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路径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谷山

  摘 要 受社会多元文化的冲击,我国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无论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还是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都必须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以生为本;日常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33-0021-03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转型期的多重矛盾展现以及多元文化的冲击,社会思想道德意识出现标准混沌,人们的价值理念和价值判断经常出现偏差是当今时代最典型的特征。我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在这种大的时代背景下展开的。青年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处在形成的关键时期,这就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新的挑战。那么,如何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则成为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首要思考问题。
  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2000年6月,江泽民同志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必须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努力进行创新和改进,特别要在增强时代感,加强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上下功夫。这要成为今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江泽民同志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这段讲话无疑为广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指明了方向。
  1.1 当今高校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两个重要方面。其中,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是主渠道,主要通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来完成。2005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98方案”的基础上改进形成一个较为完善成熟并能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的课程体系,即“05方案”。总体而言,“05方案”适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和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客观要求,促进了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推动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和发展。
  另一方面,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主阵地。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相对于系统化且相对稳定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而言就显得比较随意,它主要通过家庭氛围的熏陶、社会媒体的宣传、社会舆论的导向、校园文化的建设、社会团体活动的组织、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以及心理活动的疏导等多种形式进行。
  1.2 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宗旨以培养有道德、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为初衷,通过以上两种活动形式为载体,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观念、政治观念、道德品质的教育和培养,取得一定的成效。然而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更应该看到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与现实的差距。当前部分大学生表现出思想道德滑坡,甚至人生观和价值观扭曲,这表明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并不乐观。实效性不佳给广大思想政治教育者敲响了警钟,必须不断改进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下面介绍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佳的主要表现。
  1)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工具化,认为不过是期末考试需要考核和完成学业必须的一门课程而已。因此,平时上课敷衍,期末考前死记硬背“必须的”理论知识,考后就万事大吉。这种思想意识支配下的政治理论的学习没有经过理解和认同内化,也就谈不上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道德水准,更谈不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理想信念庸俗化,不能处理好理想信念的终极性和世俗性之间的关系。理想信念陷入现实的社会庸俗事务中,赚大钱、买名车、住豪宅、生活追求奢侈、要名利等,陷入追求外表华丽和生理感官需求的满足,拒绝思想道德高尚追求的庸俗状态中。
  3)个人社会行为实践功利化,学习、入党、社会实践和交往、择业及做事情和参与社会活动以是否有利可图为前提,过于功利化的行为追求使学生关注的焦点聚焦在自己身上,甚至把是否有利于自己作为个人参与社会各种事务活动的准则,对于应承担的社会责任考虑较少甚至逃避。
  4)价值取向多元化,价值判断扭曲化,对正面导向的舆论宣传和正确的思想政治理论灌输持排斥甚至否定的态度,反而对一些错误甚至扭曲的思想观念盲目追捧,他们认为这是当今社会文化多元化的必然选择,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就应该多元化。
  2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路径与对策
  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状况的实际出发,对学生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存在哪些问题,要做到心中有数,因材施教,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贴近生活,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力、感染力、吸引力。
  2.1 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追求教学实效性
  1)转变传统观念,提倡“生本教育”。思想是行动的前提,观念是实践的先导。新时期的大学生教育应该按照“生本教育”的理念组织实施,教育者应该充分尊重生命自身的行动历程,把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实质孕育到其生命化的过程。要通过关爱人性、激扬生命,使教育和人的生命自然地和谐结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成长需要,尊重学生的智力,尊重学生的主体选择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学习、生活、实践中体验情感、塑造人格、培育意志,达到自我感悟、自我认知、自我判断和自我澄清,最终使教育内容和精神实质内化为学生的“心灵”(即思想),外化为学生的行为。只有充分尊重和依循生命的本质及其认知规律,思想政治教育才可能达到预期的实效性。
  2)全面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优化教学效果。重视教学方式和手段的多样化改革,倡导新时代大学教育理念,全面实践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选择与课程教学内容相匹配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对“两课”的学习兴趣,如提问式、启发式、讨论式、引导式、分组论文答辩式、辩论赛、问卷调查式、课程小论文、社会调查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现实教学实践证明,采用灵活多样的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方法,较好地实现了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交互性,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对“两课”学习的兴趣,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学生正确的人生观、知识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为了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除了要有“百花齐放”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创新外,还应该建立一套新的适合新时期教育对象的“立体化”教学模式,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形成课堂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实践教学、网络教学的全方位、多层次和网络化的教学新模式。教学观念上要树立“立体化”思维,教学思维要具有多维性和发散性;教学时空上要体现立体性,既要有空间的立体性、时间的连续性,还要有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理论与实践教学活动的互动性和互补性。在教学评价上也要体现立体性、全面性,既要有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也要有与教学内容和方式相适应的各种评价方式。
