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分层教学的意蕴与实现可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昭君 甘维

  【摘 要】教育“应有助于挖掘出隐藏在我们每一个人身上的财富。”[1]应使每位学生的素质都能得到提高。然而,当前的班级授课制在某些方面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不利于学生素质的整体提高。分层教学正是弥补了班级授课制的这种缺陷,使课堂教学更加关注差异性、主体性,更具有生命活力。因此,有必要对分层教学的意蕴及实现的可能进行研究,使教师在教学中更好地理解并运用分层教学。
  【关 键 词】分层教学;意蕴;实现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2)02-0053-03
  
  一、分层教学
  在国外,分层教学是19世纪就产生的一种教学模式。美国教育家哈利斯(Harris,W.T)在圣路易州创立了“活动分团制”,即将学生按照能力分班、分层的教学模式,这是最早的分层教学。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着手分层教学的研究,最初是以“快慢班”形式出现,目的是解决班级授课制下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来面对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分层教学就是“教师充分考虑到学生中存在的差异性,区别对待地设计和进行教学,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不同类别学生的学习指导,以便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优的发展”。[2]
  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分层教学的产生都不是偶然现象,而是在认识到班级授课制局限的基础上,为弥补班级授课制整齐划一的不足而提出的,是班级授课制下实施个性化教学的探索。分层教学不仅是教学思想,也是实施因材施教的有效方法,同时也是实现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当前,教育工作者比任何时期都关注学生作为主体的发展,更加关注学生的差异性、自主性,更加重视素质教育的实现。“这意味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必须走出目标单一、过程僵化、方式机械的’培养模式’,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发展,培养出丰富多彩的人格。”[3]
  二、分层教学的意蕴
  (一)关注学生差异性,实施因材施教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在研究人智慧潜能的基础上,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的智力都是有几种智能构成的,“人与人的差别,主要在于人与人所具有的不同智能组合。”[4]“多元智能”理论大大丰富了智力的概念,从而更加有力地证实了人是存在个别差异性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存在认知方面的差异,而且能力上也存在差异性,所以我们必须根据学生的特点有区别地选择不同教学方法,对学生要“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地实施因材施教。虽然“在智力、能力、个性等方面,由于每个学生所受的遗传、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不同,都存在着差异,但每个智力正常的学生都蕴藏着一定的学习潜能。”[5]教育的功能就是挖掘蕴藏在学生内部的潜能,使学生能够得到最大的发展。学生也是存在差异的人,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有效地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使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分层教学是实施因材施教的有效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作为个体的发展,使处于每个层级中的学生都能“各得其所、各显其能、各成其才”。在当前的教育形势下,可以说分层教学可以更好地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将因材施教落到实处。
  (二)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实现素质教育
  “不放弃每一个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每一位教师的职责。我们不能将个人的全面发展等同于人的全面发展,在关注了个别学生的特殊性之外,我们更要注重整体学生的发展。分层教学正是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这一学说。人的全面发展,不是指单个人的各种能力的发展,而是指每个人各种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在施教的过程中,不能因为极个别学生的特殊性而忽略了其他学生的发展。每个学生都有待挖掘的地方,教师要正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宋朱熹曾总结孔子的教育经验,认为“圣贤施教,各因其材,小以小成,大以大成,无弃人也”。
  分层教学的一个特点就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分层。在班级授课制的形式下,教师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把能力、成绩等特征相当的学生划分为一个层级,然后教师对不同层级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来实施个性化教育。教师的因材施教面向的是每个层级学生,这样就很好地解决了班级授课制的统一与学生参差不齐之间的矛盾性。
  (三)重视课堂有效性,提高教学效率
  分层教学是根据学生的需求及特点把学生分为不同层级的一种有效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符合了班巴斯基提出的“教学最优化”理论。该理论认为教师要根据教材的难易程度选择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在传授容易理解的新教材采用个别化教学最好……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认为:“世界上任何一个能够学习的东西,几乎所有的人,都能学会,只要向他们提供了适当的前期和当时的学习条件。”另外,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者获得知识的过程并不是被动接收的,而是根据自己原有知识经验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选择、加工和处理,并获得经验的过程。那么,只有学习材料和教学方法符合学习者知识建构的特点,学习者才能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才能使学习有意义。
  分层教学可以让教师与学生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下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水平差异,有针对性地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分类指导,有的放矢,扬长避短,以获得最佳效果;同时,教师要创造适合不同特点学生的学习条件,让学生能够自主地建构知识,充分发挥其主动性。这样,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教师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及积极性,有助于学生的主动发展,培养其独立自主的意识,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同时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
  三、分层教学的实现可能
  分层教学是班级授课制形式下充分关照学生个体差异的一种个性化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很好地发挥学生的个性优势,这也是学生获得发展的关键。“课堂教学的层次性,不仅仅是指传统认识上的学生之间的一般差异,在教的方面,教学目的,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都是有层次的”,[6]所以在实践操作中,为了实现分层教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发展水平,对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都要进行分层处理。
  (一)目标分等级
  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水平,制定不同等级的教学目标。基本要求是:目标的制定要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遵循“尽可能发展”这一原则来制定教学目标,既不消极适应或滞后于学生现有的智力发展水平,也不过度超前于学生的现有水平。分层教学的目标既重视“长善”也重视“救失”。课堂中的教学目标应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使每位学生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不断进步。我们要避免用布鲁姆“掌握学习”模式的一个目标标准衡量所有学生,要做到使全体学生各尽所能,都能得到发展。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把知识分为基础目标、中等目标、较高目标。知识再现作为基础目标,要求学生掌握书本知识,面向所有学生;问题的解答作为中等目标,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书本问题,面向中等生;思想升华及知识拓展作为较高目标,将书本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并运用,面向优等生。
  (二)学习分小组
  胡兴宏老师认为,差异本身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资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效地利用这种资源。小组合作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可以很好地平衡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使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互相帮助,充分发挥个性优势。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关键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来,使每个人都有独立思考的空间。
  首先,合理分层。从认知、情感、技能三方面对学生进行分组,充分考虑学生作为完整的人的发展。根据对学生三方面综合考查,可将学生分为: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需要注意的是在分组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淡化学生的层级性,要用发展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因为人是一种未完成的存在,人具有未完成性的特质,这就意味着人具有无限发展的可能。教师既要看到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也要看到每位学生发展的潜能,把学生的发展看做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我们不能用即成的目标来限制学生的发展。这样也可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激发后进生对学习的自信心;同时,也可以避免教师对学生产生“标签效应”。

