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的应用案例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江家华

  一、教学设想
  《太史公自序》和《报任安书》是苏教版《史记选读》第一模块“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司马迁其人其事”中非常重要的篇章,司马迁在这两篇文章中,将自己的家世谱系、生活经历、志向抱负、创作始末等等作了含蓄而深刻的表述。实际上,这是整个《史记选读》的导引,是解读整部《史记》的一把钥匙,是研究司马迁生平与思想最直接的资料,其史料价值与文学价值都极高。如果能相机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主动走近司马迁、了解司马迁、感受司马迁,对司马迁其人其事其书作全面系统的感知,与伟人对话,不断地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积淀、发展、优化其自我素质结构,进一步扩大视野,开拓思维,引发其思考问题的兴趣,培养其探索精神和思辨归纳能力,初步奠定可能从事学术研究的基本素质,岂不“善莫大焉”。这一点又很合乎以依据目标、重视过程、及时反馈、促进发展为特征,以“知识构建、动态生成”为核心,着眼于未来,指向前行的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模式的应用。为此笔者试图以发展性教学评价理论为指导,通过发挥学生口头表述的形式,让学生与伟人对话,走进伟人的内心世界,提升其语文学习力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准备
  第一,要求学生到图书馆查阅司马迁及《史记》的相关资料;
  第二,寻找有关司马迁与《史记》的网站,搜集对其的评价;
  第三,查阅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相关理论及应用做法。
  (初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依据目标自我搜集材料的能力,在此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成长的感觉。并信任学生让其接触理论,以便更好理解,在不知不觉中就应用了此理论。)
  三、教学过程
  1.预设
  以“司马迁创作《史记》缘由之我见”为话题,开展小组讨论,分组举荐代表上台发言。根据表现,同学对自己和他人进行发展性评价,原则是找优点,多鼓励,最后老师点评及时反馈。同学振奋,踊跃发言,急于说出自己的个性化解读。各小组认为的缘由列举如下:
  第一小组认为:⑴家庭背景特殊,世代当图书管理员,有机会有条件博览群书;⑵个人素质高,志向远大;⑶受父亲嘱托;⑷社会安定;⑸受了重大的屈辱,在大牢里时间充裕;⑹为了揭示汉武帝的昏庸行为;⑺良好地继承了父亲的DNA,头脑发达。
  第二小组认为:⑴家庭背景好;⑵自身素养高;⑶父亲的嘱托;⑷年轻时的壮游;⑸处在太平盛世;⑹受刑后忍辱负重;⑺自己崇拜千古名流;⑻通过对古人的评价表现自己的才华并思来者。
  第三小组认为:⑴家庭的影响,世代记史;⑵受父亲嘱托;⑶建功立业的雄心;⑷受刑后不愿凡人一样屈辱而死的信念。
  第四小组认为:⑴从小受家庭、长辈的熏陶,酷爱历史;⑵自以才高,不愿荒废自己的才华以死,想留名青史;⑶想以旁观者的身份,写出自己心目中的英雄;⑷受宫刑之后想留部著作,以此得到后人的认可和尊重;⑸因以往的史书缺乏真实性,欲还其历史真相。
  第五小组认为:⑴自身的努力;⑵父亲的嘱托;⑶所处的环境(自身的命运,壮游的经历);⑷具有广阔的胸襟和伟大的抱负;⑸对于汉武帝刚愎自用的不满。
  第六小组认为:⑴作者的个性强,君子当有所作为;⑵汉武帝的不问青红皂白,使他事业受挫,为写作留下了充足的时间;⑶身担振兴家族声誉的重任;⑷具有良好的遗传基因;⑸以此洗去自身的耻辱;⑹壮游;⑺父托。
  2.生成
  教师征求集体意见,归纳整合、合并同类项,达成共识,原因如下:
  自身原因:⑴志向高远,胸怀“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抱负;⑵自幼攻读古代典籍,博览群书,自身文化素养高;⑶自以才高,仰慕圣贤之人,受前人启迪效法古人,“藏之名山”,欲留名青史;⑷青年时期的两次壮游、南北漫游,把握与积累了大量珍贵稀有的第一手史料,为写作奠基;⑸“人固有一死,死要重于泰山”的清醒认识和“立功名于世”的坚定信念;⑹面对生不如死的耻辱和世俗的异样眼光,心中愤懑,以让后人认识自己、评价自己、肯定自己。⑺身为太史公,肩负记录史实的使命和责任,恪守职责是唯一的理由,至死不渝。
  家庭原因:⑴源远流长的先世、先祖的丰功伟绩,卓有建树、光荣相继,使他潜意识里有干一番“动天地,泣鬼神”大事业的强烈念头;⑵与名师大家的零距离接触,耳濡目染,熏陶培养了全面的学识;⑶其父的人格、思想、学识成为司马迁毕生的楷模,史官世家的薪火传承,受父嘱托,尽孝于父亲未竟的事业。
  社会原因:⑴经济繁荣,政治稳定,社会的文化、学术得以大发展;⑵时代呼唤能有一部总结前人经验教训,为国家发展、长治久安提供借鉴的历史著作问世。(在同学与同学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在教师点拨引导下,学生的知识得以构建,能力动态生成,思维得以发展)
  3.表达
  以“我看司马迁”为话题,即兴演讲。学生对司马迁已经有了初步理解,经过课前准备和刚才的讨论发言后,应该更丰腴更立体。学生快速地构思,很多人还写出提纲,有几个已“如鲠在喉,不吐不快”了。
  四、教学反思
  第一,学生永远最具活力、最有创造力,症结是往往我们老师不敢放手、不愿放手、不能放手让学生唱主角。作为教师要相信潜能无限的学生,只要你给机会、给舞台,他们定将创造奇迹,给你惊喜。令我不敢想象的是语言优美、观点鲜明、思维清晰的文字如汩汩泉水从学生胸中流淌出来。
  第二,《语文课程标准》中“口语表达与交流”的要求要贯彻执行,教学不能只瞄准考试,还有应试外的能力素养。以“说”为抓手,以点带面,突破、提升学生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能力。课前搜集、整理材料,提出观点、佐证观点,小组合作,即兴发言。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和思想碰撞、切磋中融会贯通,取长补短,探求领悟,共同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现场写作能力、阅读能力、思辩能力等这些语文学习力均得以不同程度的锻炼和提高。
  第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要“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注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我们教师要积极实施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以学生为中心,“以学评教,以学定教”,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清浦中学(22300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38248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