  3)立足于大学生思想特点、现状与心理需要,进行科学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心理学的实验证明:“一个人只有首先从感情上、心理倾向上关心或关注某一事物,才有可能运用自己的价值观去进行衡量和判断,进而才能把价值观念变为自己的行动。”因此,从事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工作者必须尊重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心理需要,在组织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时,要“以生为本”,真正贴近学生、贴近现实、贴近生活。在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过程中,教师更多地关注教学理论内容的完整性、系统性和文本逻辑性,却忽视了学生的生活实际,脱离了青年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心理需要,导致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缺乏兴趣和积极性,客观上制约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实效性的提高,学生也难以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
  虽然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承载着理论知识的认知要求,但知识教育并不是它的最终目的,关注学生发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终极目的。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必须与生活相统一,以学生自身现实为依托,以现实生活为依据,把社会中的实际问题和学生思想中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加强理论知识和现实社会生活的联系;应适当增加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社会实践活动,并引导其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让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感知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精神实质,强化其对理论知识的认同度;从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设计符合学生心理需要的教学情境,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以此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2.2 做好日常教育管理,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也不管是在学校、家里或是社会中,应该是同质、同向的,而不应该是异质或反向的,否则就会造成受教育者的无所适从,教育的实效性也就大打折扣。这就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建构全方位的立足于时代特征的大思政教育理念,形成大思政教育格局。
  1)遵循成长、认知规律,科学推进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需要相关系统理论教育,而且需要通过日常教育管理给予验证、充实和强化。因此,作为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之一,日常教育管理者在从事学生管理过程中,如果其管理育人的方式、方法和措施能够适应学生的思想特点、行为规律,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那么就必然会在教育管理的过程中为广大学生所认同、所接受、所配合,就必然会促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健康发展,也必然会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根据学生成长的规律,作为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者应针对大学生不同年级的实际情况,注重把握年级教育的规律和特点,遵循教育规律和大学生的成长规律,根据不同年级、不同时期、不同个体差异和学生的思想特点,分别确立不同年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的重点及其相应的工作内容。总之,通过分层次切入教育管理,不仅增强了教育的针对性,而且会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有更加明显的实际效果。同时,各年级的教育内容既分层次,又有联系、循序渐进,使之符合学生的成长规律和成才要求,在扎实推进教育目标实现的过程中,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不断得到增强。
  2)不断完善校园文化环境,树立关心育人、示范育人的理念,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除了注重课堂教育,也要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大学校园是社会的缩影和晴雨表,是学生走向社会的缓冲地,学校环境以教风、学风、校园文化为主要组成部分,学校这些课内课外有形无形的文化氛围,可以陶冶学生情操,锻炼学生的意志,塑造学生的人格,使学生不知不觉但又自觉自愿地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全校教职员工都应该树立大思政教育的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作思想政治教育的示范者,让学生在充满优良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氛围中提升自我、感悟自我。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大学生,这就是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利用各种方式,如通过问卷调查、私人谈心、学生干部了解等,真正获悉学生的愿望和要求,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只有知己知彼,才能在工作中做到有的放矢。要建立起思想政治工作者与学生沟通和交流的长效机制,定期不定期通过与学生个别交流,全方位了解学生情况,并且形成固定的工作制度和具体的工作要求。
  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程度和大学生心理认可度是密切相关的,这就要求思想教育工作者注重学生内在心理需要,在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工作环节,做到维护和尊重学生的根本利益,关心和体会大学生群体在课程学习和日常生活中面临的难题。真心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实际困难,给予真正需要的、对其有帮助的东西,在学习上和未来的道路选择上提供切实可行的帮助和指导,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和贴心朋友。
  3)不断提升高校教育工作者的素养,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应该不断加强自身政治素养的提高,不断充实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做到与时俱进,适应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求,培育出具有高政治素养的高校毕业生。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责任,其他课程的教师同样有这方面的责任。因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和其他学科之间存在联系,在其他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把其中的教育精华引用到适当的思想政治教育层面,能够促使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可度得到提高和升华。
  3 结语
  总之,为了全面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学校必须有大思政的办学教育理念,必须积极做好教育工作者的队伍建设,要科学系统地规划设计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明确工作职责、完善工作体系,加强监督与考核,建立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长效机制。要从体制和机制上按照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要求建设教师队伍;要加强政治辅导员、班主任的自身建设,提高其政策水平和理论水平及整体素质;要积极搭建思想政治教育人员发挥作用、施展抱负的平台,使他们干事有条件、发展有空间;学校在制定各项规章制度时要从大思政教育的方向出发,本着调动全校教育工作者育人当先的理念,科学谋划,创新制度文化,为调动所有教职员工的育人积极性打造科学制度平台,从而保证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王瑞荪.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白同平.高校校园文化论[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235.
  [3]刘沧山.中外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4]吴鲁平.中国当代大学生问题报告[R].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
  [5]周益锋.试论社会转型时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2,20(4):48-50.
  [6]黄蓉生.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专论[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
  [7]梁金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热点问题研究[M].山东: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38850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