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感谢那只倔强的手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彭才华

  星期五,《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正在进行中。
  我在导读第三自然段时,角落里,一只小手举起来了。这只小手我太熟悉了——他听课从来都是很难维持五分钟以上的,偶尔,他也从恍惚中回过神来听一会儿课,然后必定断章取义,举手发问。一节课里,常常要为他一个人折回来花几分钟为他解释。时间长了,我便视而不见,继续着自己的教学预案。通常。他的手举了一会儿,便会自动放下。
  但是这一次,那只手依然倔强地举着,同学们也都把目光投向了他。我只好让他站起来:“老师,小村庄的人为什么只顾砍树不栽树呀?”一石激起千层浪,许多孩子也附和着:“对呀,他们为什么不栽树呢?”我心说:完了!完全打破了我的预案了。
  站在讲台上,我的思维却在急速地运转:教学该怎么继续下去。我转向黑板,在刚才写下的“砍”字后面,挥手写下一个大大的“栽”字,再加上一个硕大的疑问号。我不动声色地说:“这的确是个问题,但是咱们还是先像村庄的人一样,尽情地砍吧,管它呢?待会儿,我们再来探究这个问题,好吗?”教学又回到我预设的教学上来了:在一遍遍地动情导读中,在一幅幅触目惊心的画面中,在一声声凄惨揪心的哭喊声中,学生被带进了课文描绘的情境中,他们的表情或惊诧,或凝重,或痛苦。
  接下来,我开始讲述牵动人心的“栽”。“同学们,现在再看看这两个字:砍——栽?你有什么要说?”我将问题再一次还给了学生。
  “小村庄的人大量砍伐树木,植被遭到破坏,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结果只能遭受灭顶之灾了!”这个孩子的阅读面挺广。“没错!正是因为小村庄的人大量砍伐,才让这么美好的小村庄化为乌有!他们多不应该啊!”我快速转身把黑板上的“砍”字擦去。
  “可是。大家想想,在小村庄里盖房怎能离开木材?造犁怎能离开木材?做家具怎能离开木材?他们美好的生活怎能离开木材?”我要引他们进入更深的思考。
  一阵沉默后,又是那只倔强的小手举起来了:“砍树并不是错,错只错在他们只砍树不栽树!”
  学生们都认同地点头。
  “那你们认为该怎么办呢?”
  “别光砍树,要多栽树!”
  “要少砍多栽!”
  “对!”我转向黑板,重新写上一个小小的“砍”,并把原来的“栽”重重地涂上几笔。“可是,同学们,小村庄的人当时就是不明白这个道理啊!假如,时光能够倒流,当小村庄的人刚开始大肆砍伐树木时,让你给们写上一份布告,你会怎么写呢?”
  孩子们陷入了思考,此时下课铃声响起。我说:“今晚的作业,就请大家把这份布告写下来吧,有困难吗?”“没问题!,''学生大声地回答。
  第二天一大早,四十份布告一份不少的放在了我的桌面。读着这些稚拙但纯朴的文字,我不禁想起那只倔强的小手。假如,我一直不理会这只倔强的小手,我会听到很多孩子都有的疑问吗?假如,没有他的“惊天”一问,我会对砍与栽有那么深的思考吗?假如,我不顺着他的思维,我会在预案之外。设计板书之变,设计砍栽之辩,设计布告作业吗?假如没有这些,这节课里,孩子的收获又会是如何……
  感谢那只倔强的小手!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34068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