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新课标下的高中地理课程教学改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积极参与的"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 对教师提出
  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要重新审视教材的功能,重新定位师生关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引导学
  生改变学习方式。
  【关键词】高中地理新课标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在我校实施已有好几年了,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以教师讲述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
  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批评和质疑;取而代之的是倡导学生积极参与的"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
  "。而新教材只给了我们一个教学的版本,却没给我们具体的教法、学法让我们拿来就用,这就对教师提
  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在实施新教材的这几年的时间里,既有收获也有困惑。在此,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
  践和通过观摩地理课堂教学的体会,就"地理课到底该怎么上"谈我个人的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教师要重新审视教材的功能
  传统的教材观是一种将教材神圣化、强调教师对其绝对服从的教材观,它割断了课程与丰富的社会现实
  之间的联系;限制了学校的课堂生活空间和学生的学习活动空间;限制了教师的创造性及其教学的个性
  化;容易导致学生对教师乃至所有书本的盲目崇拜;扼杀了其自主精神和创新能力;同时也使教师无法
  在教学中找到其生命的价值和职业的乐趣。这次课程改革使我们的教材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教材版本的
  多样化使原有的一种教材作为"法定文化"的地位日渐动摇;教材的地位也由"控制"教学,转向"为教学服
  务"。在课堂教学中教材内容只占50%,师生互动中产生的新内容占40%,另外10%为学生创造性生成的内
  容。鉴于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将教材作为一种"材料式"文本和工具应用于课堂。例如:我在讲到《城市
  和城市化》时,把课本上案例"伦敦城市的发展"只作为教学的引子。而将我县近几年来城市的发展和变
  化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因105国道复线从县城以东通过,使得我县的城区总体向东发展,而原105国道
  西门段的城市建设也随着国道的衰退而萧条等一系列内容。另外,我及时将当前国际、国内发生的与地
  理有关的新闻、事件穿插在课堂教学中,作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如:《锋面与天气》是高中教学的一
  个难点,正好前几天我县经历了一次冷锋过境天气,我及时调整了教学内容,先将这几天整个天气的变
  化过程做了一次回忆:哪天是冷锋过境前、哪天是冷锋过境时、哪天是冷锋过境后,分别和最近这几天
  的天气一一对应,最后又以"一场秋雨一场寒"进行小结。
  讲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要比讲遥远地方的事,学生听起来既感到亲切,又觉得学地理也很有用。这
  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又增强了他们热爱家乡,长大后更好的建设家乡的思想情操。当然课堂
  效果也比死抱教材讲解有趣的多、生动的多。
  从以上事例可以看出,新的教材观已从基础知识的传授,转移到运用基础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力上来。打破了课堂教学的封闭性,使课堂教学社会化、开放化,并贯彻学以致用的原则,极大的调动
  了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二、重新定位师生关系
  在新的教育思想支配下,我们应改变过去"教师中心主义"和"管理中心主义"的倾向,坚持"主体相长"的
  教育观:即学生是学习者、教师是研究者。"主体相长"的思想倡导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都
  是具有独立人格价值的人,两者在人格上完全平等,即师生之间只有价值的平等,而没有高低强弱之分
  ,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理解、双向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例如:我在《中国人口增长》一节的教学中
  ,采用具体的数据来突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口的高速增长:"中国人口由过去的四万万同胞,在经过
  半个多世纪的人口再生产后,到目前已突破13亿。其间,从上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因实行计划生育还少
  生了3亿人"。"老师,过去的人为什么生那么多孩子?""中国那个时代怎么不实行计划生育?"。在过去
  的师生关系中,学生就是想到了问题,也因害怕老师批评也不敢说出来。而现在学生已摆脱了这种顾虑
  ,新的师生关系使他们大胆直言,非常有利于教师及时洞察学生的所知所想,及早解决学生思想、能力
  及知识上存在的问题,实现师生由行为到心理上的沟通,进一步融洽了师生关系。
  通过这几年的课堂实践,我由衷地感到由于师生的平等交往,已使学生的主体性凸现、个性张扬;已使
  教师的上课由单纯的传授知识,变为与学生的一种分享和理解。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的首席"
  ;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三、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与过去教师一言堂的课堂组织形式相比,新课程更加注重引导的价值,更加渴望更多精彩的回答能从学
  生嘴里说出来。对教师提出的许多问题很有可能经过引导,学生仍然不知道,但是经过了引导之后,这
  些问题在学生脑海里留下的痕迹是不一样的。如:我在讲热带雨林气候时,通过对比的方法,让学生看
  图说明"赤道附近某地房顶为什么会是尖斗状的?"。如果在过去的教学中,通过教师提醒:当地降雨量
  在2000毫米左右。学生会回答:"为了排水",有这样的结果就行了。而新的课堂教学目的却要求,不能
  单纯要这一答案。因为学生有时候不知道怎么学习、怎么去分析、怎么去搜集信息,而是揣摩老师要我
  怎么回答,答完也就完了。学生不需要任何地理方面的知识,也不需要知道如何去联系相关条件进行分
  析,就可得到这一知识点。然而学生得到的也仅仅是这个单一的、孤立的知识而已。如果按照新课标教
  学,首先让学生打开地图,查找这个城市的地理位置在哪里?气候条件是什么?屋顶形状与当地的什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34073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