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中语文教学中戏剧的教学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创编、表演课本剧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巩固丰富了教材,既培养了学生语文的实践能力,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激活了语文课堂教学。演绎课本剧、激活课堂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一条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 创编 表演 课本剧
  
  一、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学习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鉴于此,我们对戏剧单元开展了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课堂活动课。我们鼓励学生创编、表演课本剧,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寓教于乐,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传统的教学中,教学被定位为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教师本位意识浓,教学关系一般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板书,学生摘记;教师传授,学生接受。因此,教学的计划性很强,是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好教学方案,教学过程就是执行教案的过程,教师无论如何要沿着既定的安排努力达到目标,在这样的课堂上,教总是支配、控制学,教学由共同体变成了单一体,学生总是处于被动地位,学的独立性、独立品格丧失了。
  真正的教学应是:"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传统的教学可能使学生最初学到了一些东西,但只能是被教会,而不是自己学会,更不用说会学了,学习无可持续性发展。实际上,在这样的课堂中,"教"经常是走向"学"的反面,成为遏制"学"的"力量",教师越"教",学生越不会"学",越不爱"学",以致学习失败。
  通过《心理学》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的显示欲很强,他们多么希望能吸引同学、教师的目光,迫切需要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创编、表演课本剧正好为他们提供了这样的机会,让学生生动地理解课文,身临其境,亲身体验情感,从而自觉地有创造性地进入到审美情感的天地。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创设一定的情景,将学生带进情景场中,激发学生的表演欲望。
  高中生虽然有很强的显示欲但不注意"约拿情结"也不容易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克服"约拿情结"是一个复杂的心理问题,也是社会问题。我们要清楚了解自己的内心状况,承认自己的"约拿情结"。在面对自己不愿承担或不敢承担的压力时,要认真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告诉自己"你一定能行",在心里为自己积聚信心和能量,克服恐惧,最终展现真实的自己。"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二、让学生充分体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一个编剧者要写好剧本,一个演员要演好角色,必然要熟知生活,体验生活,掌握角色生活的多个方面。创编、表演课本剧同样应深入与剧本有关的生活.学生们为了演好《雷雨》,在反复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学生们分工合作,利用各自的优势,家中藏书多的查书,能上网的上网,从多渠道去寻找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资料,对各种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整理、提炼,并从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最后,我班在五·四青年节课本剧大赛上获得了第一名。
  课本剧大赛之后,学生们对《雷雨》一文意犹未尽,要求再讨论一节课。学生们认为把周朴园处理成正面人物是可以接受的。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感情也是真的。他与侍萍,生了一个孩子,又再生一个,实在是非同寻常。谁都可以看得出来,这里面的爱是深厚的。推测起来,当初把侍萍赶出家门,以及要他娶名门闺秀,都是来自家庭的压力,甚至就是家长的意志,周朴园别无它法,推测起来,他定是很痛苦的。因此这痛苦延续了三十年,一直到剧本里的今天。把侍萍强行赶出家门的,是周朴园的母亲。把刚生下第二个孩子才三天的侍萍赶出家门,肯定非周朴园所愿意,因为在三十年之后再重逢侍萍时,他仍然急切地惦记着这个孩子。周朴园因为对侍萍之后名门闺秀的婚姻不满意,他才出国留学,假如他能从这门婚事找到爱情,他是不会急切地离开爱妻出国留学的。周朴园之所以对与名门闺秀的婚姻不满意,并不见得是这位名门闺秀本人怎样不好,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他心里仍然想着侍萍。名门闺秀在这没有爱情的婚姻里无端地承受深深的难言的寂寞,没有经过太长的时间,他就因郁闷不乐而离开了人世。然后,周朴园娶了蘩漪。蘩漪没有什么家庭背景,深受西方新女性影响,热烈而任性,周朴园发现,他仍然无法对他产生爱情。这里一个重要原因,也还是因为他对侍萍的无法排遣的怀念和思念。有的学生还提到作者曹禺是有意写一个倒过来的《简爱》的故事:后妻因丈夫怀念前面的情人而发疯,而《简爱》是前妻因丈夫的新情人而疯狂。还有的学生说剧本里的周冲的生活原型就是曹禺本人,这不仅是指周冲那理想化的人生方式,而且是曹禺本人确实爱过四凤这样的姑娘。
  创编、表演课本剧就是这样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巩固丰富了教材,既培养了学生语文的实践能力,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激活了语文课堂教学。
  三、让高中语文课堂真正体现师生的合作性
  语文活动课改变了课堂教学的师生关系。语文课堂活动课,强调学生的自主参与、自主思考、自主探究和自主实践,学生始终处于活动主体的状态中。课堂活动前,教师和学生是活动的共同创意者和设计者;课堂活动中,学生是活动的参与者和实践者,教师则是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帮助者,师生共同构建了一种平等、和谐、民主、互动式的新型师生关系。
  语文活动课真正体现了合作性。合作性的学习仅仅是几个学生围在一起,讨论问题,然后选代表发言,这只是浅层次的合作;深层次的合作应是学生们团队精神的体现。合作者应各承担一部分任务,互相配合,共同完成。正如课本剧的表演,在各种角色的排演中,学生有体验,有感悟,这些都为他们将来走上社会,进一步与人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因此,在新课标的实施中,我深有感触,语文环节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而演绎课本剧、激活课堂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一条有效的途径。
  
  参考文献
  [1]周华.阅读教学论[M].河北:教育出版社
  [2]叶圣陶.语文教育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3]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4教师教学用书的建议[M]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33891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