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议物理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薛小平

  摘 要: 在初中物理学习中,观察也是进行学习活动的第一步,因此,教师要想实现物理教学活动目标,提高物理教学活动质量,一定要把观察能力的培养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目标。作者结合初中物理学科的特征和物理教学实践经验,总结了几点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措施,希望以观察能力的培养为切入点,更好地为实现物理学科目标服务。
  关键词: 初中物理教学 观察能力 观察目的 观察方法 观察态度
  具备敏锐的观察力是学生学好物理的一个关键性条件,观察既是一种学习的能力,又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手段,可以说,具备了敏锐的观察能力就等于拥有了探索未知世界的一把钥匙和攀登知识高峰的一个阶梯。初中阶段是物理教学工作的启蒙阶段,在这个阶段,教师要把观察能力的培养作为物理教学活动的重要目标,这样可以为学生以后的物理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与其他能力一样,观察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培养出来的,它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和科学的方法慢慢培养。因此,教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对于观察能力的培养要计划、有目的、有策略,这样才能够不断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提供有利的条件。
  一、明确观察目的
  观察能力并不同于一般“看”的行为,因为“看”只是一种无目的的行为,然而,观察行为则是一种带有很强目的性的行为。如果在观察之前不明白观察的目的,再加上初中阶段的学生本身观察能力就比较薄弱,这样,在观察的过程中,注意力就很可能会被一些其他无关的现象分散注意力,如实验过程中的各种新奇的仪器,一些实验衍生现象等,从而使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不知道眼睛应该往哪里看,应该观察什么现象,需要记录哪些实验数据。这样学生的观察行为就会陷入盲目的境地,从而影响观察的质量。因此,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在进行观察活动之前,教师一定要帮助学生明确本次观察的目的,清楚为什么要观察,怎样观察,这样,才能够顺利地完成观察任务。例如,笔者在给学生讲到“长度的测量”时,在让学生观察刻度尺的时候,首先就明确了这样几个问题:为什么要观察刻度尺?通过观察需要了解一下有关刻度的什么问题?这样,在师生共同探究之下,学生就会得出观察刻度尺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刻度尺的结构,如零刻度线、量程、最小刻度,这样,在接下来的观察过程中,学生就会明确地知道眼睛应该往哪里看,应该观察刻度尺的什么部位,从而有效地达到本次观察的目的。
  二、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
  观察行为事实上是一种带有很强目的性的科学研究行为,而既然是科学研究行为,当然需要掌握一定的研究方式。因此,教师在学生进行观察的时候,要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观察方法,让学生按照科学观察方法的指导一步步地透过观察迈向观察的目的,完成观察的任务。在物理实验中,进行实验观察的时候,一般按照以下的步骤来进行观察活动:首先,观察实验装置,包括观察实验仪器的基本构造、量程、分度值,以及实验仪器的安装顺序等;其次,观察具体的操作过程。如观察操作步骤的前后顺序、每一个步骤的具体的操作方式等;最后,观察实验现象和数据,包括每一个实验步骤产生的实验现象和一些实验数据等。只有按照科学的观察方法,在分步细致的观察中才能够得到有效的观察结果。例如,在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的实验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按照观察的基本方法进行如下观察活动:第一步,观察实验装置包括哪些。经过观察学生会发现,本次实验中需要用到的实验装置包括额定电压的小灯泡一个电压表、电流表、电源、开关、滑动变阻器、导线;第二步,对实验操作过程进行观察。在连接电路的过程中,首先要观察开关是否处于断开的状态,然后观察一下滑动变阻器是否处于最大值,接着看一看电压表、电流表的量程是否在实验要求的范围内,最后检查一下所连接的电路是否正确;第三步,观察实验现象及产生的数据。在实验过程中,不断地移动滑动变阻器,然后观察电流表、电压表示数的变化,以及灯泡亮度的变化。就这样,在科学的观察方法指导下,学生才能够在实验的过程中准确地观察到需要观察的现象,从而顺利地达到本次观察的目的。
  三、培养客观的观察态度
  与其他科学研究手段相比,观察活动是一种最讲求客观、真实的研究活动。在进行观察的过程中,态度客观,实事求是是最基本的观察技能和要求。在观察过程中,每一个现象和数据都不能添加任何的主观臆测,而是要把观察到的现象以最客观的方式记录下来,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观察结果的科学有效。在初中阶段,很多的物理实验都是一些验证性的实验,在实验开始之前,实验的操作步骤、实验中会出现的现象学生已经在实验开始之前就已经知晓,这样就容易导致学生在实验开展的过程中容易利用已知的实验现象来代替观察到的客观现象,例如,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由于一些操作不当或者操作不规范,经常会出现一些与实验计划不相符的“异常”现象,然而当学生观察到一些比较细微的“异常”现象时,有很多学生往往会对这些现象忽略不计,事实上,这是一个非常不好的习惯。从物理科学发展史中我们可以发现,历史上很多的发明创造往往都是来自于对这些“异常”现象的探究,如,当年的奥斯特正是因为没有放过磁针不再指向南北的这一异常的现象才最终发现了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的规律。因此,教师一定要在学生接触物理科学的开始阶段就帮助学生养成客观的观察态度和习惯。
  观察行为是人类认识世界,走向科学研究的第一步,观察能力既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又是能够通过后天的培养而不断提高的能力。对于学生而言,拥有较强的观察能力是学习新知识、培养新能力的最基本的前提。因此,教师在开展物理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一定要把观察能力的培养纳入到物理教学活动的目标体系中。
  参考文献:
  [1]牟强.浅谈初中物理观察能力的培养[J].中国体卫艺教育,2011(08).
  [2]王桂兰.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观察和实验能力的培养[J].阴山学刊,1996(S2).
  [3]缪文龙.谈初中物理新教材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J].基础教育研究,2003(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37775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