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新课改下的阅读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要突出主体的阅读回归,努力让学生走进文本,重视感受体验、整体把握。
  1 透析: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阅读教学成了语文教学改革的重点。许多老师在这方面作了深入的研究,改革成效明显。但阅读教学“少慢差费”现象仍然存在,可谓积重难返。审视当下的阅读教学,还存在着以下几种与语文学科不和谐的现象。
  1.1 肢解文本。有些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忽视了文章的整体性、完整性,他们不厌其烦、不厌其细地一部分、一部分地解剖文本,把生动的课文肢解为知识的拼盘,将完整的文本拆得支离破碎,以偏概全。阅读课堂的肢解性讲析使文章丧失整体美感,使学生的思维也变得支离破碎,更谈不上对学生心灵情感的熏陶。语文因此而丧失了活力与魅力。
  1.2 主体缺失。有些教师仍信奉“教师本位观”“课本中心说”教学思想,而学习的主体――学生只是跟着教师学,复制教师讲授的内容。我们的教师关注的只是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技能训练达到的水平等客观因素,至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主体意识的形成等则被认为不是阅读教学的目标,从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体验与感受。这种典型的“见文不见人”、“重文轻人”的学习主体缺失现象必然导致阅读效果低下,学习主体也因此而迷失自我。
  2 思考:整体感悟阅读教学的特点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阅读“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提倡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整体把握课文”。“整体感知(把握)”的内涵,不是停留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大概内容”上,而是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阐发文本内容,研究表达形式等等。学生只有通过自己对文本的熟读精思,才能领悟文章丰富的内涵,欣赏语言文字、思想情感中特有的美,进而提高感悟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由此笔者认为:语文阅读教学应倡导整体感悟,引领学生“把握整体意蕴,深入感悟文本”。努力让学生走进文本,突出主体的阅读回归,重视感受体验、整体把握。整体感悟阅读教学有下面的一些特点。
  2.1 整体感知的“意读”。王荣生教授曾说:“提倡‘整体感知’(把握)的本意,是试图用‘整体直觉’的传统方式,来取代学生阅读的那种‘肢解分析’。”整体把握应贯穿于阅读教学的整个过程。正如一个人,一株树,一朵花,一泓清溪,一片云彩是不可随意割裂的一样,一篇文章怎么可以随便地“碎尸万段”,变成一道道习题呢?为避免不见全牛的庖丁解牛,强化语文教学的人文精神,必须淡化偏重形式的分析性操作,发扬意会性阅读的优良传统。要引导学生从整体感知出发,通过整体观照下的局部分析,达到对整篇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的正确综合。
  2.2 自主体验的“悟读”。课程标准的阅读目标特别强调读者的个性体验,比如,带有“自己”一词的表述就多达9处。学生是带着已有的丰富多彩的个体经验进入课堂、走进文本解读的,我们就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自我计划、自我发现、自我感悟、自主建构、自己结论,让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读者,回归阅读的本位。
  2.3 深入感悟的“深读”。学生阅读课文、理解问题多浮于表面,读书浅尝辄止。课标提出的“整体把握”除了含有“整体感知课文的大概内容”之外,关注的重点还从阅读教学的切入点“品味文章的语言”,转到了后面的那个整体“揣摩文章的表达”,进而更深刻地体会“理解文章的主旨”。教师要引导学生“深读”,使课终的“整体”比初读时的“整体”内涵更丰富,感悟更深化,理解更全面,层次得到提升。
  3 探寻:整体感悟阅读教学的实施
  3.1 以读促悟,读中悟意。要使学生能够整体感悟“读”是最基本的方法。《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是说要学生沉潜在作品之中,忘情地读,美美地读,细细品读,由读生感,感中得悟,同文本在鲜活的生命律动中展开交往,读出语感和情趣,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理解,读出自己的兴趣和能力。笔者在阅读教学中运用“读――品――悟”的朗读方法,让学生在读中悟情,在读中悟理,效果不错。如教学人教版七年级《散步》一文,笔者用“读――品――悟”的朗读方式,引导学生以“读”促“悟”,在整体把握课文的基础上,深入到文本内核,体会“尊老爱幼”的社会主题。由感而悟,由读而悟,读为根本,悟为核心,让文本就在琅琅读书声中走进学生心灵。
  3.2 个性解读,多元感悟。就阅读的本质来说,它是读者与作者心灵的对话,是读者与作者精神的自由交流,它不是教师的讲授能够完成的,必然是学生的体验、感悟。学生是阅读的主人。《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建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阅读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社会经验、人生感悟等个体因素,在不歪曲文本原意、不远离作者写作意图的前提下,尊重学生的个性解读过程,才能提高阅读质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7123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