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之我见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课堂教学是学校师生活动的主要舞台,是学校教学的主要渠道,而语文课堂教学在培养创造性方面则更具独特优势,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审美情趣,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直觉感受和创造性体验,有利于开阔学生的思维空间。教师要不断的去挖掘自身的创造力,从而去发现自我、创造自我、超越自我、优化新课程设计,形成“与众不同”的教学风格,教学中要采用多种方法和形式,诱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创造一个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做中学,学中用,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学得主动,提高效率。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一个人的创新才能和个性的形成,一方面靠自身的努力,另一方面还受外部环境教育的影响。良好的教学氛围,可以促使人才的出现,不良的氛围,会影响甚至扼杀人的创新才能。只有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学生的潜能才能得以发展和发挥,学生才可能去探索、去创新。因此,作为教师一进课堂,必须抛弃杂念,甩开烦恼,集中精力,进入角色,事事处处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一位学生,把尊重的话语送给每位学生,把和蔼的微笑洒向全体学生。教师用热爱与尊重学生的行为,去赢得学生对教师的喜爱与信任,创造出一种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性,与教师自身思维的灵活性和丰富性密切相关。因此,教师自身的思维也应具有创新性,并以创新者的身份进入到设置的课堂情境中去,为学生提供敢想善思的创新性的良好情境。例如,教学《春天在哪里》一课时,教师让学生根据课文中对春天景色的描写。“春天的风微微吹动,柳条跳舞,桃花儿脸红。春天的太阳那么暖,那么亮,麦苗儿青,菜花儿黄,蚕豆花儿香……”创作一幅图画。学生边读课文边蘸绿色颜料作画,课堂气氛活跃。他们通过颜色的“涂抹”体会了春天的美景;通过色彩的浓淡“渲染”了春天充满生机的画面。在此基础上,教师又以生动的教学语言形象地描述春天的美景。学生完全陶醉于春天的美景之中,处于积极、兴奋的状态。
  教师课堂教学成功与否,其标志之一即看其讲授的艺术(包括组织教学艺术和讲授语言艺术),较高水平的讲授能够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从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厌学的原因分析,其中有教师方面的因素,如讲授语言枯燥无味,讲授方法千篇一律,只注重自己讲,而忽视学生听,长此以往,不但使本来就视语文学习为“苦”的学生产生不了兴趣,而且也会引起“乐之者”的厌学情绪,这是一个值得语文教育者引起注意的问题。
  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意识是人类心理发展的最高水平,是人类所特有的最高级反映形式。创新意识是人类意识活动中一种积极的、富有成果性的意识形式。一个人根据社会和个性生活发展的新需要,诱发某种创新的动机,表现出创新的意向和愿望,就是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语文创新意识,就是培养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以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
  “物以稀为贵”只要是稀少、罕见的东西往往都是价值连城的“生以创为贵”,只要学生能够发现,并敢于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就是学生创造性价值的体现。即使学生的思想中蕴涵着荒谬、不成熟的色彩,我们也决不能做出武断的否定,随意扼杀孩子们主动探究的欲望。要像保护幼苗一样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创新意识,一次课上,我问:“树为什么要长叶子?”第一个孩子说:“它要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第二个孩子说:“它要给大树穿上绿色的衣服。”第三个孩子说:“它想看看这个美丽的世界?”第四个孩子大声说:“老师,您说呢?”我原来准备的答案是:“叶子长出来了,是因为春天来了。”但听了孩子们的回答,我想了想说:“树叶特别懂事,她知道小朋友们都特别喜欢它,所以它高兴的来到我们身边。”孩子们听了也都露出了美丽的笑脸。孩子们的想象是奇特的,每一个美丽的答案都是一副绝美的画卷,一簇美丽的火花。这是学生创新意识的萌发,是学生灵感火花的闪现。
  三、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德国哲学家康德说:“想象力是一种创造性的认识功能。”语文学科有着广阔的想象空间,有一千个读者便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要充分利用语文的这一特征,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而积极评价是激发和调动学生创新能力的具体措施之一。及时的反馈矫正,是对学生尝试结果的判定。评价有“学生讨论评价”和“教师讲解评价”等形式。课堂上让学生九分发表意见,集思广益,在学生讨论中碰撞出创新的火花。评价就是一根指挥棒,要指向创新的方向。评价结构应该向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上倾斜,对学生的学习新方法。新见解、新思路要加以鼓励,对学生标新立异、异想天开更要加以保护,对学生点点滴滴的创新都要重视,如朗读。回答问题。提出问题,指出课文中有关词句等,先让学生之间评价,以他们同龄。同年级、同程度的这种侪辈文化,促进学生的学习激情,若同学之间都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再做讲解。特别是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更要认真地评价。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有问题是积极思维活动的表现,是创新的开始,现在的学生不是没有问题,而是有问题不敢问,学生心理上有三怕;一怕问题浅,同学会嘲笑;二怕问题偏,老师责怪;三怕问题多,老师厌烦,因此不愿冒险提问。对此老师鼓励学生提问,还许诺:谁提问,谁上光荣榜,如此一来,他们提出了许多问题。如在教《鸟的天堂》这课时,有个学生提出:“老师,课文有两个鸟的天堂,为什么一个鸟的天堂有双引号引起来?另一个却没有用双引号”对这一提问,老师先组织“学生讨论评价”,他们的评价是:这位同学读书很认真,发现了这个问题。这时又一个问题又出来了,老师就用“老师讲解评价”先给这位同学在光荣榜上挂红花再用赞扬的口吻说:“这节课小朋友们都很用心学习,老师可喜欢你们了!课文中的第一个鸟的天堂指的是鸟栖息的地方。那第二个“鸟的天堂”指这个环境像人们想象的天堂一样美,所以后一个“鸟的天堂”要用引号。这样一讲解,学生从中受到有益的启迪,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会”“想学”“乐学”的创新学习能力。
  总之,教师应做知识的传递者、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和促进者,以崭新的科学的教学指导思想,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以教师创造性的教学劳动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要以教师人格的力量和高尚真挚的情感,以知识本身的魅力吸引住每一位学生的心,使之受到感染和激励,从而促进学生人格的发展。让学生们丰富多彩的个性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让学生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在创新的天地里尽情地翱翔!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31150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