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之我见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一年一度的初考结束了,纵观本次语文试卷结构,题型稳中有变。语基60分,作文仍旧40分,这些都与前几年的模式相同。试卷中最大的变化就是语基的内容,删去了以往课内阅读片段,换成了一篇说明类的短文。课内分值只占10分,而课外阅读短文则占了30分值。语基的其它部分也都属于课外部分,如:下面歇后语中人物填写错误的是():A(孔明)借东风――巧用天时B(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C(武松)护唐僧――忠心耿耿 D(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综合以上几点来看现在的教育方向,初考语文卷再也不是一张简单的重复课堂内容的考查卷了,而是一张与初中语文更好衔接的考卷,更是一张全面、科学地考察学生语文能力的试卷。其中最能体现学生语文能力的是课外阅读与写作。根据初考试卷分析,学生最薄弱的环节恰恰是阅读与写作两方面。究其原因,纵有许多客观因素,但学生有限的阅读量,不能不说是影响阅读短文与写作低分的关键。
  面对如此残酷的现实与严峻的考试形势,我结合自己的做法提出几点建议:
  1 收集名人读书的故事,以他们的读书观来影响学生
  在小学阶段,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可以看懂不少的书籍。但他们所选择的大部分是作文选之类的课外书,或者是安徒生之类的童话故事,而且一学期只是应付式买一本看一点。这样的阅读面很狭窄,对学生的阅读与写作水平没有多大的帮助。要想改变学生的这种现状,我认为最关键是要改变学生的读书观。而他们所喜爱的名人的读书观正好可以影响他们。所以,上课时我常利用讲授课内知识的时机穿插名人故事,并用名人名言来灌输阅读的魅力之处。莎士比亚:“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着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无限广阔的生活海洋。 ”高尔基:“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这些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既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读书观,又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阅读的渴望。
  写作教学中经常穿插讲述阅读对写作的影响的名人事例来刺激多阅读。如老舍的“印象”法,老舍说:“我读书似乎只要求一点灵感。‘印象甚佳’便是好书,我没功夫去细细分析它……。‘印象甚佳’有时候并不是全书的,而是书中的一段的最入我的味;因为这一段使我对全书有了好感;其实这一段的美或者正足以破坏了全体的美,但是我不管;有一段叫我喜欢两天的,我就感谢不尽。”鲁迅先生读书是极力精深的,同时他又非常强调博览,主张不要对自己的阅读范围作过狭的限制。他年轻时,在规定的功课之外,天文地理,花鸟虫鱼,无一不读。连《释草小记》、《释虫小记》、《南方草木状》、《广群芳谱》《毛诗草木鸟兽虫疏》、《花镜》这样谈花草虫兽的古书,他也在闲时拿来翻看。鲁迅在《读书杂谈》一文中说过:“爱看书的青年,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书……即使和本业毫不相干的,也要泛览”。鲁迅博大精深的知识和他的巨大成就,是与他的博览有着直接关系的。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名人的效应往往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2 加强阅读技巧的指导
  纵观此次考试的改革,大部分的考题需要的是学生的自身能力。似乎与课内的没有多大的关联。其实不然,正所谓的学以致用。教科书的许多文章可以是引领学生走向课外阅读的一座桥梁。因此,在教授新课时,教师不可手把手地教,要大胆放手,做到让学生自读自悟的程度。但对于文中重点句子又恨难以理解的句子,教师切不可放任不管,应该帮助学生梳理思路。以下几点做法供大家参考:
  2.1 首先在观念上要为学生灌输独立意识,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和教师一样是独立的个体,学习是自己的职责,自己要为自己行为负责,一分勤劳一分收获。
  2.2 加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教学上要舍得放,多给学生一些思考和想象的空间,把独立自学能力的培养作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
