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构建新形势下的地方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吴瑞娟

   摘要:为确保和提高地方高校在大众化过程中的教育质量,必须注重内涵建设,建构地方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
  关键词:地方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3-0225-03
  
   在高等教育日益大众化的当今时代,质量问题已经成为人们倍加关注的首要问题。地方高校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立稳脚跟,谋求发展,就必须更加注重内涵建设,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提高教学质量,地方高校必须构建一个行之有效的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进而达到质量的自我完善。
  一、问题的提出
  一般来讲,地方高校地处中小城市,与位居大城市的重点大学相比,区位劣势明显,无论是办学层次、规模、质量还是学校的知名度、影响力等都有明显的差距,在优秀生源、优秀师资、教学资源、就业市场的争夺上等方面,都处于非常不利的境地。地方高校在办学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一方面由于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招生人数越来越多,办学资源全面紧张。但一些本科院校不根据自己的实际,贪大求全,好高骛远,纷纷向“综合性、研究型”大学靠拢,而一些中专科学校则忙着升专、升本,致使学校处于“发展痉挛”的状态之中。另外一方面,学校内部机制不够健全,结构不合理,师资力量薄弱,学校发展和个人发展均缺乏生机和活力,教学质量堪忧。地方高校面对外部挑战和内部诸多问题的现状,如何科学地构建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已经成为一个迫切的问题。地方高校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适合校情的、有利于自我监控与自我发展的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不断提升质量,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二、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的构建
  “国际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机构联合会(NQAAHE)2003年的一项统计显示,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建立起了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目前至少有包括阿尔巴尼亚和越南在内的47个国家建立起质量保障机构。”地方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的构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是学校教学决策、指挥机构和教务管理部门按照教学质量管理的目标,依据教学质量管理的规章制度和法规性文件所规定的措施与方案,运用检查、评估和激励等手段,对教学工作的组织、运行和效果进行评价、监督、诊断、反馈和调控,确保教学质量满足教学质量管理目标要求的管理系统。一个有效的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由以下几个子系统构成,即教育法规系统、管理组织系统、教学投入系统、教学实施系统、质量评价系统和信息反馈系统,其结构框架如下:
  1.教育法规系统。自高校扩招以来,高校的教育质量问题就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人们担心高校的大规模扩招会导致高校教育质量的下降。因此也引起了政府对高校教育质量予以前所未有的重视,教育部在推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同时,启动了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工程和教学质量工程,并颁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简称4号文件),明确提出了12项要求,次年又组织了有关落实4号文件的大检查,这对推动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起到了指导性作用。然而,政府的官方性质又决定了它的直接介入会使得质量保障具有强制性,防碍了高校的自主管理、自主发展、自我约束。基于这点认识,国际上政府对高等教育质量的保障较多地采取了间接的方式,主要通过立法来进行。国家可将教育看作国家法制体系一部分,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国家依法发展、掌管、支助教育事业,依法对各个层次的高等教育和高等学校以及评估机构进行管理,避免行政直接干预;各省也要结合本省的实际制定相应的教育质量保障政策;各高校应在与国家、省内政策一致的前提下制订校内教育质量保障的规章制度,并加大执行力度,使质量保障活动规范化、制度化。
  2.管理组织系统。管理出效益,管理出质量,可见管理之重要。管理组织系统承担着决策、指挥、组织、执行的行政职能。由教学决策链、教学行政指挥链、教学条件保障链、激励与宣传链、仲裁链等五部分组成。良好的管理组织系统是教学质量的保证。教学管理的基本任务是:研究教学及其管理规律,改进教学管理工作,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建立稳定的教学秩序,保证教学工作正常运行;研究并组织实施教学改革;努力调动老师和学生教与学的积极性。
