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新课标下高中地理课堂的有效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有效教学起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运动--“教学是艺术还是科学”之争的产物。它的理论依据主要包含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巴班斯的最优化教学理论,新课程相关理论。目前国内学者们在新课程背景下对有效教学形成了一些共识:一是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是有效教学的根本体现;二是有效教学必须符合教学规律;三是有效教学要能满足特定的社会和个体的教育需求;四是有效教学是一种现代教学理念。
  在地理教育教学实践中,笔者结合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地理优质课为例,认为理解和实现有效教学,应树立如下的基本观念:
  一、设置有效的课堂问题
  案例1:2008浙江省高中地理优质课第一名的课至今还记忆犹新,该课体现了上课教师高超的课堂问题设计能力。嘉兴三中熊老师在设计《非可再生资源利用与保护》以问题为主线,通过“五问石油”,何物?何用?几许?何忧?接班何物?这样的教学构思条理十分清晰,并能将知识全部串联起来。在教学过程中有场景虚拟(猜想没有石油的一天),让学生体会石油有何用,让学生真实感悟,而不是用说教的形式;如第三问:问石油你有几许和第四问:问石油你有何优中,运用几幅分布图让学生分析,培养了学生的读图能力;再如采用合作探究的形式让学生探讨我国能源危机的出路,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整个教学过程以问题创新的设计方式,从“学习有用的生活中的地理知识”、“学以致用”等角度出发来把握教学构思,设计出一堂课的灵魂。
  通过此课例的观摩,带给我们更多的思考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如何在创设有效的课堂问题。通过分析课堂,我们可以提取问题有效性的一些标准,并提出达成这些标准的一些具体建议:比如地理问题的设计要富有思维含量,要明确问题的指向,以实现置境、设疑、诱发探究、评价诊断的功能;要在向深刻理解教学内容,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设问;要问在教学重难点处、教学突破口处、新旧知识衔接处、教学概念易混淆处、要问得有价值、问出学生的问题意识、质疑能力、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要引导与鼓励学生提出地理问题,要激励学生结合地理原理发表创新见解,要把握提问的时机与频度,所提问题的难易要适度,要给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回答的机会.适度、适时、适宜是提问设计的基本要求;问题要整体、要集中,不要太零碎、太零散,教师要分清什么是主要问题,什么是次要问题,从而给学生清晰的层次感,使学生明确重点。综上所述,创设有效情景和设置有效问题之间的和谐统一关系是开展有效教学的前提。
  二、开展有效的课堂活动
  案例2:2010年温州市地理优质课温二高选手参赛的《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至今还记忆犹新,其课堂活动具体表现:
  环节Ⅰ:课的开始通过几张照片让学生归纳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
  环节Ⅱ: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各小组先将这些图片分成两类(受水或风力作用而形成的),各小组按要求分析讨论两张景观图片。然后展示中国地图要求学生:①将景观图片粘贴在图中A—H处的合适位置,②指出地貌景观名称、典型分布区、成因。每一组前后四人,每一组有一个组长负责,全组根据老师布置任务结合教材和地图册开展热烈讨论。
  环节Ⅲ:每一小组派代表上台对照中国地图汇报每一组成果结果,在教师及时评价和及时鼓励下其他相同任务的组进行补充说明,整节课学生气氛浓烈,师生互动很成功
  新课程改革以来,《地理课程标准》把丰富多彩的活动摆在了重要地位,强调通过课堂活动让学生自己探求知识、掌握知识。在以往的优质课和公开课上很多地理教师看准了这一点,于是在教学中开展活动成为他们最主要的教学手段。通过此课例的观摩结合平常的教学经历,我们不断地思考:如何开展有效的课堂活动。
  (1):首先必须明确有效课堂活动内容确定的的依据:①必须在培养学生地理基本技能和能力上进行课堂活动。②必须在理解和把握重点地理知识上进行课堂活动③必须在中等难度的教学内容上进行课堂活动
  (2):其次优化课堂活动形式
  ①合理确定小组数目和组内人数。班级小组数及小组人数的确定应随教学内容的不同而采取不定方式。组内人数过多,则每个成员参与的机会就会减少,而且因成员相距较远,交流声音过高,组间干扰过大。反之,组内人数过少,就达不到合作的效果。一般多采用4人或6人组。其中4人组最适于下列类型的学习:分析性内容的学习、探索性的思考问题、比较性的分析、多步骤的操作问题。6人组一般不适于大班地理课堂教学,它适于课外地理实践活动,因为其成员较多,能保证所需多样性材料的获得和复杂程序的完成。
  ②采取混合编制。小组的组建应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组内异质”就是学习小组组内各成员要有差异性和互补性,保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组内各成员的主动参与和互助合作;“组间同质”指各小组的总体水平要基本一致,从而保证各小组之间公平竞赛的展开。进行编组时应考虑以下因素:①学业成绩:保证同一合作小组内有各类的学生,使全班各小组的平均成绩大致相同;②学习能力:把善于口头表述的地理观察、地理直观思维、绘图能力强的,或学习能力有异常的学生组合在一起。
  ③ 小组成员明确分工,明确各自的责任。在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要进行角色分工,明确各自的责任。每个小组的几个基本角色:组长、主持人、记录员、检查员等不可或缺。
  什么才是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教学,它是自我策励的起点,也是自我反思的源头,一节课的前后,我们总是想哪些问题是有效而不可忽略,哪些问题是无效而舍弃的,哪些活动是教师做而不能推给学生做,哪些活动是学生该做而教师不能代替的……追到最后,我们便想到有效教学。但愿我们在基本的要求下继续探索有效教学之道。
  参考文献:
  1.《新课程下的教学现场与教学细节》(杨九俊主编)
  2.《地理课程和教学论》(钟启泉主编)
  3.《地理课程标准》
  4.《地理教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31747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