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案例教学法在“大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月琴 孙冰

  摘要:案例教学法让学生以主动参与者的身份进行自主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提高,综合能力得以发展。从“大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和目前高校教学的现状出发,探讨了提出该课程引入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实施案例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案例教学;大学信息技术;建构主义
  作者简介:张月琴(1975-),女,江苏丹阳人,南京工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孙冰(1977-),女,江苏南京人,南京工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讲师。(江苏?南京?210009)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5-0063-02
  “大学信息技术”是高等院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提高计算机应用技能的主要渠道,是拓展学生专业能力的重要基础。长期以来,传统的教学模式“上课边讲解边演示、上机边听边模仿”、教学内容“一刀切”等问题无法引起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和重视。以客观存在的典型事件为案例,以小组的分析讨论为主要教学特征的案例教学是理论与实践结合最密切的一种教学方式,是传统教学方法的一种补充。本文在“大学信息技术”课程中引入案例教学法,让学生围绕案例积极主动地收集整理相关资料,与其他同学讨论协商,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到“我要学”,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其将来更好地学习和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而不是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由于学习在既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别人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4大要素或4大属性。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者为中心的学习,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但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和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在案例教学过程中,要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选取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有典型意义的案例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在老师的协助下完成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
  二、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古罗马时代,而真正作为一种教学方法的形成和运用,是在1910年美国哈佛大学的医学院和法学院。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之下,通过对一系列具体案例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案例情境进行分析讨论、归纳总结,从而得出结论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开始被运用于商业与企业管理学,现在国内外各领域教学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它将学生的自主性与教师的指导性更好地结合,既鼓励学生的自主性发展,又体现教师指导作用;既注重独立学习,又注重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结构,体现了建构主义学习理念。
  三、案例教学在“大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1.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大学信息技术”课程授课对象是刚入学的大一新生。该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他们系统地了解有关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培养他们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计算机专业学生而言,建立学科全局观,为其以后的专业学习奠定基础;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而言,为其专业提供了使用的工具。
  (1)授课对象分析。
  1)缺乏学习兴趣。对于刚步入大学校园的学生来说,虽然他们在中小学阶段已经学习过“信息技术课”,平常的生活学习也离不开计算机网络,对于计算机系统也有了初步直观的认知和应用体会,但是由于中学对于该课程不重视,所以大多数学生的计算机缺乏系统深入地了解。
  2)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满堂灌”的接受式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养成了跟着老师步子走的习惯。学生学习没有主动性、积极性,不适应大学要求的学习能力。而且计算机本身就是实践性和工具性很强的应用技术课程,这也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
  (2)课程目标分析。计算机技术作为一门综合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这就需要教师学习先进的教学理论,不断地探索新的有效的教学方法。而课堂上讲的很多理论、上机统一的作业、等级考试的应试教育等都使得学生学习效率低下,当遇到新的问题时学生就变得束手无策,这也违背了课程的教学目标。
  2.案例的设计原则
  案例的选择直接影响到案例教学的效果。每个案例反映的应该是一个具体的问题,要有目的性、针对性、典型性、系统性,要能激发大家的思考。在选择案例时应注意:案例本身贴合课程的教学目标,体现教学目标包含的知识点和技能要求;案例来自实际生活,从日常生活中收集最直接、最真实的事件,以引起学生的共鸣;案例需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已掌握的知识,同时要注意各知识点的衔接,对于学习后面的内容有指导意义;案例的解决方案不仅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普遍适用,而且能给学生留下思考的余地,激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达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实现还原知识点的目标;案例的选择需要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参与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案例教学实施
  案例教学过程可分为三个步骤:案例展示、案例实施和案例总结。“大学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课程的案例教学更注重案例内容的重现,通过案例的讨论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以案例的重现操作使学生获得应用知识的能力。
  (1)案例的展现。案例展示是案例教学的开始,一般在课堂中完成。首先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知识点,然后开始陈述案例,让学生对案例有初步的了解,从中找出案例中关键性的问题。在讲解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去思考、去争辩,去做出决策和选择,去解决案例中出现的问题。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34500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