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云降水物理学》双语教学方案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陆春松 程穆宁 刘晓莉 李艳伟 杨素英

  摘 要: 本文对《云降水物理学》的双语教学方案进行了思考,该方案主要包括双语教学体系建设、双语教学团队建设、科研融入双语教学、双语教学网站建设等,其中重点阐述了双语教学体系建设,涉及教材的选择、教学大纲的制定、课件的制作及考核方式的改革。
  关键词: 云降水物理学 双语教学 教学方案
  教育部2001年对大学本科的双语教学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即“本科教学要创造条件在公共课和专业课中使用英语进行教学”。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社会各界对各种专业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除了专业知识外,英语也是一项重要的技能。因此,双语教学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在我国多个地区和城市开始实施。双语教学有利于融汇中西方教学理念之所长,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同时有利于促进学生专业知识、外语水平及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1]。
  云、雾、降水物理过程是大气水循环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地球大气的热量、水分和动量平衡的关键因素,它不仅影响局地的和短期的天气过程,而且影响大气环流和全球气候的变化。此外,云和降水还会影响大气污染、大气雷电和电磁辐射的传播。《云降水物理学》是以大气热力学和大气动力学为基础,研究大气中水分在各阶段所经历的物理过程,即研究云、雾、降水的形成、发展和消散的物理规律,是大气科学中最为重要的分支学科之一,是雷达气象学、天气导变、强风暴等物理气象学的核心,与《云动力学》、《云降水物理实验》等课程相配合,共同构筑专业知识结构的核心框架。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云降水形成的基本原理,培养学生从微物理角度分析和解决大气科学问题的能力,以及应用云降水物理专业英语的能力。
  1.双语教学体系建设
  1.1选择合适的教材
  国外云降水物理学方面的著作主要有H. R. Pruppacher和J. D. Klett的《Microphysics of Clouds and Precipitation》、M. K. Yau和R. R. Rogers的《A Short Course in Cloud Physics·Third Edition》及B. J. Mason的《The Physics of Clouds》,国内的著作主要有杨军等的《云降水物理学》、黄美元等的《云和降水物理》、王明康的《云和降水物理学》、王鹏飞和李子华的《微观云物理学》、R. R. Rogers的《A Short Course in Cloud Physics·Second Edition》的中文翻译版。考虑到本科生的接受能力,本课程选择杨军等的《云降水物理学》和M. K. Yau和R. R. Rogers的《A Short Course in Cloud Physics·Third Edition》作为教材。
  1.2制定合理的教学大纲
  把《云降水物理学》中文授课大纲的框架作为双语授课的大纲,即保持9个章节不变(第一章 绪论,第二章 云雾降水的物理基础,第三章 云降水宏观特征,第四章 云降水微观特征,第五章 云的形成—核化理论,第六章 云雾粒子的扩散增长,第七章 暖云降水理论,第八章 冷云降水理论,第九章 冰雹物理基础),但考虑到双语教学对教师和学生的挑战,双语教学大纲将适当删除/压缩每一章中的内容。针对每一章的内容,设计1—2个专题,并根据教学目标提出相应的问题,促使学生在课后查阅相关资料,并对问题进行思考。例如,针对第八章的冷云降水理论,可设计专题“中国人工影响天气简介”。人工影响天气是建立在云雾降水物理学基础上的一门应用科学技术,起到理论联系实际的作用。该专题的开设促使学生掌握人工影响天气的最新进展和发展动态,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该专题中可设计如下问题:为什么要进行人工影响天气?目前人工影响天气的主要对象是什么,主要原理是什么?你的家乡进行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了吗,效果如何?等等。
  1.3制作全英文的课件
  在制作英文多媒体课件时,主要参考杨军等的《云降水物理学》和R. R. Rogers的《A Short Course in Cloud Physics·Third Edition》。利用多媒体课件授课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将大量的文字、图像、动画、视频等信息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节约书写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多媒体课件能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例如,在专题“中国人工影响天气简介”中,可以在课堂上用多媒体展示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进行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时的视频,如利用高炮、火箭弹、飞机播撒催化剂,让学生有非常直观的认识。
  1.4改革考核方法
