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物理教学过程中的语文渗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注意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新课程理念》要求“注意不同学科间知识与研究方法的联系与渗透,使学生关心科学技术的新进展和新思想,了解自然界事物的相互联系,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注意物理学科与其它学科间的联系,尤其是与语文的联系,不仅能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学习效率,还能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研究方法,促进其各种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物理教学语文渗透快乐学习能力培养
  
  
  “物理学科中其他学科渗透”,渗透不是指简单的语言描述、公式的计算,而是建立在物理知识基础上的其他学科知识的渗透,如成语故事“做井观天”,“立竿见影”,“天空中的彩虹”,“图象得规律”,由学生自己想象,把各种学科关联地拴在一起学习,既学习物理,又对其他学科知识作进一步理解,有利于提高自身整体素质。初中物理学科教学是学校教学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教师、学生、教材等各要素间的相互联系、 相互促进的教学过程来完成物理教学任务,达到物理教学目的。因此,恰到好处的语文渗透,对教师而言,可以开阔教学思路,挖掘教学潜力,提高教学效果;对学生而言,可以形成各学科间融会贯通的知识体系,培养和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造力;对教材而言,可以取长补短,使教材内容更加丰富多采,更引人入胜。与此同时,也使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活泼,实现了从多方面提高教学质量、发展学生素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语文的特点是朗读、理解、抓关键词,所以在教学中重要的定律和规律就让学生大声读,体会它们的重要性,做题时先要把题目大声读出来,查找关键的词语即所谓的“抠字眼”,锻炼他们的审题能力。物理教学中中渗透语文知识,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对物理知识的运用;提升人自我的修养,使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感受到乐趣。阅读理解题是语言的重要体现,它能使学生从文章中巩固已有的物理知识,理论联系实际,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阅读理解题具有真实性、故事性、教育性。
  一、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例:(2002福州)2002年6月6日《海峡都市报》刊登了《货车超限超载、国道不堪重负》一文,报道了“104国道设计使用年限为15年以上,但才使用5年就大修,现已伤痕累累……”,有些运输单位和个人只顾自己利益,不顾国家利益,让汽车成倍的超载是损坏路面的直接原因。请你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汽车严重超载加快路面损坏的原因(只需答出一种合理的原因即可)
  本题类似于语文等学科中的阅读理解型题目,问题情境源于生活实际,主要关于高速公路上汽车超载对路面的损伤的现象的新闻报道材料,要求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汽车超载对路面损伤的原因。此题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仔细阅读提供的材料,经初步分析和判断,应该知道主要考查内容应为“力和运动、压强和摩擦力”等力学范围,二是路面的损坏严重,裂痕较多,主要是汽车对地面的压强和摩擦力过大造成的。
  字词的辨析包含的物理知识,如浮力中水上漂的漂浮,物态变化中有火才能熔的熔化,告诉我们用词要依据教材,用词要准确;成语和俗语中的物理知识,如成语坐井观天、立竿见影、海市蜃楼、镜花水月说的都是光学现象,“坐井观天、立竿见影”是光的直线传播, “海市蜃楼”是光的折射,“镜花水月”是光的反射;四两拨千斤则是利用杠杆原理,强调人的技巧;磨刀不误砍柴工说的则是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做事要考虑准确到位、多思考,才能提高办事效率;一个巴掌拍不响说的是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要互动共同进入学习或游戏的角色,大家才能都有所获;响水不开,开水不响,说的是水沸腾前后的情形,也暗示着做人要遵循的原则,物理和语文的组合把自然科学的本来含义表达的很清楚。
  二、诗词中包含物理知识
  唐诗中有“黄河远上白云间”,“不尽长江滚滚来”,这动人的诗句生动、形象地反映了这两条大河蕴藏了大量的机械能;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反映参照物的灵活性;“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说明气温变暖花朵分泌的芳香分子无规则运动加剧;《望洞庭》中的“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这里“平静的湖面”、“镜面”都可以相当于平面镜,月亮会通过它们呈现等大的虚像。“池水映明月”,“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同是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诗句中,从物理学机械运动的角度看,舟中人是运动的,所选取的参照物是山;从能量的角度看,前进的小舟具有动能;从声现象角度看,传播猿声的介质是空气;从力的角度看,轻舟所受浮力的施力物是江水。
  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中的诗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其实涉及到声音的产生、传播、音色等知识。声音都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寒山寺的僧人撞击大钟,大钟受到振动而发出声音。发声的同时引起周围的空气振动,一层层传开形成疏密相间的声波向四周传播,当传到枫桥边的客船上,诗人就听到了钟声。当停止撞击,发声随之停止,但声波仍然在空气中传播,听起来余音不绝。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的声音也就不同。诗人能辨别出传来的是钟声,而不是其它乐器发出的声音,这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再如:“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中,都有“露为霜”,意思是晶莹透亮的露水珠已凝结成白刷刷的浓霜。我们从物态变化的角度来看,露是液态,是水蒸气液化而成的,而霜是固态,是水蒸气直接凝华而成的,两者的形成过程是完全不同的,而诗句中却说“露水变成了霜”,其实违背了物态变化的规律,是不正确的。同样的诗句还有“月落乌啼霜满天”,霜应该落在草、树枝等近地表的位置,雾是弥漫在空中的,而诗中却说“霜布满天空”,也并不准确,依我之见可以是“月落乌啼雾满天”。当然诗人在当时自有他描述的文学意境,但我们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应从科学的怀疑的角度出发,大胆的提出自己的观点,而不是一味的继承。
  综上所述,物理教学中中渗透语文知识,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对物理知识的运用,还能提升自我修养,使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感受到乐趣。要贯彻学科渗透的课标理念,不但教师要去收集丰富的素材,而且还要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去进行学科渗透,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培养起学生学科渗透的意识和能力,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新课程的课程目标。
  
  
  参考文献:
  1、初中《物理课程标准》(人教版)
  2、初中《物理》教材(人教版)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和实践》(重庆出版社)
  4、《唐诗三百首》(商务出版社)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31150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