  3.教学投入系统。教学投入要确保扩招后的生均教育事业经费稳定、足额,要保证教学经费在全校总经费中占有合理的比例,一般不应低于20%。教学经费应该主要用来保障教学业务、教学仪器设备修理、教学差旅、体育维持等教学条件的投入,以及学生学习、生活环境的投入。各校可根据本校实际设立教学专项经费,逐步增加对教学工作的投入,不断改善扩招后的办学条件。
  4.教学实施系统。学校经常性的中心工作就是教学工作,教学实施系统是按教学计划实施教学活动的最核心、最重要的一个系统,它能够使教学工作稳定有序、正常运行,进而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教学实施系统的工作包括课程教学大纲的制订;课堂教学环节、实践性教学环节、科学研究训练的组织和管理;日常教学、学籍、教师工作、教学资源以及教学档案的管理等。
  5.信息反馈系统。教学质量的信息反馈,是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教学信息反馈系统由五个子系统组成,一是专家教学信息反馈子系统,将评估专家和督导专家的信息反馈到教学质量管理部门,再到学校决策机构;二是学生教学信息反馈子系统,通过定期召开校、系两级教学信息员座谈会,或设立教学信息反馈箱,征求学生的意见,并将信息反馈到学校各系、部;三是教师教学信息反馈子系统,通过定期召开一线教师座谈会,将收集的信息反馈到学校主管部门与决策机构;四是招生就业部门信息反馈子系统,主要是将生源质量与差异,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质量的反馈信息及时反馈到教务处、学生处及各系部;五是管理信息员信息反馈子系统,由有关人员将在教学组织、建设、协调、运行、听课和检查中获取的有关信息,反馈到各部门、各位老师。信息反馈系统要达到高效能,必须坚持三个原则,即及时性原则、保密性原则和双方反馈原则。
  三、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的完善
  大学内部建立质量过程管理,以自我监督为主,评估机构、政府等外部机构对内部质量管理的有效性进行评估为辅,这种质量保障格局已成为国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领域的共识。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系统是提高高校教育质量的基本制度保障,地方高校要建立科学有效的教育质量评估和宏观监测机制,必须从实际出发,制订出适合本校校情的具体措施和方法,并在办学过程中不断地充实与完善。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要充分发挥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系统的作用,还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明确定位和质量标准。构建合理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地方高校首先必须准确定位,即根据学校自身的办学水平、办学资源以及所承担的任务、服务功能的类型和范围进行科学定位。要用自己的个性和特色去参与市场竞争,以特色适应需要,以特色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其次,地方高校必须树立全新的高等教育质量观,即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质量观,知识、能力和素质综合发展的质量观,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的质量观,以及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多样化质量观。
  2.建立评估中介机构。质量保障体系可分为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在外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评估中介机构的建立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外部保障体系还存在单一性、被动性、封闭性、垄断性、随意性等问题,而评估中介机构具有独立性、公正性、科学性等特征,中介机构所反馈的种种信息不仅会产生一定的社会效应,还为被评学校提供了改进和管理的直接参考,从第三方的角度促进了高校的质量意识和质量监控。所以应确立评估中介机构的职能,在建立评估中介机构时应坚持中介独立、规范运作、分级设置、科学实用、广泛参与等原则。
  3.社会力量的参与。社会力量的参与能使学校及时了解毕业生就业状况,促进学校搞好整体布局、发展规划、学科专业结构、办学评估、经费投入等方面的工作,保障地方高校按照符合社会需要的方向发展。各种专业组织、社会团体由于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和独特的地位,一直受到公众的信赖,它们对教学质量的评估更容易赢得公众的信任,同时对地方高校的教学也是一种强有力的约束。因此,为提高质量保障的可信性和规范性,可充分利用在质量保证中具有优势与潜力的各种专业组织和社会团体。
  参考文献:
  [1]约翰・布伦南,等.高等教育质量管理――关于高等院校评估和改革的国际性观点[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房欲飞.董秀华.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机制国际比较研究及启示[J].当代教育论坛,2003,(8):110-112.
  [3]吴瑞娟.扩招后地方高校教学质量管理机制的研究[J].高教论坛,2006.
  [4]林梦泉,常凯,巩乐.国外高等教育外部质量保障框架的运行机制及其对研究生教育的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2010,31(10):38-44.
  [5]张鹏.对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工作的反思[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26(3):55-5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956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