  其次,优化组合。分层的目的是使学生能优化的组合,形成一个个学习小组,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礼记・学记》中曾提出:“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小组学习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互相交流与学习的空间。心理学家班杜拉认为,人的学习主要是社会模仿的结果,所谓学习的过程就是个体模仿他人(成人和同伴)行为和经验的过程。小组学习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通过交流合作来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第三,任务分层。我们都知道学习内容是目标的载体,目标要通过内容来表现。在分层小组合作学习的这个阶段,教师要合理地把教学内容分配给小组成员,学生根据自己对应的教学目标进行学习,使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做。需要注意的是充分考虑学生及目标的分层情况,使不同层级的学生能够最大限度地完成相应的教学目标。
  分层小组学习使班级中处于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中来,调动了不同层级学生的积极性,唤起了他们的自信心,更强调了学生学习方式上的自主性、探索性和合作性。
  (三)评价分层
  分层教学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科学合理地评价每一位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本着全面发展的原则及动态发展的态度,建立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一方面,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实行多元评价。我们所关注的不仅仅是知识,还包括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要让学生在这些方面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传统“学业成绩评价的单维模式严重阻碍教育目标的整体实现和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7]
  另一方面,分层教学不是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所有学生,我们反对“划一性”的评价。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应不同的目标标准,把每个学生都看作是可发展的、动态的。我们可以通过“个体内差”来对学生进行评价。所谓个体内差,是指个体在发展中以自身为参照在同一时间横向层面或不同时间纵向层面所表现出来的成绩、能力、兴趣、态度等方面的发展情况。通过“个体内差”评价,教师能够发现每个学生自身的动态发展。
  金一鸣教授曾指出,“在班级里面学生组合成一定的关系进行学习,但每个人的背景、经验、智力水平、性格特征又不一样,因而各有其特殊的优势和困难,需要教师因材施教。”[8]但是,如果“为了适应每名学生精确的准备水平,完整的教学过程会被分解得支离破碎,因而导致学习缺少系统性。”[9]分层教学恰恰是“面向全体,发展个性”的一种教学模式。一方面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同时也保证了课堂教学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使教与学很好地结合起来。在班级授课制的形式下,分层教学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良好个性与潜能的发挥,实现教育的人性化。
  参考文献:
  [1]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76.
  [2]詹振权.关于“多层次教学”研究的历史、现状和进展[J].外国教育资料,1989,(5).
  [3]张华.体现新时代的价值观[N].中国教育报,2001,9月19日第4版.
  [4]加德纳.智能的结构[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0:83.
  [5]郑毓青.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分层推进――谈如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主动参与学习[J].中国教育导刊,2005,(3).
  [6]候维城.实践与创新[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1:25.
  [7]宋秋前.论传统学业成绩评价制度的缺陷及改进[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12):25.
  [8]金一鸣.教育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314.
  [9][美]C.A.Tomlinson.多元能力课堂中的差异教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7140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