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情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兴华

  几年的数学教学经历告诉我们,在数学课堂上如果激发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就调动不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那么教师无论有多大的能力和多深的学问,最终的教学效果还是失败的。爱因斯坦曾经把兴趣比喻成最好的老师,教学实践充分表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使教学内容深深出触及学生的心灵深处,诱导学生把学习新知的压力变成探求新知的动力,学生对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才会有积极的探索、敏锐的观察,牢固的记忆,丰富的想象,以及创造性的运用。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天真浪漫,爱说爱动,对自己的约束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在课堂上,采取什么方法才能够让孩子们一上课就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小培养起他们的强烈的求知欲,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习惯呢?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情境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具体到教学中情境的创设,我是这样做的:
  一、创设故事化情境
  一年级的小朋友还沉浸在童话故事的世界里,他们很爱听大人给他们讲一些小动物的故事。新教材上设计了很多故事化的情境图,教师要善于利用.每次上新课,我都根据教材的内容,自编一段故事,配上漂亮的挂图,从讲故事开头,陈设一种情境,再进行一组富有启发性的提问来导入新课。在“快乐的动物”的教学中,我创设了这样的童话故事情境:在大森林中,一条蜿蜒的小河边,一群小动物正忙着开庆祝会,它们有的唱歌,有的跳舞,连河里的小鸭也被吸引住了。热情的松鼠,提出了两篮松果,招待客人.随着画面的出示,学生在一种愉悦的气氛中感受学习的乐趣.。在教学“分桃子”时,我设计了可爱的动物形象,通过讲述两只小猴子分吃水果的故事,巧妙地与新授内容联系上,让学生在情境中产生兴趣,并自觉、自愿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而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二、创设游戏化情境
  在低年级数学课堂上,适当运用游戏和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符合小学生好奇,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的心理特点,也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游戏时动手,动口,动脑,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身心潜能,从而高效的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应让孩子们在游戏的学习情境中,发现并掌握所学知识,同时渗透思想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分糖果”时,老师可以和学生一起玩“抓豆子”的游戏。学生抓一把豆子,平均分成几份,最后谁分得多,谁记得分多,谁赢。学生在游戏中体会了平均分,也培养了他们的发散思维。再如,在教学“8的乘法”时,可以让学生玩拍球游戏。教师先示范玩法,如8的口诀游戏:师说我拍1,生说我拍8,一八得八,可以边说边拍,也可以不说只拍手;可以是老师和全班玩,也可以是同桌两个玩,或者指一名学生和其他小朋友玩。形式多样,学生的兴趣也很高。游戏的设计比过去的读,背,要、生动有趣的多。
  三、创设生活化情境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在课堂教学中,要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情境有机结合起来,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我们要善于挖掘教学内容中的生活情境,让数学贴近生活,学生就会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充满了数学,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如学习“东南西北”,可以让学生观察学校,说说教学楼在旗台的哪?办公室在旗台的哪?操场在旗台的哪?大部分学生都能够通过自己的观察正确的表达出来,再让学生回忆并绘成平面图,学生的兴趣一下子高涨起来了,也明白了生活中处处要用到数学。在学习“东南西北”时,我让三个学生上台表演,左边站两个学生,右边站一个学生,并按要求做:××站在××的东面,××站在××的南面,××站在××的西面。这样实际操作,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增加了数学教学的趣味性,现实性,使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培养了学生喜爱数学,爱好数学的情感,也保证全班同学,人人参与数学学习,各个成为学习主体,创造了良好的课堂环境。
  四、创设问题化情境
  思维总是由问题引起的,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有价值的问题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主动,愉快地获取知识的活跃状态。因此,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科的知识特点,采取恰当的方法陈设问题情境,使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如教学“高矮”时,我先找两个同学上台比比高矮。谁高?谁矮?学生答:1号高,2号矮,我又找了另一个同学上台和1号比,看看谁高?3号高,1号矮,我让学生根据刚才的观察比较发现了什么?我问:为什么一会说1号高,一会又说1号矮?学生的思维一下活跃起来了,纷纷发表意见,经过大家的讨论,了解了高矮是相对的。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我巧妙的设计了这样一个现实的问题情境,使教学内容更具有趣味性,问题性,开放性,同时也引起学生的探索兴趣和欲望。在教学“分类”时,我先让学生观看超市物品摆放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超市里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了一起,为了让学生明白分类的意义,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超市的物品为什么要分类放?如果超市不把同样的东西放在一起会怎么样?学生开始各抒己见,有的同学说不分类放一起看起来很乱,有的同学说如果不分类很难找到自己要买的东西。在学生的思考和讨论中,他们很快明白了分类的好处和意义。这时老师再引导学生及时整理学具和书包,就显得水到渠成了!只要我们充分地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真正当成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善于及时引导,点播,善于创设良好的情境氛围,我们的数学课堂就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们大家知道,真正的快乐莫过于希望的实现和努力的成功。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点重点、拨难点、启疑点,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而且要创设情境,让学生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仅要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中艰辛劳苦的一面,而且要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和欢乐,把握好思维训练这一主线。因此,教师要运用自己的智慧、能力和经验,创造条件,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和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手和脑,通过自己的努力,运用已有的知识去不断地探索、寻求新的知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31688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