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魏 蘅

  注重培养良好习惯,加强环境道德教育
  
  品德的培养不仅是限于一个学科的行为,而且要让它贯穿在整个学习和生活中。信息技术课是一门特殊的课程,授课基本都是在机房。特殊的教学环境,给学生提出了特殊的要求。我们平时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逐渐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例如,让学生穿鞋套进机房,不带零食进机房,爱惜机器,离开机房时正确关机,并将板凳摆好,上下楼不要大声喧哗,不乱扔垃圾,等等。所谓“言传不如身教”,教师也需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为学生树立榜样,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学生基本都养成了良好的习惯。“篷生麻中,不扶自直”,相信集体中小部分“问题”学生,也将在以后的生活中督促自己,形成良好的习惯。这些行为看似与信息技术无关,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良好的习惯,而且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养。
  
  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加强网络道德教育
  
  新课程强调让学生能理解并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负责任地、安全地、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网上的信息纷繁复杂,大量不安全、不健康的信息充斥着整个网络。高中生正处在青春期,心理发育还不成熟,好奇心较强,在利用网络浏览信息时,很容易走进误区。这时就需要教师及时正确的引导。例如,讲到“合法下载文件”时,让学生在感叹网络强大功能的同时,就保护计算机软件知识产权的法律问题进行探究和深入讨论,将下载文件的“合法性”渗透在学习中;讲到“信息的鉴别与评价”时,不断鼓励学生在平时的信息活动中积极积累经验,对信息形成敏锐的洞察力,逐渐提高对信息的真伪善恶的辨别能力,以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加强信息意识。
  
  精心选取作业主题,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人们在纷纷庆祝“洋节”时,却忽略了中国的传统节日。为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在设置作业时,要精心挑选一些有爱国意义的主题。例如,讲到“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时,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关于国庆节的信息,以书面作业的形式上交。讲到“获取网络信息的策略与技巧”时,若正逢中秋节,可以让学生搜索关于中秋节的来源、内容、诗词等信息。通过布置这样的作业,学生对中国的传统节日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在“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实践课中,为学生提供关于北京申奥的主题,让学生自主创作演示文稿,并借此来宣传北京奥运,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操。
  德育包含了丰富的内容,让德育渗透信息技术学科,“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一个不断探索、总结经验的过程。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们在探索总结的同时,更要不断地丰富自己,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正如朱熹所言,“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320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