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转变人才培养模式 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鞠明明 李华 黄晓雪

  摘 要: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旨在培养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础知识与专业理论知识,又有较强的实践技能、适应市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如何在培养学生既有扎实的外语基本功,又精通商务专业知识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性教学、建立有效的职业能力构成的人才培养模式成为了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发展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关键词: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
  作者简介:鞠明明(1981-),女,河北石家庄人,河北管理干部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行政管理;李华(1973-),女,河北保定人,河北管理干部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低碳经济;黄晓雪(1981-),女,河北石家庄人,河北管理干部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社会管理。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度河北省高等院校英语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服务河北区域经济—以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为例”(编号:HB11Y0061)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14-0051-02
  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指出:“高等职业英语教育必须面向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适应就业市场的实际需要,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实用人才,真正办出特色。”由此可见,为区域经济服务不仅是高职院校的基本职责,更是高职院校提高自身竞争力、实现持续发展的需要:一是在服务区域经济过程中可提升办学水平和学校知名度,彰显办学特色。高职院校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成绩,其社会声誉就会进一步得到提高;二是在服务区域经济过程中可加强与地方的联系,能得到地方的支持与鼓励。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商务英语教育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培养与区域经济相结合的并能服务区域经济的商务英语人才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我国入世后从事对外贸易的企业大量增加,造成了国际商贸人才尤其是既具有扎实英语语言功底、熟练掌握语言技能和交际能力,又通晓国际经贸知识的商务英语人才的大量短缺。然而,教育部阳光高考网站公布了2010年中国大学“红黄绿牌”专业名单,其中被亮“黄牌”的五个高职专业中就包括了商务英语,出现了毕业生“就业前景将受到巨大挑战,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的局面。商务英语专业成为了“失业量大、人才缺口也很大”的专业。
  这种一方面是人才短缺,而另一方面却是就业危机的尴尬局面引起了国内各地高职院校纷纷在实践中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一些高职院校学习借鉴国外职业教育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和行业、企业特点,总结出多种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如 “订单式”、“工学交替式”、“2+1式”、“企业全程参与式”等等。但是,很多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一直很难走出商务加英语的简单模式。应该如何在培养学生既有扎实的外语基本功,又精通商务专业知识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性教学,建立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成为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基于此笔者总结我院教学实践,提出了“一主线,两融合,三互动”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一主线,两融合,三互动”模式的内容
  “一主线,两融合,三互动”人才培养模式即以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为主线,在学校、企业和政府三方的有效积极互动下,使学生在专业技能上达到专业知识构造与职业技能素质的两融合。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教育理念指导下,为实现一定的培养目标,而在培养过程中所采取的某种能够稳定培养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能力、素质的结构框架和运行组织方式。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包含五个部分:一是培养目标;二是支撑这个目标的课程体系;三是保证课程实施的教学模式;四是实施教学的师资队伍;五是质量评价体系。“一主线,两融合,三互动”人才培养模式中,“一主线”是对人才培养目标的最好体现;“两融合”是在课程体系、师资队伍以及质量评价等方面的具体实施;“三互动”则是保证了教学模式的创新及对“一主线”的有效保障。
  二、“一主线,两融合,三互动”模式下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河北省教育厅的相关负责人提供了往年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2009届本科生全国平均就业率88.4%,月均收入2400元。英语专业为2009届本科生失业人数最多的专业,且自2007年起连续三届为失业人数最多10个专业之一;商务英语专业在2009届高职毕业生失业人数最多的专业中列第二。越来越大的失业量势必导致商务英语专业的招生危机,然而此种危机则会进一步导致相关高职院校面临“倒闭”的危险。麦可思总裁、统计学家王伯庆博士建议,对于被亮“黄牌”甚至“红牌”的专业需提高培养质量。之所以出现失业量较大,但人才缺口也很大的原因在于学生所学与企业需求没有衔接好。对于这类的专业,应改进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基于这种认识,我们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高度,以课程与教学方法改革为统领,紧紧围绕“如何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一线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这一主题,重点研究和解决三大问题:
  (一)如何构建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二)如何在教学与实践中形成更好的能够实现学生的知识构建与能力培养融会贯通教学模式。
  (三)如何有效地实现“三互动”,使学校、企业和政府都参与到人才培养中来,从而统筹兼顾各方利益,使学校教育呈现出开放式、多主体协调互动的良性循环局面。
  三、“一主线,两融合,三互动”模式的具体对策
  (一)构建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围绕“强化专业素养,与市场接轨,适应社会需求”宗旨,强化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理论基础、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更新教学内容和专业课程结构。
  商务英语普通教学模式是先培养好学生在英语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的基本技能,再让学生学习一些商务知识。英语归英语,商务归商务,没有更有效地完成两者的交融,培养出来的学生懂一些商务知识,也有相当的英语水平,但却不能用英语从事商务工作。学生们普遍感到自己的英语水平不及普通英文专业的学生、商务知识不及商务专业的学生。因此我们把课程模块化,开设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程、技术教育课程、企业科技课程、创新教育课程,在三年的教学过程中对这些课程进行循序渐进的教授,并在具体的课程教学设计中注重实施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的教学策略。

  (二)充分利用校内的专业实验室和校外的教学实习基地,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扩展学生科研平台。实训是学生在步入社会前知识实践化的最好的方式,也是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环节。我们把学生的实训、实践活动、顶岗实习纳入到整个三年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在一开始就树立“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在实践中学习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完善学习”的理念。我们的实训以“软硬兼施”的模式为基础,“软”则指定期聘请企业、政府以及本专业毕业从事商务英语相关专业工作的人员到学校给学生做讲座、答疑解惑、传授经验;“硬”则是指充分利用校内的专业实验室和校外的教学实习基地,提供学生实践知识的机会,扩展学生科研的平台。
  (三)高等职业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因此,在新的发展形势下,随着区域经济增长热点的不断出现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设置及发展应该依托市场进行理性定位,突出产学研合作,营造多元文化氛围,提升服务社会水平,实现专业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从而培养出更多具有区域经济特色的应用型商务英语专业人才,达到学校人才培养和企业岗位需求的零距离接轨。打破传统的教育理念,强化学生就业的意识。要求学生以职业人的身份在三年的学习与实践中,在巩固完善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形成扎实的职业技能。在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双管齐下的同时,有组织有计划的安排学生参加人才招聘会,既可以很好了解当前就业的形式,又能够在以后的学习与技能养成中调整自己的职业规划,从而做到有备而学,学有所用。
  (四)把高技能人才需求纳入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对接受顶岗实习的企业给予政策优惠。建立一种将企业、学校与学生融合于一体的模式,既能有效的巩固学生的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技能从而增加就业砝码,又能更好的为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服务,是“一主线,两融合,三互动”模式的出发点之一。把高技能人才需求纳入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是把人才的培养与区域经济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实现了“一主线”;对接受顶岗实习的企业给予政策优惠则实现了学校、企业政府三方的有机互动,既有效体现了政府的职能,又为学校的发展拓宽了道路,同时满足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是时代的要求,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也是对教育更重、更高水平的要求。创新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对于树立正确的办学思想,突出办学特色,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助推高职院校的科学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指导与实践借鉴意义;同时,对于加快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亚,韩芳.高职院校专业英语课程的探讨[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01).
  [2]彭华.高职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新途径的探索[J].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3).
  [3]李国志.关于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建设的逻辑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02(01).
  责任编辑 夏焕堂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31575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