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晓春

  〔关键词〕 幼儿教育;音乐活动;节奏感;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1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03—0085—01
  幼儿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节奏无处不有,无处不在,节奏感在幼儿音乐活动中起着很大的作用,因此,培养幼儿良好的音乐节奏感也成为幼儿音乐活动中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如何能让幼儿在节奏中感受音乐的美妙以及理解、领悟音乐节奏元素并且提高对音乐欣赏的能力,我选择音乐的基本要素——节奏作为研究目标,初步探究幼儿音乐节奏感的培养。
  一、在日常对话中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节奏大多是从人的生活语言中提炼出来的,音乐的节奏与语言的节奏有密切联系,幼儿生活在语言环境当中,因此从语言节奏出发来培养幼儿的节奏感是切实可行的一种方法。这在“奥尔夫教学方法”中叫做节奏单元的提取,就是让幼儿从顺口溜、童谣、诗歌或儿童熟悉的事物名称中提取最简单的节奏单元,这些单元的最小规模可以是两拍,也可以是一拍,这样能有效训练幼儿的节奏感。这些最简单的节奏单元被奥尔夫称为“节奏基石”,“节奏基石”是一种最容易被掌握的材料,可供幼儿建造属于他们自己的音乐大厦。
  二、通过听觉训练培养幼儿探索节奏的能力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许多音乐能力都是来自听觉的,如音乐感受能力、音乐记忆能力、唱歌能力、欣赏能力、音乐表达能力以及节奏感等都与听觉有着必然的联系,而音乐节奏是从生活中创造出来的,所以,在音乐教学中,首先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去寻找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学会用听的方法探索节奏的能力,幼儿有了这种能力就能主动积极地学习。因此,从现实生活出发来寻找节奏是让幼儿感知、理解节奏,对节奏感兴趣的有效途径。如,幼儿喜欢动物的叫声,小鸡叫“叽叽叽、叽叽叽”、公鸡叫“喔—喔—喔—”、小猫叫“喵—喵—”等;自然界的声音:小雨声“滴答,滴答”、吹风声“呼—呼—”,流水声“哗啦—哗啦—”等等。让幼儿仔细聆听这些声音不仅能给幼儿一种美的享受和体验,更重要的是幼儿学会了倾听,然后将这些声音用音乐来代替,让幼儿听着音乐自由做各种动作,亲自感受各种各样的节奏,慢慢地,幼儿就会发现这些声音在不停地变化,又有一定的规律性,从而对节奏有了更细致、全面、深刻的理解。
  三、利用生动形象的节奏图谱学习节奏
  对幼儿来说,简单的节奏图谱缺乏形象性和生动性,因而空洞乏味,幼儿不易理解也没有兴趣学习。而用生动形象的图形来表示节奏,不但能吸引幼儿的兴趣,集中幼儿的注意力,而且幼儿易于理解,能更好地学习节奏。
  如,教师可以将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制作成小手绢,然后将手绢晾在一条高度适中的绳子上,幼儿可以按照音符节奏跳过去,跳得对的小朋友可以再拿一块音符手绢挂在绳子上,这样大大增加了幼儿的积极性。
  四、以游戏的形式帮助幼儿掌握节奏
  幼儿在学习中必须动脑、动手、动脚,全身心地感受和表现音乐。因此,可设计大量的音乐性游戏,引导幼儿在欢快的游戏中不知不觉地接受音高、节奏、听辨、协调统一等综合音乐能力的训练。
  如,歌唱活动中的即兴节奏游戏,可根据歌词内容设计游戏,让幼儿边唱边玩,在快乐的游戏中感受和掌握歌曲节奏。歌曲《小黑猪》,在幼儿熟悉旋律的基础上,教师可带领幼儿加以表演来增强活动的趣味性。幼儿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提高了节奏、听辨、协调统一等综合音乐能力。
  五、通过形体动作让幼儿感受音乐的节奏
  动作在幼儿感受音乐节奏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音乐主要靠声音的高低、快慢、强弱等表现手段来表达。但要让幼儿感受这些表现手段所表达的内容,单靠听觉是难以完成的,因此,在培养幼儿节奏感时,需要有动作的参与。“动”是符合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的,这个“动”强调的不是动作的优美程度,幼儿的注意力也不主要表现在动作上,而是以音乐刺激听觉产生印象,再以身体的动作来表现音乐,把音乐的情绪、速度、力度表现出来,发挥幼儿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强调创造力的培养。拍手、拍腿、叉腰、踏脚、摇动、敲打、走、跑、跳等动作都是让幼儿用身体来感受节奏以及音响效果的很棒的活动。
  ?? 编辑:郭裕嘉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40300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