  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是双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3]。在双语教学中,对考试内容、方法与形式作些改革,采用灵活多样化的方式。首先,期末采用闭卷考试,卷面成绩占最后成绩的60%。对于云降水物理中的基本概念,要求用英语解答,而对于一些难度大的内容,学生可选择用中文或者英文解答[4]。其次,平时作业占20%,学生可以在每一章后面的习题中自主选择题目,用英语解答;在每一章结束后,要求学生用树图或目录的方式总结本章的内容[5]。最后,让学生自由选题,查阅中英文文献,用英语写云降水物理领域某一方向的研究进展。这主要考查学生对英语的读写能力、对专业词汇的掌握程度等,该项成绩占20%。
  2.双语教学团队建设
  双语教学的理论定位和实践定位都较高,对师资、教材和学生等都提出了较高要求,双语教学成败的关键在师资[6]。我们将吸收国际优秀教学经验,打造我校《云降水物理学》双语教学团队。提高双语教师的师资力量主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提高教师的英语水平,尤其是口语。国内交流主要以中文为主,英语的使用次数少,必须设法加强口语锻炼。二是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包括专业知识和教学技巧两方面。
  3.科研融入双语教学   教学是在学校教育的条件下,教师和学生借助一定的手段,围绕着课程的实施而有机地组合在一起的整体活动,包含教师、学生、课程和教学手段四个要素,其中人的要素(教师和学生)起了决定作用[7]。科研对教学具有反哺的作用[8]。将双语课程教学团队的科研工作有机地融入到教学环节中,提升教学层次,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增强师生交流,促进师生双向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首先,教师在科研过程中,必然对当前云降水物理的进展有充分的认识,并对云降水物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实际上是教师对云降水物理已有知识的具体应用,这丰富了教师的认知情感。受教师的影响,学生也会从多个角度理解和应用知识。对云降水物理前沿的研究会让教师在课堂上充满信心,这种自信心会感染学生,从而调动学生学习云降水物理的积极性,因此科研有利于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8]。其次,把教师对云降水物理的研究成果融入到教学中,丰富教学内容[9]。教学中采用的教材给学生提供的是一个系统的知识结构,但存在一定的时间滞后性,教师把新的成果加入课堂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种滞后性。同时,众多优秀的科研文献都是用英语发表,这为双语教学提供了便利,教师把国内外云降水物理的科研成果作为阅读材料,使学生及时了解本领域的研究状况,而且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感受原汁原味的英语,提高学生对云降水物理和英语的兴趣。
  4.双语教学网站建设
  双语教学网站遵循实用性的原则,将包含本课程教学活动所需要的所有内容,包括课件、习题、试卷等,为师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教学互动平台,它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补充。由于受时间、空间、教学信息量等的影响,传统的课堂教学使教师将大量的精力投入到教师的“教”,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学”,而双语教学网站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管理提供了平台[10]。此外,本网站将共享云降水物理方面最新的科研论文,促使学生了解学术前沿;同时,本网站提供与云降水物理有关的视频和图片,如国内外大型云雾观测中在飞机上拍摄的视频,从而激发学生对自然的好奇心和对本学科的兴趣。
  5.结语
  《云降水物理学》双语课程的开设将有利于提高大气科学人才的综合素质,包括云降水物理的专业知识和英语应用能力,从而有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岗位或者进一步深造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龙国智.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的现状评析[J].教育论丛,2011:173-174.
  [2]陈懿.多媒体课件制作的点滴体会[J].电化教育研究,2012,31:189-190.
  [3]阔永红,石光明.双语教学考核方法的研究[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7,29:99-101.
  [4]魏雪芬,赵丽,韩小茜.高校化学专业课双语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探析[J].化工时刊,2009,23:76-77.
  [5]朱江淼,江捷.双语教学课程的考核方式初探[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7:116-118.
  [6]高丽婷,丁学钧,王利霞.论地方性普通高校双语“教学团队”师资培训新模式的构建[J].师资建设,2009,6:71-72.
  [7]孙国友.教学新议——对教学定义的再探讨[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1996:19-24.
  [8]李昌祖,冯雯.大学“科研反哺教学”及其实施[J].教育发展研究,2009,19:71-74.
  [9]吴正平,周清萍,王向义.高校科研反哺教学的途径[J].宜春学院学报,2011,33:170-171.
  [10]于家杰,基于层次分析法双语教学网站的评价研究[D].2011,曲阜师范大学.
  本文的研究得到了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校级教学改革研究课题(NO.13JY058)的资助。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4551053.htm