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综合性学习:何处是归程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杨晓勤

  摘要:综合性学习的出现给语文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异彩纷呈的综合性学习课例成为语文教学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与此同时,综合性学习也走入了许多误区,比如离题活动过多、成果展示无度、写作训练缺席等。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探讨了新课程背景下的综合性学习应如何回归语文。
  关键词:新课程 综合性学习 回归语文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1-0102-02
  “综合性学习既符合语文教育的传统,又具有现代社会的学习特征,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应该积极提倡。”[1]综合性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产物,它打破了语文常态教学的局限,拓宽了语文学习的视野。它综合了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综合了语文学习和生活,综合了语文和其他学科,综合了多种学习方式。
  综合性学习的出现给语文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异彩纷呈的综合性学习课例成为语文教学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与此同时,综合性学习也走入了许多误区,当下的很多综合性学习课越来越背离“语文教育的传统”,越来越给人“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感觉。当综合性学习的课堂上充斥着大量图片、电影、唱歌、表演等“非语文”的因素时,我们不禁要反思:综合性学习,何处是归程?
  1 离题活动过多
  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网站上有这样一则综合性学习案例——《探索月球奥秘》,授课老师组织了这些活动:每人一个档案袋,观察八月十五到九月十五的月相,并每日画下来。把学生分为“月球奥秘知多少”小组和“丰富多彩的月亮文化”小组,搜集有关资料。用一个月的时间进行两个小组之间的合作交流、资源共享。组织一次月球知识擂台赛,由学生自主编题,赛后评出优胜小组,给予奖励。在这些活动中,只有“丰富多彩的月亮文化”与语文有关,其他的活动与语文相去甚远,属于地理、物理等学科的范畴。
  “综合性学习提倡与其他课程相结合,开展跨领域学习。跨学科学习,也应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目的。”[2]在这份案例中,观察月亮、画月相、搜集月球知识等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并没有帮助。过分追求“综合”,就冲淡了语文的学科特点。对于语文综合性学习而言,“综合”是形式,“语文”才是实质。“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设计必须立足于语文学科的、能够充分体现语文味的实践过程,最终目的是考查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迁移。从学习者一面说,他们通过综合性学习,首先应该得到语文方面的收获,而不是其他各种各样的知识或材料。”[3]综合性学习应回归语文,首先要保证开展的活动是“语文”的活动,而不是其他学科、其他领域的活动。
  例如,笔者组织的《古诗苑漫步》(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综合性学习),就通过编诗集、写点评、撰对联、诵古诗、唱古诗、排剧目、写书法、谈心得等多种语文活动加深对古诗的理解,提高写作、编辑和口语交际能力。用绘画、书法、编剧、对联、音乐等艺术形式更广泛地诠释古诗,加深对古诗的理解,提高鉴赏古诗的能力。这些活动充满了“语文味”,不仅让学生领略古诗词的魅力,感受古典文化的灿烂辉煌,怡情悦性,提高审美品位,而且让他们从实践中获得丰富的人生体验,充分感受默契合作之中的创造激情以及艰辛付出带来的欣喜收获。这些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皆有所获。
  2 成果展示无度
  综合性学习经常以成果展示课的方式交流、汇报学生的学习成果,许多成果展示课给人的印象是一组接一组地上台读资料、看图片、播视频、放音乐、演小品。展示的内容繁多、芜杂、重复,介绍者经常不能脱稿,更有甚者将长篇资料从头念到尾,自己都不知所云,真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当今是个网络时代,当老师布置了查找资料的任务时,学生们在互联网上键入关键词就能找到各种格式的大量信息,有些学生根本没有仔细阅读这些资料就盲目下载,任务看似完成了,但学生对所找的资料根本没有筛选和理解。