  2.3 把教育的触觉深入到学生的心灵。使他们从小学会乐观积极地对待生活,增强自信心,积极地面对困难,去争取学习上的胜利。也只有在课上不断指引学生去看懂一篇篇课文,他们才能学到更多的方法去欣赏一篇篇的课外短文。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提高阅读水平,提高写作能力。
  3 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在语文课堂中,朗读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训练,因为朗读是阅读指导与训练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朗读,可引导学生去想象课文所描绘的人物。景物等,让他们仿佛置身于其中,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风光,去体会那一幕幕感人肺腑的情景。教师通过有意识的启发引导,去培养学生发挥想象的思维能力。所谓“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正是如此,那是因为朗读入情入理,当会引起别异的想象,当想象达到一定程度,则会再现眼前的情景、情境,这是文章字里行间经幻化而成的啊!如叶圣陶老先生的《记金华双龙洞》,文中描写了作者初夏时游览浙江金华双龙洞的经过,描绘了一幅祖国优美的山水画,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作者对祖国的的爱都蕴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全文自始至终一个“美”字了得,是朗读训练的好篇章,但依笔者之见,应着重选取“上山、孔隙、内洞”等处描绘的内容进行着力朗读训练,以至让学生达到诵读的地步。其中教师辅助于图案,帮助学生想象,边读边听边想,在建立表象的基础上,进而通过想象,再现情景,使学生感受到游览山水之乐,陶冶学生的情操,这可是朗读赋予想象力的功劳,我们自当好生事之。
  此外,为了使学生获得更丰富的想象力,我们还可以在阅读训练指导过程中采用对话,口语训练的方式,拓展学生思维,引发想象,让想象的翅膀飞翔。如教学《狐狸和乌鸦》一文里,课文最后写道“狐狸叼起肉,钻到洞里去了。”我引导学生想象,狐狸钻到洞里,会怎么想呢?又会怎么说这么做呢?有的学生说:“狐狸会觉得自己比乌鸦聪明,会觉得乌鸦是个大笨蛋。”又有的说:“狐狸开心地吃一顿,真是太狡猾了。”我问:“肉给狐狸叼走了,乌鸦会怎么想呢?”学生议论说:“乌鸦肯定很后悔:原来狐狸夸耀乌鸦唱歌好听,其实是想骗走它嘴里的肉;现在乌鸦要用什么东西去喂它的孩儿们呢?肯定会去再找吃的……”这样的提问,引起学生天真、合理地想象。只要导之合乎情理,恰如其分,我相信学生的想象力会因此而越发耐人寻味,从而提高语文的阅读能力。
  4 采用多种形式,提高阅读效率
  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这已是共识。但光一遍一 遍的死读,只能让学生感到乏味、疲劳,以致昏昏欲睡,应该巧妙,于活动中,醉翁之意不在酒,旨在“哄”他们读好书。
  4.1 赛。为了使孩子的读书热情持之以恒,我利用各节日定期举办故事会、故事朗诵会、辩论会、手抄报比赛、征文比赛等读书交流活动。也可进行快速阅读比赛、读书知识竞赛、读书报告会等,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阅读的乐趣,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4.2 讲。我班坚持每日5―10分钟的听说训练,时间可安排在早会或课前,让学生轮流上台,交流课余时间阅读中摄取的语言材料,让大家或说一新闻,或晓一趣事,或背一古诗,或得一好词佳句,或明一道理,变枯燥的读写为有趣的乐事,学生兴趣盎然,视野开阔,语感增强,更令人欣喜的是,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得到源头活水,逐步达到厚积薄发,说话妙语连珠,写文章意到笔随。
  4.3 另外,我们赞同一个观点,那就是“一个好的提问比一个好的回答更值得欣慰。”在阅读的全过程中,我们鼓励学生相互之间质疑、交流、提问。由此引入创新的理念,鼓励学生在阅读中运用扩展性阅读方法,进行直接的再造想象,进行延伸对比,进行开放式立体型、甚至是甄别对与错的思考,进行体现个人风格的自由想象和联想等。鼓励学生在阅读中运用研究性阅读方法,引导学生引用、搜集、探索、批评、质疑……
  教会学生一生一世漫步书海,心甘情愿醉入书香,这应该是语文老师最大的成功,也是语文这门学科最大的收益。这更应该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最终目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23009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