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趣味引领,彰显自由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本刊编辑部

  大家皆知一年级学生平均年龄都在6岁左右,他们的特点是好奇心强,表现欲强,模仿能力强,生性好动,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相对较短。因此,在一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文本资源,抓住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形式多样的方法,教学生趣学语文,让学生始终处于兴奋、活跃的状态,让每个学生爱上语文课。
  一、设计小游戏,巧编小儿歌,引领学生趣学拼音
  针对一年级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学习的自觉性和自控力较差的特点,教师要根据拼音教学的内容,设计新颖有趣的小游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如在教学第一课ɑ、o、e时,让学生看图编出许多小儿歌,如“圆圆脸蛋扎小辫,张大嘴巴ɑɑɑ”。这样的儿歌,贴近生活,读起来朗朗上口,节奏明快,他们学得津津有味。在后面的学习中,学生们和我共同模仿传统的拍手游戏“你拍一,我拍一”,与其结合起来,创编“字母拍手歌”。
  就这样学生在玩游戏、唱儿歌的轻松氛围中感受了拼音学习的奇妙之趣,轻轻松松地过了拼音关。这为一年级学生迈入生字殿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创设情境,学唱儿歌,指导学生趣学生字
  心理学告诉我们,学龄初期的儿童形象思维发达又比较好动,在识字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心理特点和教学实际,更多地采用创设情境或游戏的方式既能让孩子有兴趣地学习生字,又能大大提高儿童识字的效率。通过唱韵语儿歌,轻松认识了生字。又如,让儿童学习“日、山、舟、人、水、鱼、木、石”等象形字时,将文本中的文字画改为风景画,并涂上颜色,把学生带入意境中,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识字效率。与此同时,让学生给文字画配上小歌谣:“村前白水泉,村后山石岩。客来鱼羊鲜,味美舌甘甜。”
  苏教版教材中还安排了转转盘的识字方法进行识字。教学中,教师课前做好转盘,在使用时教师边滚动转盘,边引导学生唱读文本中的儿歌:“有人不是你我,有土能长庄稼,有马能行千里,有水能养鱼虾。”可见采用这样的形式识字,学生喜闻乐见,既结合了儿童的生活经验,又生动形象,颇有童趣,助识效果极佳,使学生从小就与生字结下了不解之缘,为进一步学习词语打下基础。
  三、组织表演,动手操作,帮助学生趣学词语
  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有较强的表演欲,在表演中学习是他们喜欢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中对词语的学习可组织表演,让学生在表演中体验、思考、理解。如教学《乌鸦喝水》理解“渐渐”一词时,就可采用实验操作、直观理解的方法。课堂上教师请学生将事先准备好的小石子一粒一粒地投进装有半瓶水的瓶子里,其余同学仔细观察水面变化。当学生看到瓶子里水面逐渐升高时,教师可稍加点拨,说:“同学们,你们看到水面是怎样升高的吗?”学生立刻领悟到“渐渐”就是“慢慢”,这样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理解了词语,为以后运用词语造句、作文做好准备。
  四、编演课本剧,情感朗读,激发学生趣学课文
  我们知道,一年级是书面语言学习的开始,是语感训练的启蒙阶段,针对一年级儿童的特点,培养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尤其重要。语感培养更是不容忽视。在初学课文时,教师要将范读作为引导的敲门砖。深刻领会教材并以声情并茂的语调,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还原成动听的声音,让学生借助听觉自然地去感受课文的情感,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如教学《东方明珠》一文时,文中有这样的描写:“这座塔,头顶蓝天,脚踩大地,像一个巨人。”字里行间透出一种自豪、赞美的感情,在范读时,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铿锵有力的朗读中自然流露出对壮观的东方明珠的向往之情,激起学生的朗读欲望。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兴趣体现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是趣学语文的基础,趣味教学,更是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的航标灯。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注意持续时间短,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因此在语文课堂中灵活变换学习方法,融音乐、美术等学科于语文课堂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把音乐、美术的乐趣带到语文学习中,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音乐之趣、美术之趣。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31522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