  在活动阶段,学生活动的成果丰富多彩,如果不交流展示,学习过程就不完整,如果面面俱到,就容易滋生以上的问题。针对这一点,笔者的做法是先在小组内部充分交流,再择其精华在全班展示。当笔者教授《献给母亲的歌》(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综合性学习)时,有一个小组负责搜集展现母亲形象的绘画、摄影、雕塑、歌曲、电影等艺术作品。学生搜集到的资料非常多,小组交流之后,他们必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经过讨论,大家先选出了最富感染力的作品,接着舍弃一些选材、角度、表现手法、风格相同的作品,最终展示的只有三幅作品。第一幅是意大利画家拉菲尔的《椅中圣母》,展现了理想中的母亲的美和温柔。第二幅是德国画家丢勒笔下满脸皱纹的母亲,体现了现实中母亲为孩子尝遍了生活艰辛的情景。第一幅作品和第二幅作品构成了鲜明的对比,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让人过目不忘。第三幅是动物摄影,嗷嗷待哺的野鸭宝宝和关切回望的妈妈证明母爱是一切生命的共同语言。虽然作品少,但是对母爱的诠释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很具代表性。
  自主讨论筛选学习成果也是一种语文的学习。在舍与留之间,需要自荐、推荐、筛选、辩论、修改、补充等,还能学会表达、倾听、抉择、放弃、欣赏、互助等。综合性学习要回归语文,就要组织充分的自主讨论,促进学生听说能力、分析能力和合作能力的推进。
  3 写作训练缺席
  《语文建设》2002年第8期刊载了一份《戏曲大舞台》综合性学习课堂实录,课堂流程如下:第一环节,播放豫剧《花木兰:谁说女子不如男》,情景导入。第二环节,脸谱鉴赏,欣赏京剧《花行》。第三环节,戏曲知识大比拼。第四环节,《三岔口》《红楼梦》名段欣赏。第五环节,学唱戏曲。第六环节,讨论交流学习心得。这堂课在师生互动中感受到了戏曲的魅力,内容丰富,学生积极参与。然而,语文因素体现在哪里呢?只有最后一个环节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却没有得到发展。   要知道,写作占据了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作为一次比较大型的语文活动,综合性学习不可推卸地承担起了训练学生写作能力的责任,如果在综合性学习中找不到“写”的踪迹,那将是极大的硬伤。“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常常会有这样的苦恼:面对某个老生常谈的作文题,自己无话可说,无情可发……而综合性学习恰好为我们提供了解除这些苦恼的可能。……一个个专题性活动为学生的听、说、写创造了必要的情境,提供了有意义的话题。”[4]综合性学习要回归语文,就应当利用这一优势,发展学生的写作能力。
  例如,笔者执教的《莲文化的魅力》(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综合性学习),最后一个环节是当堂练笔:读过那么多古代文人笔下的莲,同学们是不是也很想用自己的笔写一写你眼中的莲呢?那就试一试身手吧,请写一篇120字左右的短文,标题自拟。你可以描写莲的美丽姿态;可以抒发你对莲的种种情感;可以就莲的品质谈谈你的看法;可以说明莲的特性;还可以综合运用描写、抒情、议论、说明等表达方式。在领略了多姿多彩的莲文化之后,学生有了想写的冲动,也有了可写的内容。有的用多种修辞手法刻画莲的风姿,有的用诗意的笔调高度赞美莲,有的谈论古今人们对莲的钟爱,有的介绍莲叶防水之谜……文笔或优美,或平实,都有感而发、可圈可点。
  综合性学习归根结底还是语文课,语文课,就要凸显语文学科的特点,要有浓郁的语文味。新课程背景下渐行渐远的综合性学习应回归语文。“只要把活动的最终目标定位在听、说、读、写上,把语言文字作为接受信息和传递信息的主要手段,就能回到语文学习之‘本’。” [5]设计语文综合性学习,一定要先明确语文课堂的终极目标。一次成功的综合性学习既要体现新课改精神,又要教出“语文味”。综合性学习不仅创设民主、平等、宽容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自主”思考、自由表达;还可以积极引导,通过习惯的培养、听说的训练、语言的积累,回归传统的语文课堂,回归语文学科的本质意义。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3.
  [2]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5.
  [3]王本华.综合性学习的有关问题与对策[J].语文建设,2006
  (10).
  [4]聂鸿飞.浅谈人教版教材“综合性学习”的主要特点和实施建议[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3(10).
  [5]聂鸿飞.固本扶正:综合性学习中怎样把握语文因素[J].语文建设,2004(10).
  作者简介:杨晓勤,福州格致中学鼓山校区语文二级教师,有7年教龄。曾获奖项如下:《莲文化的魅力》获第五届福建省“新理念新资源新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三优联评”课件类二等奖。《古诗苑漫步》获第七届福建省“新理念新资源新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三优联评”课例类三等奖。指导学生参加“第二届福建省学生规范汉字书写大赛”,初二(4)班戴颖获硬笔楷书初中组二等奖,初二(2)班江翔斌获软笔行书初中组三等奖,初二(2)班张天钰获硬笔楷书初中组三等奖。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41393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