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在中职音乐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英萍

  素质教育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音乐素质教育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而且还能够通过音乐审美活动启迪学生的智慧,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给人的思想道德观念及智力以重要影响。音乐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使受教育者得到全面、充分、和谐的发展,其重要性和普遍性早已超越了音乐课程乃至音乐本身,而成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影响青年人心灵的手段中,音乐占着重要地位,音乐是思维有力的源泉,没有音乐教育,就不可能有合乎要求的智力发展”。”实践证明,音乐可以启迪智慧、开发智力,在提高人的创造力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音乐那强弱分明的力度,缓急交错的节奏,抑扬起伏的旋律及悦耳丰满的和声,塑造出一个个生动艺术的形象,不但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增长了技能、技巧,同时,也加强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促进了智力的发展。所以,音乐素质教育是启迪智慧、丰富想象、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重要环节。如何在中职音乐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呢?
  一、创造良好的艺术教育情境,陶冶性情
  课前要注意创设一种美好的音乐氛围,使学生自然而然,潜移默化地接受音乐美,从而理解美的音乐。这种生动真实的情境能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对学生进行个性的陶冶和人格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合作精神,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苏霍姆林斯基对课堂教学活动心理因素做了生动具体的描述:“所谓课上得有趣,这就是说,学生带有一种高潮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会到创造的快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由此可知,学生是在一种高潮的激动的情绪推动下开始感受、思考和体验的,因此,教师要依据音乐审美教育的目标和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自觉地运用审美因素,按照音乐教学审美规律精心创设音乐审美情境,这是音乐教学得以成功优化的保障。学生在特定的音乐审美情境中,触景生情,在情感共振中,获得审美情感体验,陶冶性情。这种情境和氛围是多方位的,可听、可看、可想、可动,它对学生的身心起到一种包围、熏陶、浸染的作用。比如,在音乐教室中装饰一些与教学有关的图案及著名音乐家的头像;播放优美轻盈的背景音乐等。
  二、把素质教育贯穿教学始终
  音乐教学中,要摆脱过去传统的单纯音乐技能技巧的传授,要把素质教育贯穿教育的始终。针对音乐教学的特点,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实施素质教育:
  (一)在歌唱教学中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
  歌唱教学是音乐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音乐教材的思想内容相当广泛,有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思想教育,也有爱护集体团结同学、热爱劳动、尊老爱幼的传统道德教育,还有遵纪守法的良好社会公德的教育等。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介绍歌曲创作的背景等方面直接感受歌曲蕴含的思想内容,变简单、生硬的说教为自然、亲切的影响,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目的。如:在教授《我的祖国》这首歌曲时,我先将电影《上甘岭》的主要内容和情节以简练生动的语言进行讲述,使学生知道这是一首在解放初期抗美援朝战斗之时,志愿军在极其艰苦的情况下,坚守在上甘岭时所做歌曲,它充满着炽热的爱国主义情怀,表现战士的乐观主义精神。通过这首歌曲的教学,向学生们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使学生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在优美亲切的民族音调和气势宏伟的歌曲的感染下,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在音乐教学中达到了渗透思想教育的目的。
  (二)在音乐欣赏中进行生动活泼的文化素质教育。
  音乐欣赏是学生在听觉感知,情感体验,相互交融,创造性思维等心理活动融为一体的音乐审美实践活动,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乐记》有云:“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之心动,物使然也。”说的是音乐发自人的心灵。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比其他艺术更直接诉之于人的感情,而思想品德教育中行之有效的方法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这其中“情”是关键。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所以我们抓住一个“情”字,把音乐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情操的培养更紧密地结合起来。音乐教师就是一个情感的“二传手”,首先教师对作品要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准确地捕捉音乐形象,巧设问题,抓住学生已有生活体验,激发美的情感。音乐是心灵的折射,它是生命里不可缺少的阳光。只有懂得音乐的人,才能懂得生活;只有在教学中正确引导其领会作品的深刻含义,捕捉音乐形象,激发爱国之情,报国之志,才能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欣赏民乐合奏《春江花月夜》时,借助富春江的美丽景色,让学生闭目聆听,人情人境用心去感受音乐作品的情绪、意味,民族器乐合奏的协调性和音乐的动与静、远与近、景与情紧密结合,音乐层次分明、高潮迭起,使学生从优美典雅的旋律中获得美的享受,教育引导学生加深对民族器乐的了解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从教学形式上看,合唱、合奏、协奏等,为了达到完美和谐的效果,需要大家有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和相互协作精神,通过音乐教育,在提高音乐素质的同时,培养学生统一的意志和共同的情感,团结的集体主义观念和协作能力。
   (三) 因势利导进行心理素质教育。
  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最佳途径。具体地说,它可以分为审美心理、协作心理、表现心理。
  1.审美心理素质。通过各种教育实践,培养学生爱美的心理。如在《黄河大合唱》赏析这一课中,通过媒体教学用生动的画面、强烈地的音响、直观的赏析流程图来刺激学生的感观,在情感的带动下去聆听、去分析,张开联想的翅膀去欣赏、去感悟,从而让学生产生热爱、追求、向往光明的心理;2.协作的心理素质。合唱的教学可培养学生的协作心理素质。它要求学生以规范的节奏、谐合的和声、交替的旋律、变化的音量来表达优美和谐的音乐。如:在合唱教学中老师要鼓励学生团结协作,每个声部的成员要有凝聚力和向心力,同时又要注意到对方的声音、音色的和谐统一,这样不断地切磋磨合,才能使合唱达到相互衬托、相互融合的立体声响世界;3.表现的心理素质。当学生能熟悉学会并演唱一首歌曲时,如何更生动、更准确地用歌声表达音乐情感,培养学生表现的心理素质便显得尤为重要了。从音乐的记忆、动作的模仿、音乐形象的想像等诸方面进行音乐发散思维的启发教学,可让学生从中获得音乐作品“二次创作”的表现心理素质。
  (四)在第二课堂活动中进行综合素质教育。
  课堂教学是提高学生艺术素质的主要途径。第二课堂活动,是实施艺术教育的重要途径。以丰富多彩的学生课外活动为载体的第二课堂,是对第一课堂学习的延伸、补充、发展,具有广泛的、深刻的、生动的教育效能。第二课堂能够激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实施素质教育拓宽了原有的教学空间和教学途径。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组织能力,可以丰富学生精神生活、陶冶情操,有助于培养兴趣和爱好,发展学生的智能。如:在器乐合奏的排练中要求和谐统一、密切配合,有助于形成高度纪律性和高度艺术性的集体。音乐内在的节拍、节奏;合奏中声部的安排;共同创造艺术表现所形成的集体荣誉感等等,培养了每个参与者在愉快的、不强迫的形式中自愿遵守规则的习惯,培养了自律、自我激励,学习了与他人的非词语的交流形式和默契合作,学会了理解、接纳、欣赏他人,促进了学生良好的社会性品格的发展。又如:通过组织排练、举行演出、参加艺术实践等一系列音乐活动;不但为学生交往能力的提高和协作精神的培养提供了良好途径,还发展了个性与特长,增强了集体合作意识,有利于学生开朗性格和良好品质的形成,为其将来适应不同的人际组合,更好的参与社会竞争奠定了基础。
  总之.音乐教育是中学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重视中职音乐教育,是使学生整体素质得到充分、自由、全面发展的关键;是实现教育现代化,培养跨世纪建设人才的关键。现代教育也越来越需要生动活泼、生气勃勃,充满创造性和娱乐性的教育形式。因此,实施素质教育在中职音乐教育中必须得到加强和提高。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37037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