、专业化发展要为辅导员制订职业生涯规划
  
  要切实改变辅导员工作临时性、过渡性的态势,建设一支稳定的骨干队伍,必须做好辅导员队伍的职业生涯规划,更好地激发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增强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为此,必须结合专业背景和综合素质,为每一位辅导员制订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引导他们将个人前途与队伍建设的整体目标结合起来。
  一是打造职业化队伍。引导热爱学生工作的辅导员走职业化发展之路,鼓励他们成为职业型、专家型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如,开展职业咨询师和学校心理咨询师等职业能力培训和资格认证,遴选优秀辅导员,设立辅导员工作室,着力培养辅导员队伍的“带头人”。
  二是推动多样化发展。在校内,制订各种政策,为部分既有专业背景、又有学术造诣的辅导员转入教学、科研岗位创造条件;将一些既有政策水平、又有管理能力的优秀辅导员列为党政后备干部。在校外,积极利用社会资源构建辅导员与公务员、社会工作者等岗位的立交桥,为辅导员多样化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和广阔空间。
  三是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既不同于以教授知识技能为主的专业教学,也不同于以管理服务为主的一般行政,他们的核心作用是通过多元化的教育方式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政治立场。辅导员是名副其实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规划和管理好他们的职业生涯意义重大。学校从组织角度对他们的职业生涯发展进行管理,是其职业发展的外部保证,意义重大;与此同时,辅导员自身的进取与努力也非常重要,要认识自我、善于学习、勤于实践、精于钻研,热爱学生思政工作,才能保持职业发展源动力。
  高校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和党政管理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是保证高等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认清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现状对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促进队伍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周文霞.职业生涯管理[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2]崔冰,侯学博.基于个人与组织互动的职业生涯规划分析[J].职业指导,2005,(16).
  [3]朱开梅,顾生玖.试论教师职业生涯规划[J].中国教育科学研究, 2005,(05).
  [4]陈立民. 高校辅导员理论与实务[M]. 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6.
   编辑/刘文捷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2113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